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论文由上帝论文网为您收集整理,上帝论文网http://paper.5var.com将为您整理更多优秀的免费论文,谢谢您的支持] 陆稻亦称陵(稜)稻或早稻。稻有籼、粳两个亚种,陆稻不是亚种,只是适应较少水分环境的一种生态型,陆稻和水稻一样有籼、粳两个亚种。
人类最先栽培、驯化的是陆稻还是水稻?学界至今争论不休[1]。本文试图从祭祀用稻的角度来证明陆稻的栽培和驯化可能先于水稻。
我们知道,祭祀礼仪中大多保存有非常古老的内容,虽然祭礼会随着时代的改变而改变。但这种改变往往严重滞后于时代的发展,以至于大多数情况下,后代举行祭祀的人,只知道礼仪规定要这样做,而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例如,野生稻生长于南方,最先栽培、驯化稻子的也是南方人,这些种稻的南方人中曾广泛流传着狗帮助人类取来稻种的传说,因此收获新谷后,要把第一碗新米饭献给家中的狗吃。至今湖南等地,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仍以农历六月六(或新谷登场后的一个辛卯日)为尝新节,这天先倣新米饭敬祖宗,再盛新米饭喂狗,然后全家人才吃饭[2]。这个神话传说曾在某个历史时期(气候相对温暖湿润的时候)伴随着稻作的北迁(《诗经》等均有北地种稻的记载,详后)而进入北方文化,并发展为中国礼仪的一部分,《礼记·月令第六》(传为西汉·戴圣收集编撰,所收均为公元前之事,多取材于周秦古书)曰:季秋之月,“天子乃以犬尝稻,先荐寝庙。”[3]但从整体上看,北方毕竟不是一个很适宜稻作的地区,不可能不间断地保持稻作(气候寒冷干旱时就不能种了),稻作中断了,传说也就淡忘了,因此到东汉,郑玄为《礼记》的这条记载做注时,只说了句“稻始熟也”,说明当时还知道这是一个收获稻谷时的祭礼,但已不知为什么要“以犬尝稻”了。现在,甚至有人把它理解为“这个月,天子食狗肉来品尝新收的稻谷,在尝新前,要先献给祖庙”[4],新米饭献给狗吃,变成了人吃狗肉,说明现代人已完全不理解这个古祭礼了。当然,当祭礼的内涵与现实或祭祀人群的文化背景相距太远而风牛马不相及时,人们有时也会为祭礼重新编造一个理由,中国民间吃乌饭的习俗就是一个典型例证,吃到后来各地吃乌饭的日子、理由都不一样了(详后)。
祭礼这种严重的滞后性,倒为我们探索稻作起源提供了一条途径。
祭祀离不开食物,酒、肉味美而不易得,成为食物祭品中最贵重的一类,足以填饱肚子的粮食作物位居第二,此外还有蔬、果及奶、茶等。早期历史文献(记录的多是北方的情况)表明:粮食类祭品主要有黍、稷、稻、粱、麦、菰等,黍、稷是北方的主粮,因此北方祭礼中献祭的也多为黍、稷,《诗经.小雅。大田》是一首西周贵族丰收后祭神的诗,诗中所谓“与其黍稷,以享以祀”[5]的现象在祭礼中极为普遍,丰盛的祭品成了人们取悦神灵的重要手段。稻、粱、麦在祭礼中的地位虽不如黍、稷,但在一些特殊祭礼,如稻米在南方山神的察礼中(详后),其作用甚至超过黍、稷。
下面我们试图从祭山神用稻米和祭祀用色饭两个方面来探讨一下稻作的起源问题。
一、祭山神用稻米
瞿明安先生首先注意到“稻米在祭山神仪式中的作用显得非常突出,‘糈以稻米’成了一种普遍的现象”[6],惜未展开讨论。笔者对此深感兴趣,于是沿此思路做了进一步的探讨,发现确有这种现象,主要见记于《山海经》。经笔者查核,祭山神用稻米的情况主要集中在《南山经》中,《南山经》其实包括“南山经”、“南次二经”、“南次三经”三经,三经全部讲到祭山神要用稻米。如《南山经》曰:“南山经之首曰鹊山,……凡鹊山之首,自招摇之山,以至箕尾之山,凡十山,二千九百五十里。其神状皆鸟身而龙首。其祠之礼:毛用一璋玉瘗,糈用滁米,一璧,稻米,白菅为席。”“凡南次二经之首,自柜山至于漆吴之山,凡十七山,七千二百里。其神状皆龙身而鸟首。其祠:毛用一璧瘗,糈用稌。”“凡南次三经之首,自天虞之山以至南禺之山,凡一十四山,六千五百三十里。其神皆龙身而人面。其祠:皆一白狗祈,糈用称。”[7]其他山经中则只有个别山神用稻米祭祀,以《中山经》较多见,如《中次五经》曰:“首山,魁也,其祠用滁、黑牺太牢之具、蘖酿;干儔,置鼓;婴用一璧。”[8]《中次三经》曰:“凡茧山之首,自敖岸之山至于和山,……其二神用一雄鸡瘗之,糈用稌。”[9]《中次九经》曰:“凡岷山之首,自女几山至于贾超之山,……其祠:毛用一雄鸡瘗,糈用滁。”[10]《中次十二经)曰:“凡洞庭山之首,……糈用稌。”[11]此外,《西山经)和《北山经》中也有零星记载,如《西次四经》曰:“凡西次四经自阴山以下,至于崦嵫之山,凡十九山,三千六百八十里。其神祠礼,皆用一白鸡祈,糈以稻米,白菅为席。”[12]《北次三经》曰:“凡北次三经之首,自太行之山以至于无逢之山,……大凡四十四神,皆用稌糈米祠之。”[13]糈即祀神之米,稌(音杜或徒)即稻米中的糯米[14]。其他地区的山神祭品则多为鸡、羊、狗等动物牺牲和璧等玉器,个别地方也用糈,但其糈非稻米,而为黍、稷或五种之精(不清楚指哪五种谷物,如为后世的五谷,则一般也包括稻),如《西次三经》曰:“糈用稷米”。[13]《东次三经》曰:“其祠:用一牡羊,米用黍。”[16]《中次十经》 [1] [2] [3] [4] [5] 下一页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