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经济论文电子商务
   行动者网络理论视阈下的物联网技术      ★★★ 【字体: 】  
行动者网络理论视阈下的物联网技术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12-06-25 19:22:50   点击数:[]    

[本篇论文由5var5VAR论文频道为您收集整理,5VAR论文频道http://paper.5var.com将为您整理更多优秀的免费论文,谢谢您的支持]        
张学义,倪伟杰,东南大学 哲学与科学系

物联网技术是指“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体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对物体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技术形态,旨在实现地球上的任何物体与物体之间或任何物与任何人之间的信息交流。
    行动者网络理论(Actor-network Theory,简称ANT)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由法国社会学家米歇尔·卡龙(Michel Callon)、布鲁诺·拉图尔(Bruno Latour)和英国社会学家的约翰·劳(John Law)等提出的科学知识社会学(SSK)理论。该理论将参与科学知识建构的各种异质因素都看作地位平等的行动者(actors),科学知识、技术成果的产生则是特定场域下多重行动者相互作用的结果。
    而新兴的物联网技术是通过多种技术手段达到人——物、物——物相联,“交流互动”,进而形成一个有机协调、智能高效的行动者网络系统。从ANT的视角来审视物联网技术,不仅能够给我们带来深刻的哲学启示,还能够为该技术的发展提供新的对策思路。
    一 行动者网络理论的分析框架
    行动者网络理论(Actor-network Theory)。理论以“广义对称性原则”(general symmetry principle)为基准,以“行动者网络”(actor-network)、“转译”(translation)等为核心概念构建而成。广义对称性原则力求平等地看待自然与社会、人类(humans)力量与非人类(non-humans)力量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拉图尔直言,使用“actor”或“agent”并不对他们可能是谁和他们有什么特征做任何假定,他们可以是任何东西-可以是个体的或者民众的、拟人的或非拟人的;行动者组成的网络又是通过“转译”联结起来,所谓“转译”,意为行动者经过努力将自己的问题通过商谈、翻译,转换成其他行动者的问题和利益,从而把其他行动者纳入到共同的“行动者网络联盟”中来,或者相反。转译的实现主要通过以下方式来完成,即问题化(problematization)、权益化(interestement)、招募(enrolment)、动员(mobilization)。所谓问题化是指行动者网络发起者-科学研究或技术创新主体-将不同行动者关注的对象问题化,使得自己面临的问题成为其他行动者利益实现的必经节点,从而使他们加入到自己的网络中来,这是建构行动者网络的关键所在。如卡龙所言,“我们想你们所想,你们就应该与我们结盟,支持我们的研究。而这样你们就更可能得到你们想要的东西。”“权益化”则是强化问题化过程中给行动者界定的角色,从而使得其他行动者被“招募”进来成为网络成员,而“动员”就是网络发起者-科学研究或技术创新的主体-调动各种相关的人力、非人力资源,界定其角色,以形成稳定可靠的网络联盟。“转译”另一层蕴含还指涉行动者之间互相定义,一方通过另一方来界定自己的角色,彼此都处在这种转化与被转化、定义与被定义之中。而每一个“行动者”之间关系又是不确定、变动不居的,需要结合特定的网络情境、场域来考量;一个行动者就是一个节点(knot或node),节点之间经通路链接,共同编织成一个“无缝之网”。
    二 物联网技术的行动者网络分析
    整体观之,物联网技术及其形成的物联网产业构成了一个覆盖广泛、关联众多、异质复杂的多重行动者网络系统:首先,构成物联网系统的多种技术实体本身就是一个行动者网络,即Net1;其次,装置了传感、射频等技术设备的物-人联结系统又构成另一重行动者网络,即Net2;第三,由物联网技术应用而拓展开来的产业链则形成了第三重网络系统,即Net3;最后,由对该技术及其产业进行引导、协调、规范等而生成的管理环节又构成第四重行动者网络,即Net4。四重网络交叉相叠,组成了一个多种技术实体结合、多个产业链条交织、政府引导、企业参与的行动者网络集合体。
    1.行动者网络Net1:实现“物联”的技术之网
    物联网系统的建构,首先要在基本的技术层面上得以实现。就物联网而言,其基本的技术架构可分为: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中间件层(如图1.实现“物联”的技术之网Net1);而每一个层级都需要招募诸多行动者(actors)一各种技术实体一参与到物联网络系统的建构中。
    首先,感知层可视为整个物联网络系统的策源地。要实现人类世界和物理世界的数据获取和联结,首先需解决这两个世界之间的“感知”和“感应”问题,那么,原有的传感器技术、射频识别技术等行动者实体就被纳入到网络建构者的考虑范围。传感器是一种检测装置,能感受到被测量的信息,并能将检测感受到的信息,按一定规律变换成为电信号或其他所需形式的信息输出,以满足信息的传输、处理、存储和控制等要求,这就基本上可以实现物联网络系统中各个行动者之间的“感知”。射频识别(RFID)技术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它通过物品标签与阅读器的配合,借助网络通信设备进行物与物的自动识别和信息的交流共享;射频标签之中内置有电子产品编码(EPC),它是识别目标的特定编码,使得每个物理对象都有了自己的“身份证”。装载有EPC标签的RFID让拥有了自己的“身份证”的物“活”了起来,并且能够“开口说话”了,这就基本上可以实现各个行动者之间的“感应”。当然,感知层还包括二维码、GPS、红外等异质的行动者因素,它们共同地被摄入到感知层行动者网络中来。
    感知层的构建基本上解决了短距离的物物感知、感应等问题,使得具备感知感应能力的物之能动性有了显著提升,但是要实现远距离行动者之间的信息交换与通信,还需要招募网络层的行动者参与其中。
    于是,网络层行动者(如无线通信技术、IPv6等技术实体)的加盟解决了数据的远距离传输问题,进而能够实现广泛的物联之网;该层级目前主要依托互联网和电信网。总所周知,在互联网中有IP地址,同样,在物联网中,也要求给每一物理对象分配地址,但规模化了的物联网对地址的需求巨大,现有的互联网协议IPv4已不能满足为物联网中的每一物体分配一个地址的要求,而新一代互联网协议IPv6具有几乎无限的地址空间,它“可以给每一粒沙子都设定一个IP地址”。在无线通信技术中,3G网络以其高宽带和高频谱利用率的特点能够支持物联网的海量数据传输,使得长距离的物物联结成为可能,是构成覆盖广泛的行动者网络不可或缺的行动者实体。转载自 wWw.Qiqi8.CN 778论文在线

