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经济论文基本经济
   商品的自然价值论      ★★★ 【字体: 】  
商品的自然价值论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2-06 23:21:38   点击数:[]    

[本篇论文由上帝论文网为您收集整理,上帝论文网http://paper.5var.com将为您整理更多优秀的免费论文,谢谢您的支持]
摘 要
文中对现行商品价值理论提出一些新的认识,“商品是已经交换的劳动产品”,或“商品是已经交换的产品”;人们进行商品交换的动机是为了节约劳动,而不是为了交换劳动;商品交换的过程是商品交换双方为了节约劳动而博弈的过程;商品交换的结果是商品交换双方博弈的结果;货币的实质是劳动,是对社会平均劳动的计量;商品交换的实质是商品的交换能够为交换的双方节约劳动,能够为全社会节约劳动;商品的价值对交换的商品双方来说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商品的价值就是交换得到的商品,交换的商品互为对方的价值,商品的价值就是商品的交换价值,商品的交换价值就是商品的价值。
关键词:商品、商品交换、商品价值

一、现行商品价值理论
目前,在经济学上主要有三种理论来解释商品的价值:即劳动价值论、效用价值论和要素价值论。
(一) 劳动价值论
马克思创立劳动价值理论,是从分析资本主义的经济细胞——商品开始的。马克思劳动价值论认为,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只有劳动产品才有价值可言;生产商品的同一劳动具有二重性,一方面是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另一方面是抽象劳动,创造价值。商品的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人类抽象劳动,人类抽象劳动是商品价值的唯一源泉,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商品价值的实质是商品生产者相互交换劳动的社会经济关系,商品的交换遵循价值规律——等价交换,商品的价格以其价值为中心,随着供求关系的变化而波动。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认为“劳动是唯一的价值源泉”,但“劳动并不是它所生产的商品使用价值即物质财富的唯一源泉”。
(二) 效用价值论
在劳动价值论的对立面上,人们也曾广泛认为,只要有用的(无论是对生产还是对消费)就有“价值”。根据经验观察也不难发现,无论某产品内含多么大的劳动量,或耗费了多么高的成本,如果“没有用”,以至无人问津,就卖不出去。相反,即使不含任何劳动量,不费成本的自然资源或任何其它东西,如果“很有用”,也可以卖上一个价钱甚至是好价钱。这就是效用价值论的思想基础。
效用价值论,数量化之后被称为边际效用论,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用户的“效用”程度评价,用户认为能满足自己的“效用”,就有价值,否则,就没有价值。有高的“效用”,就给以高的评价,商品也就具备了高的价值,否则,商品就是低价值,甚至没有价值。效用价值论认为商品的价值取决于商品的边际效用,如黄金,对于一个在沙漠中干渴得将要死的人说,一文不值。
(三) 要素价值论
生产要素包括:劳动、土地(自然资源)、资本、技术和管理。
要素价值论认为"劳动、土地、资本、技术和管理都是商品生产不可或缺的要素",都创造价值,因而都应当得到报酬"。现代西方的主流经济学还进一步论证了每一种生产要素所有者所得到的报酬,取决于该种生产要素的边际生产力。要素价值论提倡按贡献分配,土地、资本、技术和管理也要参与分配正是因为它们也参与了价值的创造。要素价值论认为商品使用价值的生产过程与商品价值的形成过程是同一个过程。
劳动、土地、资本、技术和管理这些生产要素在不同的时代其作用是不一样的。在前工业化时代,生产要素主要是劳动和土地,反映在经济学观点中的两要素价值论(最早提出者是17世纪后半期英国经济学家威廉·配第:土地是财富之母,劳动是财富之父)。资本主义产业革命的实现将资本创造财富的巨大作用空前强烈地突出出来,于是就有了劳动、土地和资本的三要素价值论(最早提出者是19世纪法国经济学家萨伊)。到了19世纪末,企业经营管理的作用已经上升为一种独立的创造财富的巨大动力,在经济学理论上反映为劳动、土地、资本和经营管理的四要素价值论(最早提出者是19世纪末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时至今日,人们已经清楚地认识到,在社会财富和国家实力的创造上,科学技术的巨大作用已经是公认的事实,以至于必须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在经济学理论上就成为劳动、土地、资本、技术和管理的五要素价值论。

