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 |
|||
|
|||
按字母检索 |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I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U | V | W | X | Y | Z |
按声母检索 |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W | X | Y | Z | 数字 | 符号 |
|
![]() |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 → 论文中心 → 经济论文 → 国际贸易 |
|
|||||
ISTP3战略定位的分析和探讨 | |||||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12-06-25 19:21:30 点击数:[] ![]() |
|||||
[本篇论文由5var5VAR论文频道为您收集整理,5VAR论文频道http://paper.5var.com将为您整理更多优秀的免费论文,谢谢您的支持] |
唐拥军(1963-),男,湖南永州人,广西财经学院,工商管理教授,经济学硕士,主要从事企业战略管理及商业模式研究,;蒋艺(1983-),男,广西贺州人,广西北部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工商管理硕士,主要从事企业战略管理及投融资模式研究
一、定位理论与定位方法
1、定位理论
“定位”这一术语最早由艾尔·里斯和杰克·特劳特提出,他们二人1969年6月在《工业营销》杂志发表《定位是现代模仿主义市场的游戏》的论文,有史以来首次提出“定位”概念。
1972年,他们又为美国专业刊物《广告时代》撰写了题为《定位时代》的系列文章,指出:“定位来源于零售商品领域,在那里被称为产品定位。这个概念在书面上是指与竞争者相比较的产品的形式、包装大小和价格”。
1980年,二人合作推出营销史上划时代的著作——《定位:攻心之战》。这是第一本确立定位理论的专著,至今仍被人们奉为经典。他们在书中宣称,“定位”是一种观念,主张“创造心理位置”、“强调第一”,沟通着眼于“心理上的认同”。
1994年,特劳特与史蒂夫·瑞维金合著《新定位》)将定位理论进一步完善。这本书借鉴了心理学和生命科学的研究成果,从解读消费者角度立论,强调“定位不在产品本身,而在消费者心底”,并在承袭原有理论的基础上,对定位理论进一步加以补充和完善。更加注重它在实践中的应用,特别是结合时代的需要,注重对消费者的深入研究和了解,更深入地挖掘出消费者的接受心理,为传播沟通扫除障碍,从而更有效地发挥定位在营销中的威力。
1996年,迈克·波特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其定论之作《什么是战略》,强调“战略就是去创建一个定位”,将定位从策略层面提升到战略层面。从此,“定位”成为战略管理的核心思想,并继续不断发展。
2004年,特劳特推出力作《什么是战略》,将定位理论的精华融入到战略管理中,提出“战略就是建立认知”、“战略就是与众不同”、“对顾客而言,战略就是鲜明的建立品牌形象”等观点。至此,“战略”已经与“定位”融合在一起,战略定位理论发展成熟。
2、定位方法
当定位成为企业成败的关键理论后,如何正确的为企业产品定位,成为管理者们关心的重要话题。在定位理论40年的发展历程中,定位方法可谓五花八门。在百度与谷歌中搜索“产品定位方法”,我们可以得到各种各样国内外学者的定位策略、方法、原则。最有影响的主要有:
(1)价值准则定位框架。由迈克·特理西与弗雷德·威尔西马于1994年提出,称为价值准则定位框架。他们认为,定位有三个价值准则:产品领先、运作良好和亲近顾客。一个企业要成功,其定位必须遵从四个规则:一是三个价值准则中寻找一个成为最好;二是在其他两个准则中获得好的绩效水平;三是在某一已选择的准则上持续改进,以免落后于竞争者;四是在另两个准则上做得更充分些,因为竞争者在持续提高顾客的期望。
(2)与众不同的区分四步骤。2001年,特劳特在其著作《与众不同——极度竞争时代的生存》中提出“与众不同的区分四步骤”的定位方法:
第一步:语境分析。即弄清楚一个产品类别中哪个竞争者拥有什么样的创意或概念。
第二步:寻找区分创意。即找到与竞争对手区分出来的东西。独一无二,自成一类。此间的秘诀是搞清楚差异性不必非得与产品本身相关。
第三步:真凭实据。为给差异性构想一种逻辑论据,必须有翔实的证明来支持自己的区分创意,以便显得真实可信。
第四步:传播差异性。差异的产品,必须匹配完善的营销传播。好的产品必须有好的认知才能胜出。
(3)STP方法。这是目前最著名的定位方法,由现代营销之父菲利普·科特勒于上世纪90年代提出。
3、定位方法的困惑
尽管现存定位方法不少,但总体上看,现有的定位方法、策略存在一些致命缺陷,主要表现在:
(1)缺乏权威的定位方法。虽然定位理论已经成为较有影响力的公认理论,但对于如何进行定位却没有形成具有代表性的、公认的权威方法。无论是“与众不同的区分四步骤”,还是“价值准则定位框架”、“STP方法”都没有成为权威。在《定位》与《新定位》两本奠定定位理论的著作中,也无法找到大师们具有代表性的定位方法。权威定位方法的缺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管理者对产品进行正确的定位,也是定位思想理论上叫好而实践上难操作的原因。
(2)只适用于终端消费产品(服务)。最初,定位理论诞生于广告营销之中,而广告营销主要针对直接面向消费者的终端市场。由于消费市场的竞争激烈,使得企业不得不对产品进行定位,以“有别于”其他同类产品,因而,至今为止的定位方法都主要针对终端消费产品(服务),正如艾尔·里斯和杰克特劳特《定位时代》系列文章所言:“定位来源于零售商品领域,在那里被称为产品定位。”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不仅终端消费品企业需要对产品进行战略定位,中游、上游企业也要对产品进行战略定位。定位不仅适用于产业链下游的消费品市场,同样是产业链的中、上游企业成败的关键。产业链中、上游企业缺少正确有效的定位方法,直接制约了他们正确战略的制定。
(3)实操性差。目前绝大多数的定位方法,大都只是一些原则性的参考方法,这类方法看似正确有效,但只是泛泛而谈,放之四海而皆准,缺乏针对性。对管理者来说,只具有参考性,实操性不强。当需要进行定位工作时,这些定位方法往往无用武之地,管理者们只能通过个人的经验,模糊地推导定位,主观性太强,容易出现定位失误。
二、ISTP3定位金字塔
正是受制于现有定位方法不足的苦恼,笔者经过多年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总结了一套基于STP方法扩展的升级定位模型——ISTP3,(如图1所示)。
1、传统的STP方法
ST
提供人:佚名 |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
![]() |
5VAR论文频道 |
![]() |
5VAR论文频道 |
![]() |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