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农学论文农艺学
   不断完善的明清茶政      ★★★ 【字体: 】  
不断完善的明清茶政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1-09 23:22:23   点击数:[]    

少数民族进行茶马互市。

川茶用于互市的数量,明显多于汉中茶叶。这主要是由四川地区茶叶产量多于汉中地区的茶叶产量决定的。实际上,当时用于茶马互市的巴茶数量要远远多于官方统计的数字,茶叶走私非常盛行。

由于四川所产茶叶的质量较次,故被当时称为“剪刀粗叶”,内地人一般不喜欢饮用。但是这种茶叶具有明显的价格优势,所以成为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抢手货,“惟西番夷獠用之”。

洪武六年(1373年),按四川按察司佥事郑思先的建议,开达巴3州之茶,从汉中运送至秦州,因路途遥远,当时运送成为非常棘手的难题,后来改为先由产茶地直接运送至汉中地区储存起来,再分期分批向秦州运送,提高了运送能力且使秦州茶叶的储存数额充足。

史称洪武三十年(1397年):

……(明太祖)命户部于四川成都、重庆、保宁三府及播州宣慰使司置茶仓四所,贮茶以待客商纳米中买,及与西番商人易马,各设官以掌之。[20]

四川所产“乌茶”,也是用于茶马互市的大宗商品。天全六番招讨司的奏文中称:

旧额岁办乌茶五万斤,二年一次运赴碉门茶马司易马。[21]

由此可见,四川地区茶资源丰富,运送至西北的茶叶数量可观,中央政府设置茶仓进行特殊贮存。对于四川茶仓的茶叶,中央政府对有关部门和人员的处置权限作了严格规定:

命四川布政司移文天全六番招讨司,将岁收茶课,仍收碉门茶课司,余地方就送新仓收贮,听商人交易,与东西番市马。[22]

据弘治(1488~1505年)年间在陕西任要职的杨一清统计,四川保宁等府,每年运送到西北西宁、河州、洮州3茶马司的茶叶多达100万斤之多。其中西宁茶马司316,970斤,河州茶马司454,300斤,洮河茶马司229,000斤[23] 。

明代用于西北地区茶马互市的四川茶叶在明代也有一个逐渐减少的过程。[24] 开始时是100万斤,后来减少为84·36万斤,正统九年(1444年)又减半,景泰二年(1451年)干脆停止了四川地区的茶课。成化十九年(1483年)后,仅恢复至年10万斤左右,后来又提高到每年158,859斤左右的水平,将其库存在官府指定的地点,以备互市。

实行折色以后,以四川地区336,963斤茶,征银4,702两8分,其中的3,105两5钱5分,存放四川地区与当地的少数民族交易,另外的1,596两5钱3分,则由陕西巡茶衙门与少数民族进行茶马互市。[25] 四川茶叶主要用于四川及陕西地区与少数民族进行茶马贸易。

四川布政使奏称,四川产茶区的茶农,直接拿自己所生产的茶叶与少数民族进行包括毛布在内的毛织品贸易,其并没有影响政府对茶叶的征集,主要原因是茶农的生产积极性比较高。但是自从政府采取措施立仓收贮以来,茶农不直接同少数民族换取毛织品等,按规定茶叶专门用于茶马互市,百姓无权私自采集自己的茶叶,这样,每年到茶叶的收获乃至贮存季节,茶农一般不能如数完成规定的任务。这严重挫伤了茶农生产的积极性,影响了茶叶的正常生产和采集、储存。这种划一而呆板的计划经济,不利于茶叶的生产。比较合理的做法是在保证政府茶额的前提下,允许茶农与少数民族之间的自由贸易,只有这样才于公于私均有利。

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政府批准四川布政使的上奏,允许民间自行采茶,在保质保量完成政府需要的茶叶后,剩余部分允许在民间交易。[26] 这种灵活的做法,不仅有利于四川地区茶叶的生产,也有利于川茶在西北地区从事正常的茶马互市。

由于明代中后期政出多门,茶叶的管理比较混乱,影响了正常的贸易活动。嘉靖十四年(1535年)中央政府明确规定,四川夔州、东乡、保宁、利江一带凡供给西北茶马互市的茶叶,不论军卫有司,只要涉及茶法,一律由陕西巡茶御史管理,各该巡兵备等机构,从事禁私茶活动,按季将走私茶叶人数上报查考,听从陕西巡茶御史的裁决。[27]


(三)南方茶叶

汉中、四川地区盛产茶叶,再加上这里距西北少数民族地区比较近,茶叶运输和进行民族贸易的成本相对低,所以明代西北茶马互市中茶叶主要来自这里。但是,由于明代政府对这两地的茶叶一般实行包买制,前期对茶叶走私的打击比较严厉,后期随着茶叶走私现象比较普遍,前来收购者比较多,在茶叶资源稀缺的情况下,使这里的茶叶价格一直居高不下。这样,南方地区的茶叶就成为西北地区茶马互市的必要补充。

从前面的史料中我们已知道,南方地区的茶叶质量较汉中地区和四川地区的的茶叶质量高。尽管如此,因为南方远离西北,茶叶运输费用昂贵,不可能成为这里茶马互市的基本来源。《大学衍义补》称:“产茶之地,江南最多,皆无榷法”,而只有四川、陕西茶禁最严,就是因进行茶马互市的缘故。[28] 。

但是这种情况在明代中后期开始有所变化。如在成化(1465~1487年)年间,经兵部奏议:

宜令陕西布政司将库贮茶课及棉花等物易银,遣官领送河南、湖广市茶,运赴西宁等茶马司收贮,移文巡茶官同守备、守巡官市易番马,俵给甘(州)、凉(州)、固原、靖虏、庆阳等卫缺马官军骑操。仍行甘肃、宁夏、延绥总兵巡抚等官核实缺马官军数目,亦如前例行之。[29]

这一请求得到了皇帝的批准。[30]

南方及河南地区用于西北茶马互市的茶叶越来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明中后期市民文学中的价值变异与消费观念

  • 下一篇文章:试论汉代农业领域中的商品生产问题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不断完善的明清茶政”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不断完善的明清茶政”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灭螺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
  • ››从玉蟾岩与牛栏洞对比分析看中国稻...
  • ››十六、十七世纪江南的生态农业(2)...
  • ››曲氏高昌和唐代西州的葡萄、葡萄酒...
  • ››不断完善的明清茶政
  • ››清代至民国甘青宁地区农牧经济消长...
  • ››盆景园规划设计浅谈
  • ››景观园林规划设计领域的首席人物杰...
  • ››一学两名--园林和景观
  • ››设计公司的发展策略
  • ››不断完善的明清茶政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