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农学论文农艺学
   不断完善的明清茶政      ★★★ 【字体: 】  
不断完善的明清茶政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1-09 23:22:23   点击数:[]    

越多,呈上升趋势。明代甘州、凉州、固原、靖虏、庆阳诸镇卫所的茶马互市的茶源,已由以前单一的汉中茶、四川茶向湖广茶拓展,并且湖广茶逐渐上升为西北地区茶马互市主体,这意味着湖广茶成为西北官军马匹的主要供给源,同时甘肃、宁夏和延绥等镇的军马,也开始用湖广茶叶进行贸易而获得。另外,积茶易银的扩大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边方茶贸易方向的转移。[31] 湖广茶的引入,说明汉中地区的茶叶在茶马互市中的地位明显下降,这与商品经济的活跃、交通运输水平的提高而引起的交易成本的相对降低等有一定的关联。

西北茶马互市所用的茶叶中,湖南茶叶占取了一定的比例。明初茶马互市中,尽管以汉中茶和巴茶为主,但湖南茶对于商贩来说具有明显的吸引力,这是因为湖南茶叶的价格比较便宜,具有明显的价格优势,于是商人纷纷前去湖南低价收购,从事茶叶走私活动。西北地区的少数民族在交换中知道私茶的价格比较便宜,而且不一定非用马匹进行交换不可,可以用畜牧手工业及其他商品进行交换,少数民族非常愿意同其进行交易,这使政府控制的茶马互市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在这种情况下,万历(1573~1620年)年间就曾经发生了一场关于汉中茶与湖南茶的争议。我们有必要在这里将情况作一简单介绍:

御史李楠请求禁止湖南茶叶走私,首要理由是湖南茶走私盛行,破坏了明政府的茶法和马政。他提出的具体防范措施是,让巡茶史召商给引,凡愿意到西北汉中等规定地区运茶互市者,不但允许,而且政府在政策上要给予一定优惠;而对于私自去湖南采购茶叶后从事转手贸易者,则必须严厉禁止。李楠要求禁止湖南茶叶的另外一个理由是,湖南运出的茶叶中假茶太多,“夹带”影响了与少数民族进行互市的信誉,“商贩伪茶日增”的直接后果是“番族借口减马”,[32] 因为这类茶叶饮用后“刺口破腹”,少数民族深受其害。对此,御史徐侨则提出了截然相反的意见,他认为汉中和四川地区茶叶数量少、价格偏高,湖南茶不但数量多而且价格低,湖南茶叶在西北地区盛行,并不影响汉中和四川地区茶叶在西北地区的销路。同时,汉中地区的茶叶味甘而薄,湖南茶叶味苦且浓,后者对于以酥酪、肉类为主要食物的西北游牧民族来说更为适应。关键问题在于严格茶法,遏制湖南茶叶中的掺假行为。应该说,湖南茶属于优质茶,湖南地区土地肥沃而富铁质等微量物质,雨量适中,空气湿润,系适宜种植茶树的理想地区之一。所以湖南地区培植出的茶业品质优良,宜于饮用,其质量当在汉中茶叶之上。至于说湖南茶叶“刺口破腹”,纯属奸商伪劣掺假行为所致。

对于李楠和徐侨这种针锋相对的看法,户部采取了折中办法:在西北地区茶马互市中,以汉中和四川地区的茶叶为主,而以湖南茶叶为辅;商人中引时,必先给汉中、四川的茶引,只有当汉中和四川茶引不足时,才给湖南茶引。户部的办法得到了皇帝的批准。[33]

具体的防范措施是,在湖南产茶州县设立官店官牙,引到“店纳课,茶户依估还商,牙保将前茶运赴紫阳茶坊,告府盘验”;选择紫阳地区,建立一所由官府直接控制的茶坊,由官吏监督如法蒸晒,敢于掺假而以身试法者从重处罚。这样,夹道走私茶叶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遏制,茶叶运输渠道畅通,马匹充足,对贸易双方都是有利的。[34] 这样,一场发生在朝廷内的汉中茶和湖广茶之争,宣告结束。

今天看来,明代万历(1573~1620年)时期采取的这种办法比较明智且符合实际,西北地区茶马互市中所用茶叶,以汉中、四川地区为主,以湖南茶为辅,这样既照顾了茶叶产地与贸易地点的实际距离,又考虑到了价格因素,尤其将湖南茶作为汉中和四川茶的补充,则充分保证了当时西北地区民族茶马互市中茶叶的来源,使茶马互市沿着健康方向进行。当时政府在西北茶马互市中茶叶来源的决策,是在充分考虑政府调控的同时,兼顾市场调节,二者相互补充,因此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清代西北茶马互市的茶叶来源

清代西北地区的茶马互市,虽然已经没有明代那样辉煌,但就整体上看,西北地区的茶马互市依然比较活跃,尤其西北地区将茶叶作为商品在包括少数民族地区在内的广大地区广泛流通,一点也不比明代逊色。

清代后期随着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进入,除了将欧洲工业品向中国市场倾销外,中国所产茶叶也大量进入海外市场,这无疑为中国茶叶开辟了广阔的市场,刺激了茶叶的生产,也进一步扩大了华茶民族贸易的半径,使民族贸易具有新的内容。通过古代丝绸之路,是当时中国茶叶流入外境的主要途经之一。

清代继承明制,将茶叶分为“官茶”、“商茶”和“贡茶”三种,其中重要的一项内容是政府组织各地的茶叶“于陕、甘易番马”。[35] 可见,茶马互市在清代西北地区仍然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

与前面所言明代一样,西北地区茶马互市以及在国内外流通所用茶叶,主要产于陕西、四川以及南方其他地区。清代规定茶叶100斤为一引,少于百斤者为“畸零”,同时发放“护帖”。这里的茶“引”和“护帖”,均由政府有关部门严格组织和发放,严禁商人等自行经营,违者将受到严厉处罚: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明中后期市民文学中的价值变异与消费观念

  • 下一篇文章:试论汉代农业领域中的商品生产问题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不断完善的明清茶政”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不断完善的明清茶政”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灭螺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
  • ››从玉蟾岩与牛栏洞对比分析看中国稻...
  • ››十六、十七世纪江南的生态农业(2)...
  • ››曲氏高昌和唐代西州的葡萄、葡萄酒...
  • ››不断完善的明清茶政
  • ››清代至民国甘青宁地区农牧经济消长...
  • ››盆景园规划设计浅谈
  • ››景观园林规划设计领域的首席人物杰...
  • ››一学两名--园林和景观
  • ››设计公司的发展策略
  • ››不断完善的明清茶政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