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农学论文农艺学
   明中后期市民文学中的价值变异与消费观念      ★★★ 【字体: 】  
明中后期市民文学中的价值变异与消费观念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1-09 23:22:17   点击数:[]    

此基础上推波助澜,形成了一股文艺复兴式的狂飙。他的“童心说”不仅是对当时矫揉造作的文坛的当头棒喝,而且是对虚假矫情的道学在文坛流毒的控诉。因此,他认为“天下之至文,未有不出于童心焉者也”。因此他认为童心之失,在于“道理闻见日以益多”故也,而“道理闻见”又是“皆自多读书,识义理而来也。”(注:《焚书》卷三《童心说》,第98页)

  正是在这种进步文艺思想引发下,公安三袁提出了“性灵说”。“独抒性灵,不拘格套”,“任性而发”,“非从自己胸臆流出,不肯下笔”(袁宏道语)。仍是要求对个人感情的尊重,对个性的宏扬,对个人命运的关注。号称全能的通俗文学家冯梦龙更是奉李氏之学为蓍蔡,而凌濛初又是步冯氏后尘。“三言二拍”的编纂不正是对李贽等进步思想家理论的一次成功实践吗?“三言二拍”作为市民文学的代表作,它用文学的形式体现了当时进步的人文主义思潮,或加入到人文主义思潮的洪流中去。是否可以这么说,当时进步的哲学思潮和文艺思潮,相互融合、牵引、催化,共同弹奏出一曲人的觉醒的赞歌。

      挣钱:变泰发迹“白日梦”

  明代中后期,由于商人地位、商品意识的变化,引起了价值观念、社会风尚、消费意识的变化。由于商品经济在社会生活中所显示的日益重要的作用,又引起整个社会心理——重商、重利、重财的变化。张瀚在《松窗梦语》卷四《商贾纪》中说:

  财利之于人,甚矣哉!人情徇其利而蹈其害,而犹不忘夫利也。故虽敝精劳形,日夜驰鹜,犹自以为不足也。夫利者,人情所同欲也。同欲而共趋之,如众流赴壑,来往相续,日夜不休,不至于横溢泛滥,宁有止息。故曰:“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穷日夜之力,以逐锱铢之利,而遂忘日夜之疲瘁也。

  这种不顾一切追求财利的风气,不仅在市民阶层蔓延,而且一直扩散到官僚士大夫之家,如有的就广蓄织妇,“岁计所积与市为贾。”(注:《谷山笔尘》卷四)为了趋利谋财,不仅放下了士大夫的架子,而且还绞尽脑汁去赚大钱赢大利,在金钱财利的冲击下,清高不值一文钱。

  明代市民小说,便是在这种社会现实引发下真实地描绘出一个商人的天下、市井的世界。在这里,商人是扬眉吐气,还是垂头丧气,完全要看他的得利多少而定。

  于是有一种心理便很自然地产生了:变泰发迹,转眼暴富。

  虽然这不是一种健康的心理,但它却是那些万分渴望富有的人的正常心理。

  它像罪恶的墨菲斯托菲里斯,引诱着浮士德。它像一股强劲的飓风刮到晚明的城镇和乡村,刮到市民那欲壑难平的内心——商品经济的空前发展、崭新的价值观、人生观的诞生、具有现代消费意识的风行,引诱着人们的希望,刺激了人们的欲望。一句话:对金钱的追求,是他们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的最高目标。原本是“宁静”、“恬适”的内心世界,从此变得躁动不安起来。为了达到对金钱的占有,私欲无限膨胀,结果“商贾既多,土田不重。操赀交接,起落不常。能者方成,拙者乃毁。东家已富,西家自贫。高下失均,锱铢共竞。互相凌夺,各自张皇。”(注: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卷三十二《歙县风土论》)商场成了战场,同行成了冤家。面对这种深刻的历史变动,价值转变,或许有的人会惊诧、迷茫、躁动、不安,但对金钱的追求,对“变泰发迹”的热切向往,成了人们——尤其是市民阶层的“白日梦”。

  生活在这种文化氛围和环境中的市民阶层,作为“一个不从事生产而只从事产品交换的阶级——商人”,(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第162页)获取利润本是题中应有之义,并无可厚非。 然在不发达的共同体进行产品交换的情况下,在占有金钱心态的驱使下,常常靠侵占和欺诈的手段来获得,正如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所说:

  只要商业资本是对不发达的共同体的产品交换起中介作用,商业利润就不仅表现为侵占和欺诈,而且大部分是从侵占和欺诈中产生的。(注:马克思《资本论》第三卷第364页)
  如在商业资本的第一种形式“商品商业资本”中经常遇到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蚂虾的现象,第二种形式“货币商业资本”中的会票行业与高利贷资本在明中后叶是非常活跃的商品经营形式。如在第一种形式中,当时有许多自耕农或佃农依赖副业生产的补偿维持生计,可事实上他们的劳动果实常被商人用欺诈行为并吞。当时从事丝织与棉织业的农民,常被牙行商人用大秤盘剥。在石门县丝行牙侩所造大秤高达二十余两。(注:参看《石门县志》卷十二)有时牙行用掺假银的方式剥削农民。(注:参看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第六册)在第二种形式中,典型的是严嵩,把钱寄在工商店铺,典当以生息,而“追其受寄,金钱垂二十年不尽。”(注:《明史》卷三○八《奸臣传·严嵩》)

  商人经商,目的获利,却是天下一切商人的追求。因而,“变泰发迹”也成为众多商人梦寐以求的梦想,这在当时的文学作品、笔记或方志中均有反映。

  文若虚经商屡遭挫折,在心灰意冷之时,偶然乘了走海贩货的船到海外观光,无意间因一筐洞庭红桔和海滩上捡来的龟壳而暴富(初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清代华北农民生活消费的考察

  • 下一篇文章:不断完善的明清茶政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明中后期市民文学中的价值变异与消费观念”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明中后期市民文学中的价值变异与消费观念”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灭螺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
  • ››从玉蟾岩与牛栏洞对比分析看中国稻...
  • ››十六、十七世纪江南的生态农业(2)...
  • ››曲氏高昌和唐代西州的葡萄、葡萄酒...
  • ››不断完善的明清茶政
  • ››清代至民国甘青宁地区农牧经济消长...
  • ››盆景园规划设计浅谈
  • ››景观园林规划设计领域的首席人物杰...
  • ››一学两名--园林和景观
  • ››设计公司的发展策略
  • ››明中后期市民文学中的价值变异与消...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