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农学论文农艺学
   不断完善的明清茶政      ★★★ 【字体: 】  
不断完善的明清茶政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1-09 23:22:23   点击数:[]    

徐学聚:《国朝典汇》卷95《户部九·茶法》,书目文献出版社1996年影印版下册,第1247页。
[23] ·《明经世文编》卷115杨一清:《杨石淙文集》卷2《计开》。中华书局1962年影印版第1077页。
[24] ·《明仁宗洪熙实录》卷6下“洪熙元年(1425年)春正月乙酉”条:“四川保宁等府所属茶课,其原额官茶,自洪熙元年(1425年)以后,皆照洪武(1368~1398年)年间例办纳,价买民茶,尽行罢免。若官仓见积茶数堪中换马者,仍留支用芽茶,依当地时价作官吏俸钱支销;其不堪换马叶茶,明白具奏,覆验烧毁,免致堆积累民”。由此可见,川茶之所以在茶马互市中数量在不断减少,主要是由其质量不及南方茶叶决定的。质量和信誉是商品的生命,古今皆然。
[25] ·《明会典》卷37《茶课》;《续文献通考》卷26《征榷·茶》;《明史》卷80《食货志四·茶法》。
[26] ·《续文献通考》卷26《征榷·茶》;《明会典》卷37《茶课》;《明史》卷80《食货志四·茶法》。
[27] ·《明会典》卷37《茶课》;《续文献通考》卷26《征榷·茶》;《明史》卷80《食货志四·茶法》。
[28] ·《续文献通考》卷26《征榷·茶》;《明会典》卷37《茶课》;《明史》卷80《食货志四·茶法》。
[29] ·(明)徐学聚:《国朝典汇》卷95《户部九·茶法》,书目文献出版社1996年影印版下册,第1246~1251页。
[30] ·(明)徐学聚:《国朝典汇》卷95《户部九·茶法》,书目文献出版社1996年影印版下册,第1246~1251页。
[31] ·参见刘淼:《明代茶业经济研究》第23页,汕头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32] ·《明神宗万历实录》卷282,“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二月丙午”条。
[33] ·《续文献通考》卷26《征榷·茶》;《明会典》卷37《茶课》;《明史》卷80《食货志四·茶法》。
[34] ·《神宗万历实录》卷282,“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二月丙午”条。
[35] ·《清史稿》卷124《食货志》五《茶法》:“明时茶法有三:曰官茶,储边易马;曰商茶,给引征课;曰贡茶,则上用也。清因之,于陕、甘易番马。”
[36] ·《清史稿》卷124《食货志五·茶法》。
[37] ·乾隆《宁夏府志》卷7《田赋·茶法》(第237~238页,宁夏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宁夏之有官茶,旧志不载,想自国朝始矣”。
[38] ·《清史稿》卷124《食货志五·茶法》。
[39] ·《清史稿》卷124《食货志五·茶法》。
[40] ·《清史稿》卷124《食货志五·茶法》:“自咸丰(1851~1861年)中回匪滋事,继以盗贼充斥,两柜均无人承课”。
[41] 《甘肃新通志》卷22《建置志·茶法》。
[42] 《甘肃新通志》卷22《建置志·茶法》。
[43] ·秦翰才:《左文襄公在西北》第185~189页,岳麓书社1984年版。参见杨重琦、魏明孔等:《兰州经济史》第二编第四章“近代兰州的茶销业”,兰州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44] 《甘肃新通志》卷22《建置志·茶法》。
[45] 《甘肃新通志》卷22《建置志·茶法》。
[46] ·《清史稿》卷124《食货志五·茶法》:左宗棠“遴选新商采运湖茶,是曰南柜”。
[47] ·《清史稿》卷124《食货志五·茶法》。
[48] ·杨自舟、董文廷、聂丰年:《清末至抗战期间副茶行销西北简述》,《甘肃文史资料选辑》第4辑,甘肃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49] ·李万禄:《西北茶马市与马合盛茶号》,载《兰州文史资料选辑》1984年第2辑。
[50] 《甘肃新通志》卷22《建置志·茶法》。
[51] 李万禄:《西北茶马市与马合盛茶号》,载《兰州文史资料选辑》第2辑。
[52] ·杨自舟、董文廷、聂丰年:《清末至抗战期间副茶行销西北简述》,《甘肃文史资料选辑》第4辑,甘肃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53] ·杨自舟、董文廷、聂丰年:《清末至抗战期间副茶行销西北简述》,《甘肃文史资料选辑》第4辑,甘肃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54] ·《清史稿》卷124《食货志五·茶法》:“其专尚华茶取用宏多者惟俄。盖自哈萨克、浩罕诸部新属于彼,地加广,人加众,需物加多,而茶尤为所赖。光绪七年(1881年)定约,允以嘉峪关为通商口岸,而往来益盛。十年后我国运往之茶,居全数三分之一。(光绪)十三年(1887年),并杂货计,出口价九百二万两有奇,而进口价仅十一万八千余两,凡输自我者八百九十万两”。
[55] ·徐方干:《历代茶叶边贸史略》,载《边政公论》1944年第3卷第11期。
[56] ·徐方干:《历代茶叶边贸史略》,载《边政公论》1944年第3卷第11期。
[57] ·参见杨重琦、魏明孔主编:《兰州经济史》第二编第四章“近代兰州的茶销业”,兰州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上一页  [2] [3] [4] [5] [6] [7]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明中后期市民文学中的价值变异与消费观念

  • 下一篇文章:试论汉代农业领域中的商品生产问题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不断完善的明清茶政”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不断完善的明清茶政”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灭螺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
  • ››从玉蟾岩与牛栏洞对比分析看中国稻...
  • ››十六、十七世纪江南的生态农业(2)...
  • ››曲氏高昌和唐代西州的葡萄、葡萄酒...
  • ››不断完善的明清茶政
  • ››清代至民国甘青宁地区农牧经济消长...
  • ››盆景园规划设计浅谈
  • ››景观园林规划设计领域的首席人物杰...
  • ››一学两名--园林和景观
  • ››设计公司的发展策略
  • ››不断完善的明清茶政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