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农学论文农艺学
   从祭祀用稻看旱田陆稻先于水田水稻      ★★★ 【字体: 】  
从祭祀用稻看旱田陆稻先于水田水稻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1-09 23:24:28   点击数:[]    

就成为祭祀的主要米种,前述《山海经》中祭山神所用之稻米大多点明要用糯米。黑糯是中国糯稻中一群米粒从紫色至黑色品种的统称,全国各地都有分布,云南最多,方志中对此也多有记载,如胭脂秫(糯)、猪血糯、朱砂糯等(44),现代著名的黑糯则有江苏鸭血糯、云南紫米和陕西黑米等。这些黑糯饭和红米饭一起成为古代最重要的两种供祭色饭。

由此可见,人们最初采集的稻子和栽培驯化的陆稻(包括早期的一些水稻)多为红色、黑色之类的色米,人们自已食用色米,也用色米饭祭祖祀神,久而久之,祭祀用色饭成了一种习惯。即使在人们自己已经种水稻,吃白米饭之后,由于祭礼的严重滞后性,人们仍努力遵循古训,遵守祭礼,用色饭祭祀,甚至在色米难以寻觅的情况下(中国人口压力一直很重,色米多低产,水稻区极少有人栽种,只个别无法种水稻的偏远山区有零星种植,但后世也多被海外传人的玉米、番薯等高产山地作物所取代),用染色的办法来达到供祭色饭的目的。

最初人们只是模仿,所以多为红、黑色,乌饭可能就是仿黑糯饭的一个典型。乌饭,又名乌精饭、青精饭或乌米饭,一般都用粳米和南烛的叶茎制成。南烛Vaccinium bracteatum Thunb。是杜鹃花科Ericaceae越橘属Vaccinium的一种植物(45),我国南北各地皆有,俗名有乌饭树、青精树、乌稔树、黑饭草、乌饭草、乌米饭、乌饭藤、南竹子、乌饭芦、黑米饭(46)等。食乌饭的习俗源远流长,许多历史文献均有记载,如北宋.马志、刘翰等编修的《开宝本草》曰:南烛,……“取茎叶捣碎,渍汁浸粳米,取汁炊饭名乌饭。亦名乌草。”北宋《日华子本草》(作者不详)曰:“黑饭草,益肠胃,持浸米蒸洒,干服,又名南烛也。”清·吴其浚《植物名实图考》曰:“道家以叶染米为青精饭,花如米粒,湖南谓之饱饭花。”(47)但后来人们已不知用色饭的初意,于是不再局限于红、黑色,为图热闹,五颜六色都用上了,前面提到的瑶族、彝族、壮族、哈尼族等用的都是五颜六色的米饭或糍粑。

至于煮食方法,各地略有不同。唐·陈藏器《本草拾遗十种》和《清嘉录》(48)等对此均有记录。陈藏器记录的方法是:取乌饭树茎叶捣碎渍汁,用浸粳米,蒸熟成饭。把饭晒干,再浸其汁,复蒸复晒,如此九浸、九蒸、九曝后,米粒紧小,黑若坚珠,可以袋装出远门,久贮不坏,临吃时,用沸水煮一滚即成清香可口的饭食,相当于现在的方便食品。《清嘉录》记录的是吴地用于祭祀的乌米饭,先将乌饭树叶洗净捣烂滤汁,再将淘净之糯米放人此汁水中浸泡四小时,取出糯米加适量清水煮熟,拌糖食之。笔者小时居住杭州,吃到的就是这种用糯米炊制、拌糖食用的乌米饭。 

如前所述,色饭供祭多用于祭祖和尝新节等农业祭祀,而祭祖又大多与农业祭祀一起举行。但到后世,由于耕作制度的改变,南方一些生产技术比较发达的地区开始出现二熟甚至三熟制,各地栽种的作物品种和作物的收获季节不一样了,各地的农业祭祀和祭祖的日子因此也不一样了,食乌饭的日子也由此开始混乱。如现代江苏溧水、句容、宜兴、溧阳、金坛一带以及浙江宁海等地在农历四月初八吃乌饭,杭州近郊一带在立夏吃乌饭,江淮农村在清明吃乌饭,闽东则在农历三月初三吃乌饭(49)。由于色饭供祭的祭礼起源太早,且与后世种水稻吃白米饭的现实背景相距太远,再加上各地食乌饭日子的混乱,加速了人们对食乌饭原始意义的遗忘,人们只记住要吃乌饭,但已经弄不清为什么要吃乌饭,为什么自己要在这个时候吃,别人要在那个时候吃?随着对远古记忆的淡忘和对现实祭礼的疑惑,人们开始不断地为自己造出各种吃乌饭的理由,如立夏吃乌饭据说是为了记念孙膑,闽东三月初三吃乌饭是为了记念唐高宗时期雷万兴领导的农民起义军,四月初八吃乌饭则有佛祖诞日、目连救母、沉香救母、金花救杨文广等几种说法(50)。

色饭用于祭祀的历史如此源远流长,以致于后世的人们在不了解其初义的情况下,开始神话色饭。如《风土记》曰:“精折米,十取七八;取淅使青,蒸而饭,色乃紫绀。于东流水饭食与洗而除不详。”(51)神仙“邓伯元、王玄甫俱在霍山,服青精饭。”(52)

综上所述,祭山神用稻米为祭品和祭祀用色饭两种祭礼,有力地说明了人类最初采集的野生稻和栽培驯化的稻子是陆稻,所以才会用稻米祭山神,野生稻和陆稻多红、黑色,所以才会产生用色饭供祭的祭礼。 注释:

(1)匡达人:《亚洲稻作多中心起源论》,载王玉棠等主编《农业的起源和发展》,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
(2)游修龄:《农业神话与作物(特别是稻)的起源》,载游修龄《稻作史论集》,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3年。
(3)钱玄等注译:《国学基本丛书·礼记》(上册)第235页,岳麓书社.2001年。
(4)同(3)第236页。
(5)袁愈荌等:《诗经全译》第345页.贵州人民出版杜。1981年。
(6)瞿明安:《中国古代宗教祭祀饮食文化略论》,《中国史研究》1998年第3期。
(7)《杂学十三经·山海经》(上册)第428—432页,北方文艺出版社,1997年。
(8)第459页,(9)第457页,(10)第466页。(11)第471页.(l2)第441页,(13)第449—450页,(15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家猪起源的研究现状与思考

  • 下一篇文章:先秦时期的蔬菜和果实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从祭祀用稻看旱田陆稻先于水田水稻”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从祭祀用稻看旱田陆稻先于水田水稻”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灭螺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
  • ››从玉蟾岩与牛栏洞对比分析看中国稻...
  • ››十六、十七世纪江南的生态农业(2)...
  • ››曲氏高昌和唐代西州的葡萄、葡萄酒...
  • ››不断完善的明清茶政
  • ››清代至民国甘青宁地区农牧经济消长...
  • ››盆景园规划设计浅谈
  • ››景观园林规划设计领域的首席人物杰...
  • ››一学两名--园林和景观
  • ››设计公司的发展策略
  • ››从祭祀用稻看旱田陆稻先于水田水稻...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