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 |
|||
|
|||
按字母检索 |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I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U | V | W | X | Y | Z |
按声母检索 |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W | X | Y | Z | 数字 | 符号 |
|
![]() |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 → 论文中心 → 经济论文 → 国际贸易 |
|
|||||
构建现代商贸流通体系的创新路径分析 | |||||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12-06-25 19:21:28 点击数:[] ![]() |
|||||
[本篇论文由5var5VAR论文频道为您收集整理,5VAR论文频道http://paper.5var.com将为您整理更多优秀的免费论文,谢谢您的支持] |
宋则(1951-),男,辽宁大连人,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流通产业研究室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流通产业研究室
一、治理通胀要充分发挥商贸流通业的作用
商贸流通业对治理通货膨胀、稳定物价具有多方面的重要作用,高效率的流通体系可以有效化解结构性供求矛盾,稳定物价特别是居民消费价格。在当前防治通货膨胀的大背景下,为充分发挥商贸流通业的作用,笔者认为应注意以下问题:
1.治理通胀,一定要慎用直接干预,充分尊重和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
通货膨胀不等于物价上涨,是名义货币过多引致的物价全面、持续上涨。通货膨胀是总量概念,而纵横交错的成本—价格则是动态概念。治理通胀要尊重市场,因势利导“牵牛鼻子”,切忌“抬牛腿”。控制总量指标是政府的强项,而理顺成本—价格关系等众多参数指标则是市场的强项,不能错位或越俎代庖。
行政干预历来有无限扩张的内在逻辑冲动。在治理通胀的过程中,一定要慎用直接干预,不要过高估计政府的智慧和本事。实行行政干预一定要想清楚能不能“兜得住”后果,能不能负得起全部责任。因为人为限定一个价格参数,会立即引发限制相关联的更多成本—价格参数;人为增加或减少一项财政补贴,也会改变利益格局,引发利益相关方新的补贴要求;人为增加一个限制价格或增设一项新补贴,就会在原成本—价格利益参数体系中楔入一个僵硬的楔子,可能因此割断原已通过市场形成的各种比例关系。因此不要以为“管住了手表就可以管住时间”、“管住了气象局就可以管住天气”。总之,在直接干预方面的教训不能忘,即使财力再强大,也不可做冒充“千手观音”的蠢事。
2.治理通胀,商贸流通服务业不是被动跟进、无所作为,而是可以针对结构性供求矛盾特别是稳定居民消费价格发挥强大功能
通货膨胀是货币现象,是相关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所导致的后果,属于总量宏观管理范畴。治理通胀“解铃还需系铃人”,即必须拿出果断、有效的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才能解决问题。但在现实生活中,商品供求的时空矛盾总是具体的,而且从来都是由商贸流通服务业的动态化、市场化的办法最终化解。
首先,商品的市场供求状态(包括总量与结构两个方面)在现实生活中不是抽象的,而是体现在无数个具体时间点和空间点上,这些分布在无数时空点上的矛盾,即使在通货膨胀环境下,也可由强大的商贸流通服务系统来承担和缓解。在同等条件下,高效能的流通体系会大大缓解通货膨胀下的这些矛盾,而低效能的流通体系则会加剧通货膨胀下的这些矛盾,甚至可能造成断档脱销和库存积压并存的混乱局面。因此,充分发挥商贸流通服务业的影响力,注重提高流通效能,在通货膨胀环境下显得尤为重要。而确保区际间商品和要素的自由、高效流动,切实形成全国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畅销体系,则是扼制通货膨胀最重要的制度建设,也是构建长效机制的治本之策。
其次,在治理通货膨胀特别是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时,直接增加货币名义收入以促进消费的“增收型政策”,其约束条件增多,难度加大,因而更需要考虑出台促进消费的“非增收型政策”。而商贸流通业的核心功能之一就是实现即期消费、创造未来消费、开发潜在消费,充分满足居民消费意愿,因而与居民消费关系最直接、最密切,国家各项大政方针能否有效落实,最终要看商贸服务业这“最后一公里”的真功夫。同时,从经济周而复始的运行来看,商贸业促消费又是下一个经济循环的先导,信息反馈等介入对再生产至关重要。因而建立竞争性、高效能、低成本的流通体系,是抑制通货膨胀、促进需求结构转型、扩大居民消费、满足消费意愿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政策选择之一。
3.治理通货膨胀,应发挥电子商务、网上购物的作用,以低成本为民生提供便利、节约时间,化解供求时空矛盾
从商贸服务业与物价变动的关系来看,值得进一步分析的有这样几点:一是网上购物的低成本、高时效,不仅能有效沟通供求、化解时空矛盾,而且也能化解通货膨胀;二是网络商家在低价销售时仍可获得更高利润空间,这为企业展示了一个新的潜力巨大的市场空间;三是通过网购CPI的变化,可从另一个侧面看到中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变化;四是正是由于商贸流通服务业可以在相当程度上化解名义上的通货膨胀,因而仅用一个笼统的CPI解释中国经济是不够的。当然,不能忽视的是,现在迫切需要进一步规范网上交易行为,并对网上结算、服务诚信和物流配送进行有效监管。
4.治理通货膨胀,应积极引导商贸流通业发挥增强经营决策预见性的作用,尤其是要增强对大宗商品和农产品价格波动的预见性
为此笔者认为,要深入细致和具体地分析大宗商品和农产品的价格波动,做到“两个分清”。一是要分清相互关联的两种短期波动。一种是实体经济中真实的供求关系发生变化所导致的价格周期性、规律性的正常波动;另一种是在此基础上由过度投机、体制弊端、预期偏差等因素所导致的被放大的异常波动。若不想给过度投机的热钱以获取暴利的机会,就要构建牢靠、灵敏、高效、安全、低成本的产供销体系。值得注意的是,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关系异常复杂微妙,后者虚无缥缈,变化多端,极难掌控。但如果期货与现货市场搞好了,就可以防范异常波动、化解正常波动,否则,则会放大正常波动、激化异常波动。二是要分清短期波动和长期走势。短期波动是以某种基准线为轴心上下起伏,长期趋势则是指价格有升有降但连接起来是徐徐上升或徐徐下降的呈单一方向、台阶式、跨越式、不可逆的变化过程,它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形成,并且使得横截面上的所有相关成本、价格参数的比价和差价关系在动态中相互影响、在碰撞中逐渐相对稳定。回顾粮食、原油、棉花、钢材、木材等大宗产品的价格变化,情形大都如此。一旦跨上新台阶,就很少再返回原有水平,这是成本推动、需求拉动等复杂因素共同交织、轮番推动的结果。
5.治理通货膨胀,应根除轻商蔑商的落后意识,创造有利于发挥商贸流通业作用的公平竞争环境
面对通胀,人们往往轻易放过了财政和货币政策的责任,而认为是批发商和零售商层层加价销售牟取了暴利,侵害了用户和消费者利益。这个巨大误解如不澄清,商人将永无宁日。事实上,商人的存在和发展不是增加而是降低了社会交易成本。因为经济学和生活常识告诉我们,专门由商贸流通领域引起的商品加价,是符合市场规律的经济性加价。这种合理加价表象的本质是交易商为社会提供了“外溢效应”,即提供了竞争性、低成本、高效率资源配置的免费
提供人:佚名 |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
![]() |
5VAR论文频道 |
![]() |
5VAR论文频道 |
![]() |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