二、 对现行商品价值理论的一点认识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劳动价值论,在今天的中国仍然占据着经济理论的中心地位,具有深远的影响。在中国引入市场经济以后,出现了理论严重脱离实际的情况。例如,在市场经济中是供求关系决定商品的价格,而根据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劳动价值决定商品的价格;发展经济需要大量利用资本,但是劳动价值论认为资本的利润来自剥削。劳动价值论是西方古典经济学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一项伟大成果,在中国革命历史上曾经发挥过巨大的作用;但在今天经济建设时期,劳动价值论的历史局限性逐渐显露出来,与发展社会生产力的要求相脱节,对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即市场价格的决定和变动缺乏解说力。这些现象背后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下面是对现行商品价值理论的一点认识。
1. 关于商品的定义
"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或"商品是为交换而生产的劳动产品",这样的定义是不严谨的,在时间序列上是错误的。这样的商品定义最根本的缺陷是没有反映出已经交换的商品与没有交换的劳动产品它们两者之间的差别意义何在。正确的、准确的、严谨的商品定义应该是“商品是已经交换的劳动产品”,或者“商品是已经交换的产品”。只有已经交换的劳动产品才是商品,没有交换的劳动产品不是商品。只有已经交换的商品才有价值,没有交换的劳动产品没有价值。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商品的概念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商品既可以是有形的劳动产品,也可以是无形的劳动产品,像商标、专利、知识产权,彩票、股票、保险等无形的劳动产品。从自然的角度看,商品既可以是劳动产品,也可以是非劳动产品,像陨石、情报、买官卖官、行贿受贿、买卖学历、卖淫嫖娼、毒品、特殊的汽车牌照号码和手机号码、以及矿产资源中的乙类矿产砂石粘土等非劳动产品。也许有人反对将陨石、情报、买官卖官、行贿受贿、买卖学历、卖淫嫖娼、毒品、特殊的汽车牌照号码和手机号码、以及矿产资源中的乙类矿产砂石粘土等非劳动产品看作是商品,问题是这些非劳动产品是与货币进行交换,货币本身就是一种商品,货币只是一种特殊的商品,交换的一方是商品,而交换的另一方却不是商品,这符合逻辑吗?因此,从商品交换的条件看,交换的双方一定是自愿的、平等的,但商品的交换却不一定合法,不一定合乎道德,非法的商品交换可能是危害他人利益,危害社会利益的。
2. 现行商品价值理论的前提条件
………“交换价值首先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与比例。比如,商品生产者用一只绵羊换两把斧头,这说明一只绵羊可值两把斧头,两把斧头就是一只绵羊的交换价值。商品交换的这种比例会随交换的商品的不同而不同,也会随交换时间和地点的不同而不同。
商品交换价值的确定在表面上看好像是偶然的,其实并不然,两种不同的使用价值既然能够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交换,就表明它们之间存在着进行量上比较的共同基础。这种共同的东西显然不可能是不同的使用价值。在抛开了商品的使用价值以后,各种商品所具有的一个共同属性就是:它们都是劳动的产品。这种劳动产品要作为商品交换或比较,还必须抛开劳动不同的具体形式。不同商品相交换进行量上比较的共同基础就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这是一切商品中共同具有的东西。两种商品相交换所形成的比例不过是两种商品中凝结的这种无差别人类劳动在量上相等的表现形式。这种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就是商品的价值。一只绵羊值两把斧头,不过是说一只绵羊和两把斧头中凝结了相等的一般人类劳动。

[1] [2] [3]  下一页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政府的市场角色

  • 下一篇文章:再谈教育产业化:教育产业化是中国未来教育的希望所在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商品的自然价值论”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商品的自然价值论”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宏观经济学50年发展与论争(二)
  • ››宏观经济学50年发展与论争(一)
  • ››拆迁的经济学分析
  • ››宏观经济学50年发展与论争(三)
  • ››浅谈导数在经济中的应用
  • ››坚决支持国企产权改革,坚决反对掌...
  • ››十一五规划中的改革重点
  • ››市场经济的基本问题
  • ››李嘉图与詹姆斯·穆勒和马尔萨斯
  • ››完善区域性中心城市功能的基本思路...
  • ››商品的自然价值论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