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农学论文农艺学
   唐五代敦煌棉花种植研究      ★★★ 【字体: 】  
唐五代敦煌棉花种植研究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1-09 23:22:47   点击数:[]    

苍》云:氎,毛布也。字书作   ,
 
                                              
 
(1)《释录》第三辑,第89页。
(2)北京市中国书店,1983年出版。
(3)见[明]徐光启撰,石声汉校注,西北农学院古农学研究室整理《农政全书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第959页。
(4)[唐]释慧琳、[辽]释希麟撰《正续一切经音义附索引两种》,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第14卷第18页;第27卷第16页;第34卷第9页;第52卷第25页;续第5卷第15页。
(5)[唐]释慧琳、[辽]释希麟撰《正续一切经音义附索引两种》,第30卷第14页;第4卷第13页;第29卷第9页;第33卷第17页。
 
 
经本作緤,音先节反,非经义";引《大威力马枢瑟摩明王经卷上》释氎曰:"《切韵》:白氎也,西域所尚也。经文从系作緤,俗用,非也";引《菩萨提场所说一字顶轮王经第二》释氎曰:"徒协反。《切韵》细毛布也。……经文作緤,俗用,非。"(1)
唐释慧琳的《一切经音义》,不仅引用《韵英》、《考声》、《切韵》以释其音,引《说文》、《字林》、《玉篇》、《字统》、《古今正字》、《文字典说》、《开元文字音义》以释其义,而且还兼采前人玄应、慧苑、云公、基师等诸家音义,对群经进行了音训。由上引《一切经音义》可知,在唐人的观念中,氎已有了棉花、棉布和毛布两种含义,而且在释棉花、棉布之义时,所引述的资料只有西国草名这一条,其史源也应是前引《梁书》中的记载,由此可知,在唐代,棉花或棉布还是非常稀有之物,在内地应该还没有种植。否则,释慧琳就不会以这样单薄的材料来释棉花、棉布了。
"緤"的本义为拴、缚,或指绳索。在先秦经典中,緤多作绁,音泄,如《诗经》、《左传》襄廿六、《论语》公冶长等篇。仅《楚辞·离骚》、《礼记·少仪》作緤,义皆为绳索之属,并无緤布之意。再如"长兴四年,回鹘来献白鹘一联,明宗命解緤放之",(2)也是指绳索而言。但当緤与氎混用后,就有了新义,即指棉花和棉布。但我们一定要特别注意,当"緤"与"氎"混用后,"緤"除了棉布这一意义外,还有另一含义,即毛布。如慧琳和玄应的《一切经音义》中,就有不少这样的解释,其中除注明为《梁书·高昌传》中,西国草花絮,可织为布这一含义外,更多的则是"毛布"、"细毛布"。但由于许多论者都预先设置了前提,即疊等于緤,乃棉花也,故忽略了"毛布"、"细毛布"这一解释。
我们说    "緤"是毛布或毛织品,还可以从緤、  互用中得到证明。关于   ,虽然在《正续一切经音义》、《龙龛手鑑新编》、《敦煌俗字研究》、《汉语俗字丛考》及《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等字书中未收,但我们从敦煌文书的零星记载中,可以见到緤、   互用的情况,如P.3155背《唐天复四年(904)神沙乡百姓僧令狐法性出租土地契》(3)中有"捌综   壹疋,长贰仗(丈)伍尺"。另外Дχ01322《孔安信借   契》(4)提供了绝好的材料,为便于探讨,现将其转引如下:
 
1、    为着甘州充使[             ]
2、    日细  叁疋各长贰丈柒尺,又[     ]
3、    [     ]柒尺,壹疋长贰丈肆,共[       ]
 
                                         
 
(1)[唐]释慧琳、[辽]释希麟撰《正续一切经音义附索引两种》,第40卷第13页;续第5卷第7页;续第5卷第5页。
(2)《新五代史》卷74《四夷附录·回鹘》。
     (3)沙知:《敦煌契约文书辑校》,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年,第327页;《释录》第二辑,第26页。
(4)《俄藏敦煌文献》第八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第90页。         应为一字,乃是因避唐太宗李世民之讳,将"世"改为"云"。据陈垣先生《史讳举例》(上海书店出版社1997年版第108页)说:"世改为代,或为系,从世之字改从云,或改从曳。"
 
4、[     ]堪煑练使用后,衣绢壹疋须长肆
5、 [     ]在推迟之限,其   不问卖得不得,准
6、[     ]平章为定,囗囗取绢,若安信身上有甚
7、[                        ]男兄弟边取绢囗
8、[                        ]上好细    壹疋
9、[                        ]后凭
10、[                      ]孔安信(押)
 
本件文书虽残缺不全,但其意明确,共出现 "   "字三次,其中第一次(第2行)有明确的尺寸,即"细  叁疋各长贰丈柒尺",(1)与前引P.3155背文书中的一疋长二丈五尺基本相同。从    "   "从毛这一点推测,这里的"   "应是指毛布或毛织品。
据郑炳林先生统计,敦煌文书中"麻布每匹40尺到45尺,官布每匹只有24到25尺,与緤的长度一样"。(2)并以此作为官布、緤属于棉布的证据,即棉布的长度与麻布不同,每匹长24-25尺,并非40尺。
在史籍文献中,我们只见到绢四丈为一匹,布五丈为一端的记载,但棉布、毛布几丈为一匹,却不大明确。而《契丹国志》的记载,可以给我们提供一点启示。在"诸小国进贡物件"中的诸小国,是指"高昌国、龟兹国、于阗国、大食国、小食国、甘州、沙州、凉州",在进贡的物品后专门写明:"已上皆细毛织成,以二丈为匹"。(3)
《契丹国志》中的毛织品"以二丈为匹",敦煌文书中的"   "约25尺为一匹,官布、緤也是24-25尺为一匹,由此亦可推知緤、  互用,而官布又属于緤类,它们都属于毛布或毛织品。
当我们转换了一个角度,将白疊是毛布这一含义挖掘后,许多问题就能迎刃而解。即在晚唐五代归义军时期,敦煌的牧羊业非常发达,既有官营牧羊业,也有寺院和个体牧羊业。为了加强对其管理,归义军政权还设置了专门的机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晚唐五代敦煌种植棉花辨析——兼答刘进宝先生

  • 下一篇文章:论西汉中后期冬小麦在关中的推广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唐五代敦煌棉花种植研究”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唐五代敦煌棉花种植研究”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灭螺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
  • ››从玉蟾岩与牛栏洞对比分析看中国稻...
  • ››十六、十七世纪江南的生态农业(2)...
  • ››曲氏高昌和唐代西州的葡萄、葡萄酒...
  • ››不断完善的明清茶政
  • ››清代至民国甘青宁地区农牧经济消长...
  • ››盆景园规划设计浅谈
  • ››景观园林规划设计领域的首席人物杰...
  • ››一学两名--园林和景观
  • ››设计公司的发展策略
  • ››唐五代敦煌棉花种植研究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