                               网络层作为桥梁和中介,实现了长距离的行动者之间的信息传递与交换,使得物联技术具备了不可估量的应用价值。
    最后,嵌入了中间件的应用层是将物联网技术应用到各个行业领域的终端环节。中间件层由一类独立的行动者(如应用集成、云计算、网络管理、Web服务等系统软件或服务程序)组成,处于操作系统软件和用户应用软件之间,主要解决网络层和物联网应用服务之间的接口和能力调用,以实现对业务的分析整合、共享、智能处理、管理等。应用层则是指该技术在各个行业、领域的应用。目前应用相对成熟的如智能电网、精细农业、智能交通、智能物流环境监测等[9]。
    总之,从行动者网络的构成看,感知层完成对物体属性的标识和读取(静态属性由直接存储于物品的编码标签中,动态属性则由传感器进行实时感应,RFID对物品进行识别读取,并将其转换为可供网络传输的数据格式);网络层属于信息传输和通信的桥接层级,应用层则实现信息的接收、处理、反馈,并应用于各个行业领域。各个层级在整个行动者网络中都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它们在技术环节的对接组合,才构成了一个互联互通的“无缝之网”。
    
    图1 实现“物联”的技术之网Net[,1]①
    2.行动者网络Net[,2]:物-物相联的能动之网
    那

[1] [2] [3]  下一页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电子商务竞争力的文献综述

  • 下一篇文章:电子商务网站SWOT分析 刘树安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行动者网络理论视阈下的物联网技术”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行动者网络理论视阈下的物联网技术”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电子商务的新模式带来新商机问题探...
  • ››国内电子商务的支付问题研究
  • ››支付宝的发展历程及对中国国内第三...
  • ››国内金融危机下的电子商务浅谈
  • ››浅论中国外贸企业的实施关于电子商...
  • ››浅论电子商务的安全讨论问题
  • ››关于浅论中国电子商务的发展所面临...
  • ››浅论国内电子商务中的客户关系的管...
  • ››国内电子商务对企业发展的影响分析...
  • ››关于电子商务的浅论
  • ››国内电子商务对企业发展的影响分析...
  • ››电子商务的新模式带来新商机问题探...
  • ››国内金融危机下的电子商务浅谈
  • ››国内电子商务的支付问题研究
  • ››支付宝的发展历程及对中国国内第三...
  • ››浅论国内电子商务中的客户关系的管...
  • ››浅论中国外贸企业的实施关于电子商...
  • ››关于浅论中国电子商务的发展所面临...
  • ››关于电子商务的浅论
  • ››行动者网络理论视阈下的物联网技术...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