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农学论文农艺学
   汉代自耕农经济的初步探析      ★★★ 【字体: 】  
汉代自耕农经济的初步探析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1-09 23:23:19   点击数:[]    

里无需赘引。总之,自耕农经济的不稳定性在自然灾害面前表现得尤为突出。从西汉后期开始,自耕农数量的不断减少,自然灾害之频繁是一个重要原因。 五、 自耕农经济兴衰对整个社会经济的影响

自耕农、半自耕农,其数量在汉代有个发展变化过程,这种自耕农经济的繁荣或者衰落,对于整个封建经济的发展和政治统治的稳定,都有着一定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 《汉书》卷二十七《五行志》。
② 同上。
③ 《后汉书》卷三《章帝纪》。
④ 《资本论》第3卷,人民出版社1953年版,第778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西汉前期,由于自耕农经济得到发展,社会相对安定,农副产品比较丰富,经济也较活跃。小农的剩余产品,为城乡工商业的发展提供了原料。比如当时的巴蜀、关中和关东地区的一些城市,由于农副产品供应较为充足,城市的手工业、商业也较发达。在当时的市场上,出现了多种多样的商品。不仅市场上产品数量多,而且谷、粟的价格也比较低廉。文帝之时,"天下殷富,粟至十余钱",①或者一石谷"数十钱"便可买到,故史称"上下饶羡"。②

与此相反,自西汉中后期开始,随着自耕农经济的贫困破产,生产萎缩,副业不昌,这就使城市工商业的原料来源及产品市场受到严重的影响。这从不少事例中可以得到说明。例如:铁器是农家所必需的,武帝时,实行盐铁官营政策,产品质量低劣,价格昂贵,虽然政府采用欺压手段强制用户购买,但因农民丧失购买能力,"百姓不便",仍用"木耕手耨"的老办法进行生产。又如农民种田,没有耕牛也是不行的。而当时内地一头牛的价格,据<九章算术)曰:"最高三干七百五十文,次则一千八百一十八,最低一千二百文。"③假设农民买一头中等大小的耕牛,以二千文计算,若当时的粮价为六十钱一石,便需卖出粮食三十余石。所以《汉书·食货志》说:农民没有耕牛,只好"相与庸輓犁。"《汉书·。儿宽传》说:"大家牛车,小家担负。"这是历史的真实,说明只有"大家"即地主阶级才能买得起牛,绝大多数自耕农只好以人力輓犁或担负谷物了。不仅如此,贫困的自耕农、半自耕农,因家訾太少,生活无着,就是添置一般的生活消费品也极不容易。所以他们只能过着"菜食不厌","衣又穿空","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的苦难生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 《史记》卷二十五《律书》。
② 《太平御览》卷三十五引桓谭《新论》。
③ 《九章算术》七、八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耕农经济的贫困破产,对当时的封建政权也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马克思说:"赋税是官僚、军队、教士和宫廷的生活源泉。""强有力的政府和繁重的赋税是同一个概念。"①而在汉代,田租、口算、更徭的主要承担者是自耕农和半自耕农。大批自耕农的破产、流亡,其结果:(1)势必减少国家的财政收入。据粗略统计:仅武帝元封四年(公元前197年)、宣帝地节三年(公元前67年)、成帝永始二年(公元前15年)、哀帝建平二年(公元前5年)、王莽地皇元年至三年(公元20-22年),先后破产流亡的农户共计达几百万口之多。假设一年中有一百万成年农民脱籍流亡,仅人头税一项,国家就得减少收入120000000文,若加上"田租"和其他杂敛,当远远超过此数。(2)封建国家的兵源主要来源于自耕农,大批自耕农脱离版籍,对汉政权征兵制的推行极为不利。故武帝以后,曾屡次下令"召募",并以"刑徒"为兵。如武帝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迺募天下死罪击朝鲜";元封六年(公元前105年),"赦京师亡命令从军";天汉四年(公元前97年),"发天下七科谪及勇敢士……出朔方";昭帝始元元年(公元前86年),"募吏民及发犍为蜀郡奔命击益州";元凤五年(公元前76年),"发三辅及郡国恶少年及吏有告劾亡者,屯辽东";平帝元始二年(公元2年),"募汝南、南阳勇敢士三百人"。②为何要动用"亡命"、"勇敢士"、"奔命"、"恶少年"充兵?为什么不全靠单一的征兵制,而开始兼用"募兵"?当然原因是多方面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697页。
② 分见《汉书》的《武帝纪》、《昭帝纪》、《平帝纪》。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应该说其中重要的一点是与农民流亡,兵源枯竭有关。(3)自耕农的贫困破产,还将增加社会的"不安定因素".导致阶级矛盾的激化。西汉后期,史称"民弃城郭"、"流为盗贼"、"百姓怨恨,盗贼并起",即是例证。

在汉代,自耕农经济的发展与否,既然对封建经济与政治统治有影响,那么,是否可以说自耕农经济是当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经济基础?我们的回答是否定的。因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是封建社会的上层建筑,它的经济基础只能是地主制经济。

史实表明,汉代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主要体现在地主制经济。地主经济是各种经济成分中最基本、占主导的经济构成。地主阶级占有大量土地,"富者田连阡陌"、"强者规田以干数".而自耕农仅有的小块土地并不能长期保持。地主经济不仅数量、比重上占压倒优势,更重要的是它在整个社会经济生活中起着支配的、主导的作用,汉代各种封建制度的完善与巩固,都取决于它的发展,作为上层建筑基本部分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当然也只能建筑在这个占主体的地主经济的基础之上。汉代的自耕农正如我们前面所指出的那样,它是一个动摇不定、极易分化的阶级,常常面临破产、死亡的威胁,其数量自西汉中、后期开始在日趋减少。同时,自耕农的经济力量薄弱,它只是封建地主制经济的附属部分。它对封建社会的上层建筑不起决定性作用,因而也就不能成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经济基础。再者,封建国家的财政收入与经济基础也不能完全划上等号,二者毕竟有别。 

上一页  [3] [4] [5] [6] [7] [8]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汉代的精耕农业与市场经济

  • 下一篇文章:汉代田税征课中若干问题的考察(1)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汉代自耕农经济的初步探析”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汉代自耕农经济的初步探析”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灭螺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
  • ››从玉蟾岩与牛栏洞对比分析看中国稻...
  • ››十六、十七世纪江南的生态农业(2)...
  • ››曲氏高昌和唐代西州的葡萄、葡萄酒...
  • ››不断完善的明清茶政
  • ››清代至民国甘青宁地区农牧经济消长...
  • ››盆景园规划设计浅谈
  • ››景观园林规划设计领域的首席人物杰...
  • ››一学两名--园林和景观
  • ››设计公司的发展策略
  • ››汉代自耕农经济的初步探析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