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经济论文农业经济
   杨承训:私有化必定是非均衡的历史灾难——与刘小玄同志商榷      ★★★ 【字体: 】  
杨承训:私有化必定是非均衡的历史灾难——与刘小玄同志商榷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2-07 09:56:40   点击数:[]    

债权也就泡汤了,出现银行与收购者在利益上的非均衡。(3)讲效率不讲职工对效率的分配,讲“人力资本”收益不讲劳动投入的收益,大头当然归业主,蛋糕做大了却分配不公,与职工利益非均衡(在另文中特别讲到职工平均持股“效率都是最低的”),进而妨碍职工发挥积极性。(4)只讲经济效率,不讲人与自然的和谐,必然为追求自己的效率最大化而破坏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的效率,这又是社会利益与企业主利益一个非均衡。
第二个是对待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的命运和态度不均衡。文中提出:“识别企业家的最简单方式就是根据企业效率,能够在过去持续创造较好效益的经营者不管是国有和民营,内部和外部,大都能成为未来成功的企业家”。外部当然是私企老板,内部就是管理层,即“主要是由经营者购买企业控制权或所有权的方式”MBO。简单说,就是把国有企业廉价卖给、送给私人或管理层化公为私。这一论述中多处是自相矛盾的。它首先肯定的一点是,国有企业不论经营好坏都得卖。如说国有企业中“过去持续创造较好效益的经营者”,既然能经营好一个企业,为什么一定非卖掉不可?可见,该文认定不管原国有企业经营得好坏都应无条件地私有化。还说这些内外的买者大都能成为“未来成功”的企业家,原来是说:这种“成功的企业家”还是个未来时、未知数,本身便带有不确定性,能靠得住吗?可见,不管索要国有企业的经营者是不是真正的企业家都可以卖给、送给他。还有,强调收益回报与人力资本投入相等,用什么标准衡量,从大量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有人仅付出极少的成本,一下子能得到几十倍、上百倍的回报,能算做二者相等吗?非法诈骗投机、掠夺公财能算“人力资本”吗?私有企业中就没有剥削成分?可以下这样的断言:那些短期内以几何级数暴富者,都不会是正当经营的。
看来,该文的基本逻辑和态度是:国有企业只有私有化才有利于生产力发展,方可“反映了新生产力要素要求摆脱某种旧有桎梏,获得更大发展空间的愿望”,作者还在另文中明确提出:“国有企业效率最低”,而“民营化的改制推动了企业绩效提高”,“相对于市场竞争程度而言,所有制相对于企业效率更具决定性的影响”。就是说,惟有私有化方能提高生产力,具有“更大发展空间”的广阔前景。这是不真实的。
第一,前面已经列举了国有企业的绩效,同私有企业相比它并不低。我在《论国有企业的数量底线和质量》 一文全面比较了两类企业的效率,从6个方面分析了一些私人企业效率表现高的不可比因素。
第二,全面地看待国有企业的效率和主导作用。
(1)用历史观点全面看待国有企业在发展生产力中的作用,它在前29年为我国奠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它在后27年中支付了改革开放的主要成本,对于持续、稳定发展发挥了擎天柱的作用。现在经营性资产约14万亿元(包括金融资产),约占社会资产存量总额的70%。在国家税收中国企的贡献占2/3以上,保证了对各项改革和社会稳定的成本支出;它在城市固定资产投资中占70%以上,直到2004年还占57.5%,在扩大内需中起了支柱作用。现在实行的工业反哺农业政策,最主要的也是靠国有企业的贡献。
  (2)用质量和数量统一的观点看待国有企业的优势。在全部产品中国有企业的产品质量相对最优(优质率达90%以上)、信誉度最高、大多数消费者信得过、愿意买,这对于维护市场秩序和满足群众消费需要起到保证作用。对平抑物价,它是一个重要的稳定盘,在27年中出现过三次大的物价波动和一次国际金融风波的冲击,但都能有效地控制住了,其中国有企业是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支柱和经济后盾。
  (3)从发展的后劲看国有企业,多数是大型企业,职工素质高,技术力量集中,技术设备先进,登记国家专利最多(约占国内企业的80%),一般都建立了技术创新中心,科技含量高的产品70%左右出产于国有企业。在科技创新中,许多科技含量高的拳头产品和攻关技术,包括已占出口产品60%的机电产品,大量地是国有企业创造的。27年中关系国计民生的主要产品,特别是钢铁、有色金属、煤炭、石油、电力、大型船舶、军工、铁路运输、国际航运、民航、邮政电讯等等产品和服务,主要是国有企业保证了稳定的供给;在大型工程建设中,特别是三峡枢纽工程、小浪底枢纽工程、西气东输工程、青藏铁路工程、核电工程、大型火电工程和输电工程、航天工程等,主要依靠的还是国有企业的力量;地方建设的许多项目往往由国有企业分摊1/3(除纳税外)。
