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 策,但是这种优惠政策或支持政策很大程度上是“逆市场”调节的,也就是说和市场调节的 着力方向是不一致的,是要弥补市场调节的缺陷和市场机制的不足,所以,这种政策的设计 与东部可能会有很大的不同。所以要使东部发达地区的资源转移到西部地区去,就要解决市 场机制与宏观调控相结合的问题。
为此,我们讲市场经济条件下进行西部开发,最大限度地运用市场机制,这只是一个愿望。 西部大开发中,政府的作用是不能忽视的,政府进行宏观调控是重要的条件,而且应发挥主 渠道作用。但建立与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区域合作市场机制实践证明,单纯用行政干预的办 法组织区域合作,其效率又较低,所以必须采取政府与市场相互结合的行为模式和运行机制 。这里就存在宏观调控和市场机制在东西合作中如何有机的结合,其实也就是对口帮 扶和市场机制主导的经济技术合作的关系问题。
3.3 东西部区域分工与合作模式问题
关于东西部区域分工与合作模式问题传统认识为:由于西部地区矿产、水力资源丰富,接近 原料产地,技术、人才缺乏,其产业分工的定位应该是原材料和初级产品加工,而东部地区 由于具有技术和人才的优势,其产业分工应该是深加工。因而,东西合作的一个基本模式就 是:“西部的资源+东部的技术”。但西部的资源优势能否转化为竞争优势,仍存疑问。从 世界范围来看,资源丰富的地区,往往演化为贸易产品结构单一的供给区,处于分工的下游 ,很难从分工中获得应有的利益,而发达地区则是最大的利益受益者,一是分工的直接利益 ,如规模经济、交易费用降低等;二是落后地区的利益转移。这种分工模式显然形成了不平 等的垂直分工和贸易条件初级产品与深加工产品之间价格上的剪刀差,导致了利益的双向流 失 ⑤。建国以后,处于平衡生产力布局和有利备战的原则,在西部建立了钢铁、石油、化工 、 煤炭、电力等能源、原材料工业基地,西部地区走了一条资源型和能源型的工业化道路,而 东部地区则走了一条加工型、技术型工业化道路。由于传统的认识误区及我国特定历史原因 的双重作用,形成了目前东西不合理的垂直型的分工模式。这种分工模式不 利于东西合作,更不利于实现东西的双赢,但目前要想扭转这种分工格局,走出传统的认识 误区,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这需要一个过程,也许这个过程会很漫长。所以,东西部区域分 工与合作模式问题是东西合作中一个迫切要解决的难点问题。
*本文是2003年全国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课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东西部经济合作 与联动 模式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 03BJL027,同时也是国务院西部开发领导小组办 公室委托课题的阶段性成果。
注 释:
①司璞,傅道庆.西部大开发的资本市场融资问题[J]. 财经科学,2000(增刊):110 -112.
②高献民.浅议西部大开发的投融资问题与对策[J].现代企业, 2003,9:22-23.
③刘源.对开展东西部地区经济技术合作的思考[J].中国经贸导刊,2001,4:10-11 .
④李兴江,李志国.我国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博弈分析[J].经济问题,2003,8:19 -21.
⑤徐建华,岳文泽.中国西部地区迟发展效应与后发优势及创新对策研究[M].北京: 海 洋出版社,2002: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