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链密切地联系在一起。如按照食物链的构成和维系规律,合理组织生产,就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源潜力,节省资源且减少环境污染 [49] 。
(2)根据生物群落演替原理发展起来的时空演替合理配置原则。根据生物群落生长的时空特点和演替规律,合理配置农业资源,组织农业生产,是生态农业重要内容之一。采用这种模式,可充分利用农业资源,使产业结构趋向合理,并保护好农业生态环境 [50] 。
(3)在生态经济学原理指导下的系统调节控制原则。在一个生态系统中,生物为了繁衍生息,必须随时随地从环境中摄取物质和能量,同时环境在生物生命活动过程中也得到某些补给,以恢复元气和活力。环境影响生物,生物也影响环境,受到生物影响而改变了的环境又对生物产生出新的影响。所以必须通过合理耕作、种养结合来调节控制生态系统,实现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 [51] 。
把这些原则运用到实际生产中,就形成了今天生态农业工程的模式设计。这种模式设计常采用三种类型,即:[52]
(1)时空结构型:采用平面设计、垂直设计和时间设计,在实际应用中多为时空三维结构型,包括种群的平面配置、立体配置及时间的叠加嵌合等。这种时空结构型包含山体生态梯度开发型、林果立体间套型、农田立体间套型、水域立体种养型和庭院立体种养型等。
(2)食物链结构型:模拟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结构,在农业生态系统中实行物质和能量的良性循环与多级利用。食物链模式设计通常采用“依源设模,以模定环,以环促流,以流增效”方法,通过链环的衔接,使系统内的能流、物流、价值流和信息流畅通。
(3)时空-食物链结构型:是时空结构型和食物链结构型的有机结合,即将生态系统中生物物质的高效生产和有效利用有机结合,把“开源与节流”高度统一,以求适投入、高产出、少废物、少污染、高效益。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谭氏的经营主要是利用以食物链原理为依据发展起来的良性循环多级利用原则,因此可以说是食物链结构型的生态农业;而张氏为邬氏设计的经营,所依据的则不仅是食物链原则,而且也是时空演替合理配置原则和系统调节控制原则,因此应当说属于时空-食物链结构型的生态农业。这一变化意味着江南的生态农业出现后不断发展,逐渐演化出不同的模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由此而言,就近代以前技术水平而言,明清江南的生态农业可以说已经相当成熟了。 注释
[1] 在此方面,最新也是最具概况性的著作为Jack Goldstone的《Efflorescences and Economic Growth in World History: Rethinking the “Rise of the West” and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in 《Journal of World History》,Fall 2002. [2] 在2002年于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举行的第13届国际经济史学会(International Economic History Association)大会上,由李伯重主持、有10个国家经济史学家参考的“18世纪与19世纪初期欧亚的农业劳动生产率”(Agricultural Productivity in 18th and 19th century Eurasia)的专题讨论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3] 这种情况,集中地反映在克莱夫·庞廷的新著《绿色世界史――环境与伟大文明的衰落》(中译本,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中。 [4] 路明为现代农业下的定义是:“用现代工业、现代科学技术和科学管理方法装备起来的农业称为现代农业。其基本特征是:各种机器成为主要工具;石油电力成为主要能源;具备优良的农业基础设施;电子、激光、遥感、信息等新技术广泛采用;建立在现代科技上的科研、推广体系完备;农工商一体化的服务体系完备;现代科学管理方法运用广泛”。他为生态农业下的定义则是:“在现代化装备的基础上,运用生态学原理和生态经济原理为指导,节约使用资源,减少能量输入,适当减少化肥、农药施用量,加环增链,多层次利用生物有机质,做到废弃物资源化,物质循环再生,使农业不对环境产生污染,在为人民生产出健康、安全的农产品的同时,还能安排更多的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使农业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产业”。见路明:《21世纪现代生态农业展望》,刊于《中国农业科学》(北京)第34卷(2001年)。 [5] 孙敬水:《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选择》,转载于《中国经济信息网》2002年11月28日。 [6] 曹东风与戈峰把1960年代以来出现的世界农业的各种新观念、新模式,分为四种类型:一是完全不使用人为因素,而只是靠自然界中的自然因素进行病虫草调节的回归型农业(Regressive Agriculture),如现代自然农业(Modern & Natural Agriculture)、有机农业(Modern & Organic Agriculture)、无为农业(No-doing Agriculture)、生物动力农业(Biodynamic Agriculture)、素食农业(Veganic Agriculture)等;二是不使用化学农药,但可使用生物防治制剂进行病虫草防治的替代型农业(Alternative Agriculture),如生物农业(Biological Agriculture)、生态农业(Ecological Agriculture)、立体农业(Three dimensional Agriculture)等;三是以发挥自然控制为主,但可适量使用化学农药的持续型农业(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