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 |
|||
|
|||
按字母检索 |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I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U | V | W | X | Y | Z |
按声母检索 |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W | X | Y | Z | 数字 | 符号 |
|
![]() |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 → 论文中心 → 农学论文 → 农艺学 |
|
|||||
中国全新世大暖期与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农业文明 | |||||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1-09 23:24:22 点击数:[] ![]() |
|||||
[本篇论文由上帝论文网为您收集整理,上帝论文网http://paper.5var.com将为您整理更多优秀的免费论文,谢谢您的支持] [关键词]中国全新世大暖期;仰韶温暖期;全新世气候最佳适宜期;黄河中下游;农业文明 [摘 要]距今8500~3000年是全新世以来气候最佳适宜期,在我国称之为“中国全新世大暖期”或“仰韶温暖期”。处在南北交接“生态过渡带”的黄河中下游地区,气候温暖湿润,植物繁茂,动物众多,水源充足,黄土疏松肥沃,这些适宜的生态环境为农业的孕育起源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温床。从新石器时代早期的南庄头遗址、案板遗址,到裴李岗文化、磁山文化、仰韶文化、龙山文化遗址,直至夏商时代的文化遗迹,都发现有丰富的农业遗存,充分说明黄河中下游地区是农业起源的中心地区之一.有利的生态环境背景和丰厚的经济基础,也是该地区文明发祥和早期王朝建都于此的主要因素。
The Holocene Megathermal in China with the Agricultural Key Words: the Holocene Megathermal in China; the Yangshao Warm Period; the Holocene Climatic Optimum;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Yellow River; the agricultural civilization Abstract :The Holocene Climatic Optimum is equal to the Holocene Megathermal in China, or the Yangshao Warm Period in China, it is about 8500~3000 years ago. The region of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Yellow River, being located in the transitional region of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was warm,humid, and its soil was soft and fertile, all that benefit the origin of the agriculture. So many cultural ruins in the Yangshao Warm Period show that this region is one of the orig- inal center of agriculture. Because of the solid foundation of the agriculture, the region of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Yellow River became an original region of the ancient countries in China. 在人类文明的长河中,作为大自然之子的人类,必然要受到生态环境的影响。并且越是在人类的蛮荒时代,这种影响就越显著。全新世大暖期是地球演化史上进入第四纪全新世以来的第一次气候适宜期,它对人类的进化、农业文明的形成和发展产生有深刻的影响。 一 “仰韶温暖期”及“中国全新世大暖期” “仰韶温暖期”的概念可追溯到竺可桢先生在1972年发表的《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一文。他在对我国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深入研究后得出结论道:“在近五千年中的最初二千年,即从仰韶文化到安阳殷墟,大部分时间高于现在2℃左右。一月温度大约比现在高3℃-5℃”[1]。这篇文章虽然没有提出仰韶温暖期的概念,但已率先指出从仰韶文化时期到殷商时期是生态环境比较适宜、气候较为温暖的时期。竺可桢的这一见解与国际学术界认同的全新世中期出现过世界性的气候回暖期——“全新世气候最佳适宜期”的看法正相吻合,由于这一时期和仰韶文化存在有一定的关系,所以我国有学者称之为“仰韶温暖期”[2]。这一概念在1978年出现后,逐渐被学术界所采用。如龚高法、张丕远等先生在1987年发表的《历史时期我国气候带的变迁及生物分布界限的推移》一文中,专门探讨了仰韶温暖期的气候状况,主张仰韶温暖期的起讫年代约为距今8000~3000年之间,并具体分析了我国东北、华北、西北、黄河中下游、长江流域、华南、西南等地区在这一时期的气候状况,认为此一时期各地的气温普遍较现今温暖。到了1991年,满志敏先生发表了《黄淮海平原仰韶温暖期的气候特征探讨》一文,这项研究得到了原国家教委博士点基金的资助[3]。不久,邹逸麟先生在其主编的《黄淮海平原历史地理》一书中,专设《仰韶温暖期的黄淮海平原气候》一节,充分利用了这一项目的成果材料[4](p1~13)。这都使仰韶温暖期的概念逐步被学界所了解和接受。 需要指出的是,仰韶温暖期尽管与仰韶文化相关,但并不仅仅限于仰韶文化的时期,也就是说,并不仅指距今约6000~5000年的仰韶文化时期,而是要远远大于这一时期。如上所述,龚高法等人认为仰韶温暖期的起讫时间在距今8000~3000年之间。另外,从空间范围看,仰韶温暖期的生态区域也不局限于仰韶文化的分布范围,它可以用来表示我国各地全新世中期生态环境的基本状况。也许是考虑到仰韶温暖期概念的局限性,以及和国际流行的“全新世气候最佳适宜期”的对接,中科院施雅风院士曾组织国内地理学、地质学、冰川学、植物学、古生物学及第四纪生态环境方面的专家对中国全新世大暖期与环境进行专题研究,选择距今8500~3000年为中国全新世大暖期的起讫时间,将原先大暖期的开始时间前推了500年,并出版了这项研究的标志性成果——《中国全新世大暖期气候与环境》一书[5](p7)。从此,“中国全新世大暖期”的概念在科学界更为流行。实际上,中国全新世大暖期和仰韶温暖期的概念有相通之处,中国全新世大暖期的起讫时间,也可作为仰韶温暖期的起讫时间,“中国全新世大暖期”概念的应用,应是 Tags: |
提供人:佚名 |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
![]() |
5VAR论文频道 |
![]() |
5VAR论文频道 |
最新热点 | 最新推荐 | 相关新闻 | ||
|
|
![]() |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