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农学论文农艺学
   清代前期林业思想初探      ★★★ 【字体: 】  
清代前期林业思想初探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1-09 23:19:25   点击数:[]    

莱、青三府属多山,其平衍处间有种桑,而饲养野蚕,别有一种桲椤树,亦名槲叶,将蚕放置树间,收茧取丝,获利甚广,其余各府州民,向勤蚕桑,现已饬广行栽植。”[2]由此可见,顺康雍乾诸帝对林业的认识,还主要是从经济效益方面来强调林业的发展,把林业视为补耕获、资财用、饲蚕、佐食、供炊爨、利济民生、资生养赡之源,认识的高度从总体没有超出农业的范畴。

农学家杨屾(1699-1794)在《豳风广义》中说得更明确:“农非一端,耕、桑、树、畜,四者备而农道全矣;若缺其一,终属不足。”[5]这些论述很类似于现代“大农业”的思想,把林业看作大农业的一方面。

清代全国各地广泛竖立护林碑。透过护林碑上的内容可以看出,人们对林业经济价值的认识已不限于木材、薪柴,而是包括多种林产品。如乾隆四十六年(1781)云南楚雄市紫溪护林碑:“在昔周礼,土木水草之资必深为谓谋之,而不惜委曲护持之力者,盖谓一年种谷所以养生济物也,十年栽松,所以为栋梁。”再如,据《古丈坪厅志·卷16》载,湖南省古丈县道光三年(1823)碑记:“吾乡之中,贫寒日甚,生产不繁,土地皆瘠,山广田少,……惟桐茶此地方之一大利也”。有的把林业与农业、国家赋税联系起来:“倘山荒无树,大水淹闭,种植无资,有关田赋。”[6]这种认识是深刻的。

农本思想是我国以农立国、长期处于小农经济社会的必然产物。正如前面已经提到的,它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有两面性:一方面也是主要方面,重农轻林,对生态有破坏作用;另一次要方面,林在农中占一席之地,有时候也想到发展林业。在农本思想的指导下,清政府组织大规模的毁林开荒,所谓“屯田”,有兵屯、旗屯、民屯、回屯和遣屯。如顺治十三年(1656),顺治皇帝诏令招垦:“各省屯田荒地,已行归并,有司即照二年起科事例,广行招垦。如有殷实人户,能开至二千亩以上者,照辽阳招民事例,量为录用。”[7]为了解决因人口增长而产生的粮食问题,这在当时有其必然和合理因素。同时,我国东南山区、长江流域也产生了数以千万计的“棚民”,他们进驻山林、刀耕火种,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致使长江流域生态失调,水灾频频发生。

2森林有益于风水的思想

清代,人们对森林社会效益的认识更为深化。林业在军事上的作用,顾炎武把森林地区视为“天堑长城”(《天下郡国利病书·卷46》)。何秋涛则说,森林“较之长城巨防,尤为险阻。”[8]一些护林碑也讲到森林的社会效益,包括美化环境、社会平安、人文发达等。如“栽培树木,壮丽观瞻”;“一望青葱堪图画,万顷风涛入云霄,壮一邑之威风,增他乡之光彩。”;“梵净山,层峦耸翠……居其地者,咸享平安之福”[9];“常思地灵人杰,此语诚然。回忆吾族,代有伟人,迄于今风木颓败,人文渐稀。”[10]这其中有的虽含迷信夸大的成分,但也不乏真知卓见。

清代风水理论中包含着保护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思想。风水,又称堪舆,是中国的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尽管目前对风水理论评价不一,但都认为剔除其迷信成分和神秘外壳,它本身拥有合理的有价值的精华内容。它是我国古代为阳基阴宅建设选择理想环境条件的一种应用地理理论[11]。它主要属于民间地理学,是把地理理论转化为现实的桥梁,在中国古代地理学的发展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12]。风水理论及活动到明清两代发展到极点,在理论上形成两大流派——赣派和闽派。风水的核心是探求建筑的择地、方位、布局与天道自然、人类命运的协调关系,含有人地合谐、环境保护的思想。如风水认为龙脉是第一重要的,是生存者的生命之源,是大家的保护神,做为兴旺发达的象征。故龙脉砂穴之树木不能砍伐,土石不能乱动。这就将大面积自然生态环境保留下来。总之,风水思想,有科学的成分,也有迷信的糟粕,应该区别对待。

风水思想,对当时社会森林生态保护和城市园林建设有重要影响。例如,清代统治阶级为了保护祖宗的发祥之地——东北长白山,特制定“四禁”政策,把东北划为禁伐森林、禁采矿产、禁渔猎、禁农牧的“四禁”地区,这恐怕受风水思想、“龙兴圣地”说的影响。这项政策,从清初开始一直持续到嘉庆朝后期(北部则到咸丰年间),实行了170年之久,对保护东北原始林起到积极作用。又如,国都、城市的选址,都考虑风水形胜因素。明清国都都选在北京,与这里的地理环境有关[13]。宋代朱熹曾概括北京形势:“冀都天地间好个大风水。山脉从云中发来,前面黄河环绕。泰山耸左为龙,华山耸右为虎。嵩山为前案,淮南诸山为第二重案,江南五岭诸山为三重案。故古今建都之地皆莫过于冀都。”[14]按风水理论,把城市建在森林多的地方,无疑会造成大量的森林破坏,但又会在某种程度上保护周围的森林生态环境,使森林破坏的程度受到制约。此外,园林艺术所强调的“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境界,也与主张保护山水龙脉的风水理论有关。故皇家苑囿、陵寝、私家园林、寺庙等的建筑选址、建造风格、周围环境保护等,都有章法可循和具体措施予以保证。在清代林业法律中,严格规定了对园陵树木的保护。《大清律例·盗园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清代中期棚民对徽州山区生态环境和社会秩序的影响

  • 下一篇文章:从明清时期的农业科学家看农业人才问题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清代前期林业思想初探”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清代前期林业思想初探”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灭螺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
  • ››从玉蟾岩与牛栏洞对比分析看中国稻...
  • ››十六、十七世纪江南的生态农业(2)...
  • ››曲氏高昌和唐代西州的葡萄、葡萄酒...
  • ››不断完善的明清茶政
  • ››清代至民国甘青宁地区农牧经济消长...
  • ››盆景园规划设计浅谈
  • ››景观园林规划设计领域的首席人物杰...
  • ››一学两名--园林和景观
  • ››设计公司的发展策略
  • ››清代前期政府的货币政策——以京师...
  • ››清代前期对商品流通基础设施的投入...
  • ››清代前期农民的家庭手工业
  • ››清代前期棉花、棉布的运销
  • ››清代前期林业思想初探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