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 |
|||
|
|||
按字母检索 |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I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U | V | W | X | Y | Z |
按声母检索 |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W | X | Y | Z | 数字 | 符号 |
|
![]() |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 → 论文中心 → 经济论文 → 国际贸易 |
|
|||||
对外的贸易 影响就业的实证 研究分析 | |||||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10-06-21 22:07:10 点击数:[] ![]() |
|||||
改革开放30多年,我国对外贸易飞速发展。在经济日益全球化的今天,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进而对就业的促进影响也越来越明显。本文以山东省青岛市为实例,以对外贸易对就业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青岛作为沿海开放城市,不仅是我国的游览胜地,更是我国较大的对外贸易港口之一。由于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深阔的港湾,不冻、不淤的码头以及方便的交通网络,青岛现已发展成为我国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因此以青岛为例,进行对外贸易影响就业的实证分析具有代表性。近年来,青岛进出口总额飞速发展,从1988年的2.8097亿美元到2007年的436.05亿美元,以年均约31%的速度增长,成为拉动青岛经济增长的源动力。就业是民生之本,青岛市就业规模由1 988年的336.5万人增长至2007年的505.83万人。 2008年,金融危机在全球爆发以来,青岛市的对外贸易与就业规模都受到了影响,其进出口额由2008年7月的50.15亿美元下降至2009年2月的26 47亿美元。在此期间,青岛市城镇失业率由2.91%上升为3 .03%。笔者拟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具体分析了青岛市对外贸易对就业的影响,以期得出正确的结论,为青岛市进一步扩大就业提供理论依据。 文献回顾 从经济变量之间的内在联系来看,对外贸易的发展必然影响到一国或地区的就业情况。在有关国际贸易与就业的理论之中,较有影响的为赫克歇尔一俄林理论和凯恩斯学派的主张。根据新古典贸易理论:自由贸易后,一国将出口密集使用本国充裕要素生产的产品,进口密集使用本国稀缺要素生产的产品(赫克歇尔一俄林定理)。如果该国某一要素禀赋增加,则密集使用该要素的产品生产将增加,而密集使用另一要素的产品生产将下降。在新古典充分就业假定下,要素禀赋变动前后,全部要素都可实现充分就业。但实际上极少会出现新古典充分就业的理想状态。另外,凯恩斯主张利用贸易顺差来保持国内充分就业,认为只有贸易出超时,对外贸易才能促进一国经济增长和就业。理论上出口能够缓解失业并促进就业人数增加,进口则可能造成更多的劳动力失业。 目前,国内学者研究对外贸易与中国经济增长关系的较多,而研究对外贸易与国内就业联系的还比较少,尤其是对一个城市的对外贸易与就业之间关系的研究就更为少见。充分就业是宏观经济运行所希望达到的重要目标之一,因此本文将通过建立青岛市城镇失业人数、对外贸易年进、出口总额三个变量之间的协整方程和误差修正模型,来定量地研究青岛市对外贸易与就业之间的关系。 数据检验与实证分析 (一)数据选择与分析 本文实证分析采用年度时间序列数据,主要选用青岛市就业人数(L)、出口额(×)、进口额(M),用零售价格指数(1988年为基期)对出口、进口数据进行调整,以消除物价变动对进出口的影响。根据数据获取情况,样本区间选取1988-2007年的数据,数据主要来源于《青岛市统计年鉴》。 将以上3个给定变量的相关样本数据用直观图表示(如图1)o可以看出:这20年期间,青岛市就业人数与进、出口额都呈现出稳定的上升过程,且进、出口额的增长率总体上要大于就业的增长率,两者存在一定程度上的正相关,要明确对外贸易对就业的影响,还需进行相关的定量分析。 (二)数据的平稳性检验 本文首先对时间序列LnL、Ln×、LnM分别进行ADF单位根检验表明,原序列均为非平稳序列,不能直接对其进行回归分析,需对它们进行一阶差分或二阶差分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在临界值下,原数据的二阶差分都是平稳的,可以对数据进行协整分析。 (三)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尽管青岛市的对外贸易出口、进口和就业之间存在着唯一的长期均衡关系,但他们之间是否为因果关系还有待于进一步检验。Granger( 1988)指出:如果变量之间是协整的,那么至少存在一个方向上的Granger原因。在此基础上,我们对进口、出口、失业之间进行多变量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 结果显示:青岛市进口额和出口额都是就业人数的格兰杰原因;进口额和出口额之间没有因果关系;就业人数不是进、出口额的格兰杰原因。即青岛市的就业人数与贸易进、出口之间只存在单向的因果关系。但是,要想了解变量之间中长期具体的影响过程和程度,我们还需对上述变量进行协整检验分析。 (四)协整检验 1987年,Engle和Granger提出了协整理论及其方法.对那些本身非平稳的时间序列变量,如果它们的某种线性组合是平稳的,则这种线性组合反映了变量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即协整关系。本部分采取适用于多变量的Johansen协整检验方法,L.R测试显示在5%的临界值下变量LnL与LnM、Ln×存在唯一的协整关系(见表3)。 以就业为因变量,分别以进、出口额(包括滞后项)为自变量进行最小二乘回归分析。估计方程为: LnL=4.948766+0.141978LnX+0.080739 LnX(一1)-0.048004LnM-0.043542LnM(一1)+[AR(1)=0.739378] 30.50471 2.129860 1.209103-1.893309 -2.067330 3.344732 R2=0.985051( 0.978822) F=158.1476 DW=1.716868 由R2=0.985051可以看出,方程的拟合程度较好,且各变量的T统计量分别为2.129860、1.209103、-1.893309、-2.067330.变量相对显著。 从协整检验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出口对青岛市的就业有促进作用,但这种作用越来越弱。每增加1单位商品出口,将会引起当期劳动就业增加0.143单位,也将会引起下一期劳动就业增加0.081单位,然而这种促进作用随时间的推移将会减少0 061个单位。 进口短期内减少了青岛市的就业,长期来看则有利于就业的增加。由回归数据我们可以看出,每增加1单位产品的进口,将会引发当期0.048单位就业人员的减少,同时引发下一期劳动就业人数减少0 044单位。两期数据相比较我们不难发现,进口的就业节约效应在长期内有所减少。 结论 随着青岛市对外贸易的快速增长和外贸规模的不断扩大,贸易结构的不断优化和升级,对外贸易在拉动青岛市的就业过程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本文的实证分析为此提供了有力的论据。通过以上总结分析,为提高青岛市进出口对就业的促进作用,笔者特提出以下建议: 加强对外贸易的政策引导。扩大对外贸易的过程中,应注重多层次对外贸易合作关系的协调发展,为青岛市对外贸易开拓更加广阔的空间。 努力保持出口的稳定增长。文中实证结果显示,出口在将来对就业的拉动作用会慢慢减弱,这与当前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不高有关。因此,政府相关部门应制定有关的优惠扶持政策推动以技术为主的出口贸易,加快出口产业的技术进步,加大对新兴出口产业的扶持和引导,实现就业与经济效益双赢。 充分认识进口对就业的“双向”作用。进口对就业有双向的作用,一方面商品的进口会带来技术的进步,从而引发就业节约效应;另一方面进口必要的先进生产要素将有利于形成新的出口增长动力以及新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进而优化出口结构,转变出口方式,发展更高层次的对外经济。 |
提供人:佚名 |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
![]() |
5VAR论文频道 |
![]() |
5VAR论文频道 |
![]() |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