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农学论文农艺学
   明中后期市民文学中的价值变异与消费观念      ★★★ 【字体: 】  
明中后期市民文学中的价值变异与消费观念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1-09 23:22:17   点击数:[]    

刻一)。王生行商两番遭劫,后又在婶母的鼓励下,坚信“必有发迹之日”,结果也是“遂成大富之家”(初刻八)。故事虽说有点荒诞不经,市民变泰发迹的心态却真实可信。文若虚倒楣时,“看见别人经商图利的,时常获利几倍,便也思量做些生意,却又百做百不着。”听说北京扇子紧俏,等到他把扇子运到北京,京城却阴雨连绵,直到箱子里的扇子霉烂也没见个好天气。等他时来运转时,随便买筐桔子,也值几百两纹银,拾个龟壳,便是稀世珍宝。我们透过这怪诞不经、神秘莫测的帷幕,不难看到贩货行商,竞争激烈,市场行情,瞬息万变。不是命运捉弄人,而是人对市场规律各种因素未能把握。如文若虚只知暑天人们需要扇子,却未知过热的北京后来的天气变化。人投身商场,对商场的各种信息、行情、规律把握不了,难免有“时也”、“命也”之叹。

  《叠居奇程客得助》写程氏兄弟,经商折本,无颜见江东父老,困居异乡,后得海神相助,又屡屡得手,“四五年间,展转弄了五七万两。”上面罩一海神,似乎程氏兄弟否极泰来是神力,其实这是一个囤积居奇而致富的故事。因囤积居奇在中国是商业不道德的行为,故而借神力以掩饰。当然,我们无意对程氏囤积居奇而致富作什么谴责,我们知道程氏家乡的风俗:“徽俗:商者率数岁一归,其妻孥家党,全视所获多少为贤不肖、而爱憎焉。程氏兄弟既皆落寞,羞惭惨沮,乡井无望,遂受用他商,为之掌计以餬口。” (注:吴曾祺《旧小说》戊集一)一个时代,一方乡土对发财致富的迷狂心理,而演变为浇薄人情,势利心态。

  作为一种时代崇尚,变泰发迹的美梦并不仅仅商人有,它实际已渗透到市民的各个阶层,甚而至于全社会的各个阶层。打开“三言二拍”,地下挖出金银而飞黄腾达的“掘藏发迹”故事不乏其例,上厕所捡到大包的银子也屡见不鲜,甚至,大仲马笔下邓蒂斯式的“基督山遇宝”也出现了(《警世通言》卷二十二)。在市井的世界中,市民对突然暴富津津乐道,对飞来横财受之不惊,像小业主施复在街上偶然捡到一包六两白银之后的心理活动及后来举动,只能说他是一个刚刚脱胎于封建农民的小手工业主,身上有着浓厚的农民意识,身上既有市民的发财梦想,又有农民的忠厚本分。施复的行为,对于那些狂热追求金钱,一心渴望发迹的某些市民来说,虽是一个反映,是一个刺激,更是忠厚品性在新兴市民那里的一个遗响。



  从现实对变泰发迹的渴望,到对历史上的故事传说的津津玩味,显然是在经商暴富的大道之外,又开辟了一条人生际遇中的穷通之道,作为对经商中的变泰发迹故事的补偿,如《喻世明言》中的《穷马周遭际卖槌媪》、《史弘肇龙虎君臣会》、《临安里钱婆留发迹》等,皆叙述主人公开始穷困潦倒,后来一朝发迹的故事。将这么多变泰发迹的历史人物故事加以铺排演说,决不是一件偶然的事情,它的背后隐藏的仍是明代市民阶层对荣华富贵的深情呼唤。尽管故事中间也有对人情淡漠、世态炎凉的批判与嘲讽,但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则是对金钱、名利、富贵荣华的艳羡与渴望。流风所及,影响士林。何良俊讲他生活的时代,举子中进士后,厌见故旧,厌谈文论道,相反,“日逐奔走于门下者,皆言利之徒也。或某处有庄田一所,岁可取利若干;或某人借银几百两,岁可生息若干;或某人为某事求一覆庇,此无碍于法者,而可以坐收银若干,则欣欣喜见于面,而待之唯恐不谨。盖父兄之所交与而子弟之所习闻者,皆此辈也。”(注:何良俊《四友斋丛说》卷三十四“正俗一”)

  对金钱的崇拜和狂热追求直接影响着人情世态。换言之,家庭关系上面所笼罩的温情脉脉的面纱,完全被金钱无情地撕破了。在传统的道德观念中,这无异是丑恶的,卑鄙的。然而——

  黑格尔说:“人们以为,当他们说人本性是善的这句话时,他们就说出了一种很伟大的思想;但是他们忘记了,当人们说人本性是恶的这句话时,是说出了一种更伟大得多的思想。”

  在黑格尔那里,恶是历史发展的动力借以表现出来的形式。这里有双重的意思,一方面,每一种新的进步都必然表现为对某一神圣事物的亵渎,表现为对陈旧的、日渐衰亡的、但为习惯所崇奉的秩序的叛逆;另一方面,自从阶级对立产生以来,正是人的恶劣的情欲——贪欲和权势欲成了历史发展的杠杆。关于这方面,例如封建制度的和资产阶级的历史就是一个独一无二的持续不断的证明。(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第233页)

  明代的金钱崇拜当作如是观。对市民来说,追求金钱并不是他们的过错,他们的职业本性规定了他们的道德原则。

  事实上,尽管对金钱的崇拜影响了人情世态,但伴随而来的往往是对封建礼法纲常的猛烈冲击。为了金钱,刘氏把失散多年的侄儿棒打出门(初刻三十三),吕宝趁哥哥外出数年未归,便将嫂子卖了(《警世通言》卷五),开酒店的李方哥垂涎于“白白送来”的十两银子,竟劝说“有几分姿色”的妻子和一老翁拼作一夜欢(《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十八)。正是在充满“铜臭”,人耻言之的“黄白之物”面前,封建伦常被冲了个七零八落。恰如晚明一首叫做《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清代华北农民生活消费的考察

  • 下一篇文章:不断完善的明清茶政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明中后期市民文学中的价值变异与消费观念”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明中后期市民文学中的价值变异与消费观念”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灭螺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
  • ››从玉蟾岩与牛栏洞对比分析看中国稻...
  • ››十六、十七世纪江南的生态农业(2)...
  • ››曲氏高昌和唐代西州的葡萄、葡萄酒...
  • ››不断完善的明清茶政
  • ››清代至民国甘青宁地区农牧经济消长...
  • ››盆景园规划设计浅谈
  • ››景观园林规划设计领域的首席人物杰...
  • ››一学两名--园林和景观
  • ››设计公司的发展策略
  • ››明中后期市民文学中的价值变异与消...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