  (4)从提高职工生活水平上看,2003年国有企业职工平均工资为14577元,高于私营企业职工的45-50%;从1978年到2003年25年中年均提高13.2%,扣除物价因素,每年平均7%以上,而私营企业从1990年以来职工工资年均增长5%,扣除物价因素仅增长1%上下。过去国有企业安置城镇就业的比例高达70%,到2003年仍然占42.8%,高出它在工业增加值中的比例 。相对说,它最能保持和增强工人阶级主人翁地位。所以,它最有利于充分调动各类劳动者的积极性。
(5)从对增强综合国力的贡献看国有企业,它不但是国家财力(税收)的主要源泉,而且是战略性物资的主要提供者,特别是有关国防建设和航天事业的产品几乎全部是国有企业供给的。我们经常说没有强大的工业,便没有强大国防,实际上绝大部分依托的就是指导我国工业的“第一长子”。
综上所述,用生产标准特别是“三个有利于”标准衡量,充分说明通过改革优化的国有企业具有突出优势和巨大活力,能够产生高效率。如果拿出一些个案比较,充满活力、蒸蒸日上的企业就更是枚不胜举,能够列入世界500强的内地18个企业全部都是国有企业。可以说,在当代中国,国有企业是先进生产力最基本的载体。对此,怎么能够“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呢?
平心而论,我国为什么能够27年保持着9.4%的年均速度增长,没有出现大的波折?如果说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有效宏观调控是软件,那么强大的国有经济则是最重要的硬件。没有硬件,任何软件就没有发挥作用的依托。可以看出,国有企业一方面在改革中实现自我完善,一方面又承担着整个国家改革的主要成本。可以设想,我们这样一个大国穷国,在27多年的改革开放和高速发展中,假如没有强大的国有经济支撑,那我们将是什么样子?如果放弃了国有经济的,就等于放弃了我国的基本优势。如果说我们的国家是一个巨大的杠杆,国有企业则是一个最有力的支点;如果说中国整个经济社会是一个高速行驶的列车,国有经济则是提供动力的引擎和维系动态平衡的稳定盘。我们是一个大国,情况十分复杂,面对自身经济尚不发达又有体制转轨的国情,面对国外敌对势力虎视眈眈而又需要援助一些国家的局势,没有国有经济这支顶梁柱,我们怎么能在改革开放中高速发展呢?恐怕连独立地位也难保住。苏东的历史教训告诉我们,垮掉容易,再恢复就太艰难了。
第三个是由私有化造成的贫富悬殊、两极分化、社会不均衡。该文的结尾说:“我们的最优民营化模型来自对大量实践经验的总结,它立足于经济转轨过程,是对现实经济进行合理和高度的抽象的结果,并要起到积极良好的纠偏作用”。我们真的不知道该文来自什么样的实践经验总结?它要“纠”的是不是国企私有化太慢的“偏”(切勿“耽误了最佳退出时机”)?列宁说过::“社会生活现象极其复杂,随时都可以找到任何数量的例子或个别的材料来证实任何一个论点”,要使统计数据“成为真正的基础,就必须毫无例外的掌握与所研究的问题有关的全部事实,而不是抽出个别的事实” 。而刘小玄同志的“均衡模型”,一方面是建立在主观假设和推理上,一方面从现实中抽出个别时段、个别事例作为支持(从另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农民权益保护的立法思考(1)

  • 下一篇文章:我国区域性中心城市发展现状分析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杨承训:私有化必定是非均衡的历史灾难——与刘小玄同志商榷”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杨承训:私有化必定是非均衡的历史灾难——与刘小玄同志商榷”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中国农业机械化改革的背景分析与理...
  • ››关于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挂钩政策的思...
  • ››关于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一点思考...
  • ››农民工退保:贫穷的无声表达
  • ››回眸2005年中国农村三大历史性事件...
  • ››关于循环经济框架下山区农业营销创...
  • ››农村居民的购物地选择行为:对村级...
  • ››宁夏羊绒产业发展现状及战略实施
  • ››勃利县现代农业发展的问题研究
  • ››当前我国“三农”形势与政策思路 韩...
  • ››杨承训:私有化必定是非均衡的历史...
  • ››杨承训:《公有经济:科学发展最有...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