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农学论文农艺学
   汉代自耕农经济的初步探析      ★★★ 【字体: 】  
汉代自耕农经济的初步探析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1-09 23:23:19   点击数:[]    

术训>:"夫民之为生也,一人蹠耒而耕,不过十亩。"这说明无力养牛而实现犁耕的农户,只能使用耒耕,其生产力水平低下,一户二丁才能耕种二十亩,三丁耕种三十亩。于此,当是半自耕农或贫困自耕农耕作能力的最低值了。

由此可见,汉代自耕农耕种面积的多少,往往因时间、地区以及耕作方法之不同而有别,不可统论。然就通常来说,一个中等水平的自耕农户,拥有五十亩至六十亩左右的耕地,从劳动力而言,一户二丁是完全可以负担得了的。他们可以做到不雇工也不被雇于人。这五六十亩土地也就是自耕农的私有土地。应当指出,战国秦汉时期的田制中,关于"一夫百亩"的规定,不完全是根据自耕农的实际生产能力提出的,①而是先秦旧制的一种模式或遗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 见谷霁光:《中国古代经济史论文集》,江西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121页。 三、 自耕农的经济收入、生存消费和租赋负担

自耕农经济是以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生产者本人所有为特
点的。汉代自耕农的收支状况如何?下面让我们就中等自耕农户的有关情况做一具体考察。

(一) 经济收入

1、粮食收入。一户自耕农的岁收粮食量,是根据其所拥有的耕地面积之多寡来决定的。这里以一户拥有六十亩耕地的中等自耕农为基准来计算其收入。但粮食收入又涉及到当时田亩产量之高低问题,这方面文献记载很不一致。例如:

《管子·治国篇》:"常山之东,河汝之间,……中年亩二石,一夫为粟二百石。"

《汉书·食货志》记晁错之言日:"百亩之收,不过百石。"

《汉纪》引晁错的话时,将原文修正为:"百亩之收,不过三百石。"

《淮南子·主术训》:"中田之获,卒岁之收,不过四百石。"

《后汉书·仲长统传》:"今通肥饶(挠)之率,计稼穑之入,令亩收三斛。"

文献记载如此悬殊,考之原因,主要是由于各地的土地质量、灌溉条件和耕作方法不同。加之当时之亩制和量制有大小的关系。然汉代粮食的平均产量,大致为每小亩二石,大亩三石左右,乃为史学界所公认。所以,汉代一户自耕农,耕种六十亩土地(小亩),一年便可收粮一百二十石左右。

这一百二十石粮食折成货币是多少?这需要根据当时的粮价而定。然粮价往往因时、因地而异。据文献记载:有"谷至石数十钱"者①,也有"粟石百余钱"者。②从《居延汉简》所反映的情况来看,通常是三四十钱至一百一二十钱之间。我们权以折中额估计,按六十钱一石计算,则一百二十石粮,折钱七千二百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太平御览》卷三十五引桓谭《新论》。
②《汉书》卷六十九《赵充国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农副业收入。这要根据自耕农各个家庭的具体经营情况而定。但农副业生产如园圃、家禽家畜饲养等,通常是自耕农户经济来源的重要补充之一。

《汉书.食货志》曰:"种谷必杂五种,以备灾害。……还庐树桑,菜茹有畦,瓜瓠果蓏,殖于疆场。鸡豚狗彘,勿失其时,女修蚕织,则五十可以衣帛,七十可以食肉。"

《汉书.龚遂传》:宣帝时,龚遂为勃海太守,"躬率以俭约,劝民务农桑,令口种一树榆,百本蛏,五十本葱,一畦韭,家二母彘,五鸡。"

《后汉书.卫飒传》:建武中,茨充迁桂阳太守,"亦善其政,教民种桑柘麻纻之属,劝令养蚕织屦,民得利益焉。"

《后汉书.安帝纪》:永初三年,"诏长吏案行所在,皆令种宿麦、蔬食,务尽地力。"

在"重农"政策下,由于政府劝课农桑,大力提倡农副业生产,小农普遍注意了多种经营。除粮食生产外,一般都能利用房前屋后的宅地种植蔬果,圈养家禽家畜,比较富裕的自耕农还饲养马牛。自耕农的这些农副业生产,对其维持生活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如《管子·禁藏篇》日:"糠秕六畜当十石粮。"史游《急就篇》云:"园菜果瓜助米粮。"《盐铁论·散不足》亦曰:"夫一豕之肉,得中年之收十五石粟,当丁男半月之食。"汉代园圃及家畜饲养的收入,我们虽然难于具体考证其占自耕农总收入的比例,但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家庭的某些短缺,乃无可疑。

2、纺织收入。自耕农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男耕女织。汉人在谈到他们的经济生活时,通常耕织并提。例如:

《淮南子·主术训》曰:"衣食之道,必始于耕织。"

《盐铁论.园池》云:"夫男耕女织,天下之大业也。"

《汉书·食货志》亦曰:"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

农桑为衣食之本,自来非常重视。从事家庭纺织的主要力量是妇女。汉代妇女的纺织速度或生产率,因熟练程度之差,有快有慢。据乐府《上山采蘼芜》曰:"新人工织缣,故人工织素,织缣日一匹,织素五丈余,将缣来比素,新人不如故。"《孔雀东南飞》:"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一日织一匹或一匹以上,这当是文学作品的夸张之词,固不可信。今据《九章算术》所记:一个学习纺织的女工,第一日织寸余,第二日织三寸余,第三日织六寸余,第四日织一尺二寸,第五日织二尺五寸余。以最后一日的生产水平计算,约十六日方成一匹。然从理麻、纺纱到成布需要时间,又妇女平时需要承担炊事、缝补、洗浆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汉代的精耕农业与市场经济

  • 下一篇文章:汉代田税征课中若干问题的考察(1)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汉代自耕农经济的初步探析”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汉代自耕农经济的初步探析”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灭螺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
  • ››从玉蟾岩与牛栏洞对比分析看中国稻...
  • ››十六、十七世纪江南的生态农业(2)...
  • ››曲氏高昌和唐代西州的葡萄、葡萄酒...
  • ››不断完善的明清茶政
  • ››清代至民国甘青宁地区农牧经济消长...
  • ››盆景园规划设计浅谈
  • ››景观园林规划设计领域的首席人物杰...
  • ››一学两名--园林和景观
  • ››设计公司的发展策略
  • ››汉代自耕农经济的初步探析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