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农学论文农艺学
   清代前期林业思想初探      ★★★ 【字体: 】  
清代前期林业思想初探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1-09 23:19:25   点击数:[]    

[本篇论文由上帝论文网为您收集整理,上帝论文网http://paper.5var.com将为您整理更多优秀的免费论文,谢谢您的支持]摘要:清代前期,中国林业处于古代传统林业阶段。在林业思想上,表现为受农本思想和风水思想的深刻影响。对林业的认识基本上局限于农业的水平,主要是追求森林的经济效益,强调发展经济林。在民间乃至上层统治者,林业思想中包含着相当程度的迷信成分,风水说相当盛行。同时,少数先进人物已能较深刻地认识到森林的生态作用,提出了森林防灾和多效益的思想,尽管其内容还不完善,还主要是为了保护农田、为农服务,但森林生态思想毕竟已经初步形成。

关键词 林业思想 农本思想 风水 清代前期

思想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理性认识。这种认识既是从实践中产生,反过来又指导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实践。林业思想是制定并实行林业政策的理论基础,同时又反映这一时代的科技发展水平、林业生产状况,以及人们对森林作用认识的程度。清前期的林业思想既包含了前代人的成果,又有所突破和发展。清代,作为我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前期社会尚未受到西方思想的影响,同时该时期人口增长迅猛,从数千万增长到4亿;棚民大量涌现,毁林开荒问题突出;水土流失、水灾、旱灾等生态灾难频繁发生。在这种形势下,林业思想作为现实的反映和林政的灵魂,从形式到内容都表现出一些与明代以前及鸦片战争以后不同的特点,反映出鲜明的民族性、时代性、过渡性和独创性。研究这一时期的林业思想及其特点,不仅有助于我们认识和弘扬传统思想,而且对于今天的林业和生态建设不无借鉴意义。
1 农本思想中的林业思想
我国自古以来,就主张农为邦本。农本思想对林业发展影响很大,清代当然也不例外。一方面,发展农业要占用耕地,在人口增长的情况下,毁林开垦就成为天经地义之事。另一方面,林业当中含有类农的成分,如桑、果、茶、柴、材等经济林就是属农的部分。所谓发展农业,就理应包含这种林业。故自古就是“农桑” 并称、“种树”齐举。康熙帝曾专门为“耕织图”制诗,写序。序言中曰:“朕早夜勤毖研求治理,念生民之本,以衣食为天。……欲令环宇之内皆敦崇本业,勤以谋之,俭以积之,衣食丰饶以共跻于安和富寿之域。”[1]可见康熙帝对农本的认识。

关于林业的地位和作用价值,清前期诸位皇帝多有论述和诏令。顺治“十二年(1655)覆准,民间树植以补耕获,地方官加意劝课,如私伐他人树株者,按律治罪。十五年(1658)覆准,桑柘榆柳,令民随地种植,以资财用。”[2]康熙十年(1671)覆准,“民间农桑令督抚严饬有司加意督课,毋误农时,毋废桑麻。”雍正二年(1724),清世宗谕令:“舍旁田畔,以及荒山旷野,量度土宜,种植树木。桑柘可以饲蚕,枣栗可以佐食,桕桐可以资用,即榛楛杂木,亦可以供炊爨,其令有司督率指画,课令种植。仍严禁非时之斧斤,牛羊之践踏,奸徒之盗窃,亦为民利不小。”还告诫地方官员要“各体朕拳拳爱民之意,实心奉行。”[3]五年(1727)议准,“直隶州县闲旷之地,令相其土宜,各种薪果,如各处河堤栽种柳树……其地宜桑麻者,尤当勤于栽种,令地方官察其勤惰,分别奖惩。”同年谕令:“修举水利种植树木等事,原为利济民生,必须详谕劝导,令其鼓舞从事,不得绳之以法。”[2]

乾隆帝对林业的论述则更多一些。乾隆三年(1738),乾隆帝谕:“据河南巡抚奏称,‘种树为天地自然之利,臣经钦奉谕旨,随饬地方官多方劝谕,桑柘榆柳枣梨桃杏,各就土性所宜,随处种植。一年之内,成活之树,共计百九十一万有余’等语。朕御极以来,轸念民依,于劝农教稼之外,更令地方有司化导小民,时勤树植,以收地利,以益民生。今览该抚所奏,是豫省一年之内,已种树百余万之多。朕思中州接壤畿辅,为南北往来之冲,并未闻有教民种植滋事繁扰之处。安见豫省之法不可仿行于他省耶?……可将此传谕各督抚善体朕心,勉力为之。”[2]乾隆七年(1742)谕:“周礼太宰以九职任万民,一曰三农生九谷,二曰园圃毓草木,三曰虞衡作山泽之材,四曰薮牧养蕃鸟兽。其为天下万世筹赡足之计者,不独以农事为先务,而兼修园圃虞衡薮牧之政。故因地之利,任圃以树事,任牧以畜事,任衡以山事,任虞以泽事。使山林川泽丘陵之民,得享山林川泽丘陵之利。夫制田里、教树畜,岐周之善政。管敬仲亦云:‘积于不涸之仓者,务五谷也;藏于不竭之府者,养桑麻育六畜也。’如果园圃虞衡薮牧之职以次修举,于民生日用,不无裨益。国家承平日久,生齿日繁,凡资生养赡之源,不可不为急讲。……至于竭泽焚林,并山泽树畜一切侵盗等事,应行禁饬申理之处,转饬地方官实力奉行,该督抚不时稽查,务令从容办理,以期实效。”[4]九年(1744)又提出三农、园圃、虞衡、薮牧四职皆为“资生养赡之术”,故应重视“田里树畜”之事。同年题准:“直隶、天津、河间各属,土性宜枣,种植最多。深、冀亦产桃、梨,至于榆柳杨树之类,河洼碱地,各有所宜。令民间于村头屋角、地亩四至,随宜广种,始足以资利益。如有旗地可种树木之处,广令该管各官,劝谕旗人,亦可多为栽种。”[2]道光年间,道光帝曾批准在山东等地种桑养蚕。“道光十七年(1837)奏准:山东登、

[1] [2] [3] [4] [5]  下一页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清代中期棚民对徽州山区生态环境和社会秩序的影响

  • 下一篇文章:从明清时期的农业科学家看农业人才问题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清代前期林业思想初探”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清代前期林业思想初探”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灭螺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
  • ››从玉蟾岩与牛栏洞对比分析看中国稻...
  • ››十六、十七世纪江南的生态农业(2)...
  • ››曲氏高昌和唐代西州的葡萄、葡萄酒...
  • ››不断完善的明清茶政
  • ››清代至民国甘青宁地区农牧经济消长...
  • ››盆景园规划设计浅谈
  • ››景观园林规划设计领域的首席人物杰...
  • ››一学两名--园林和景观
  • ››设计公司的发展策略
  • ››清代前期政府的货币政策——以京师...
  • ››清代前期对商品流通基础设施的投入...
  • ››清代前期农民的家庭手工业
  • ››清代前期棉花、棉布的运销
  • ››清代前期林业思想初探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