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我们可以用肉眼观察到的是,农村中的一些池塘、小河到处飘浮白色垃圾,河水变黑、变臭,原先依靠这些池塘、小河作为饮用水源的村民失去饮用水供给。截至2000年末,全省农村饮水困难的有近1000万人,牲畜近560万头。目前"五河"的干流段的水质虽然尚可,但也不应忽视。据有关部门检测,"五河"及支流枯水季节符合饮用水标准的占56.35%,符合渔业标准的占86.8%,符合灌溉标准的占98.3%,严重污染的占1.7%。而城市附近的水域污染十分严重,受德兴铜矿污染的乐安河一度成为鱼蟹灭绝的死水(12)。在我们讨论江西生态环境现状的同时,我们还不能不注意到,江西目前工业化水平尚处于初级阶段,随着今后工业化的推进以及农业发展过程中自身对生态环境的一些负面影响,今后传统农业的改造有可能面临更为严峻的生态环境的约束。
4、 投入约束
对传统农业的改造,需要相应的资本投入这是不言而喻的。从政府和农户近几年的投入来看,显得明显不足。
从政府投入看,江西1996-2000年财政支农支出总额为146.31亿元,平均每年约29.26亿元。5年支农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分别为13.6%、13.1%、17.5%、18.7%、17.4%。后三年比重有较大增长的主要原因是1998年长江发生特大洪灾之后加大了以防洪工程为主的水利设施建设,这部分投资中相当部分是中央投资。从"支援农村生产支出"占财政支农总支出的比重看,1996-2000年分别为5.42%、5.03%、4.73%、3.92%、3.47%,呈逐年下降趋势。]从农户投入看,江西1996-2000年人均购置生产性固定支出35.45元;5年购置生产性固定资产支出分别占总支出的比重分别为1.6%、1.1%、1.5%、1.3%和1.9%。2000年平均每户拥有的生产性原值2695.23元。无论从购置生产性固定资产占支出的比重,还是从目前每户生产性固定资产的绝对拥有量看,都是非常低的。
由于江西经济总量小,资产运行质量不高,今后几年财政收入的总量和增收的幅度不可能大幅度提高,加上其它方面要求增加财政支援的压力很重,所以财政增加对农业的投入也将是有限的。中央财政随着以防洪为主的各项水利工程的峻工,对江西支持的力度也将减弱。农户由于大多数尚处于温饱阶段,少数还没有脱贫,加上今后面对严峻的市场形势,农民增收的难度更大,故今后几年农民大幅度增加对生产性固定资产的投入也是不现实的。这也就是说,江西传统农业的改造,面对的是一个资本投入紧缺的环境。5、 文化氛围的约束
文化氛围是一种非制度性的支配和影响人们行为的一种共同认知。它包括传统、习惯、观念等。文化氛围通常具有地域性和稳定性的特点,即一个地区一经形成某种文化氛围,就可能稳固地延续。历史上江西由于交通闭塞、商品经济不发达、自然条件又相对较好,人们获取生存资料相对容易等原因,形成了一种具有鲜明自给自足特征的封闭和保守的文化。近代虽有九江开放之机缘,但当时九江并未发展起有规模的近代工业,且当时开放的影响仅限于九江一隅,对省内其它区域的影响有限。在中国实施改革开放之后,随着农村交通的改善,现代信息技术向农村的渗透,接受学校教育平均水平的提高,农村人口的向外流动等,人们的思想、观念,尤其年青一代的思想、观念开始发生变化,并且新的思想和观念开始对旧的文化进行冲撞。但到目前为止,封闭、保守的文化氛围并没有完全消退,千百年从祖辈那里延续下来的习惯、思想、观念等仍然处于支配地位,仍然悄无声息地支配和影响着人们的行为。
(1) 安于现状,缺乏进取精神
江西不少地区的农民,甚至一部分乡村干部,在谈到发展问题时,他们总喜欢与过去比,与邻村、邻乡比,认为他们那里是最好的,山好、水好、地好,他们不知道或很少知道中国的东部世界、海外的世界发生了怎样精彩的变化;他们习惯于用从父辈那里学来的技术、甚至父辈遗留下来的工具,常年不变地种植他们早已熟悉得再也不能熟悉的作物,粮--猪结构成为最主要、最稳固的结构;他们一般不会轻易地学习他们原先不熟悉的方式或方法,进而去取代他们已经熟悉的方式和方法,除非别人已经取得了非常的成功,他们才有可能摹仿着去做;他们的生活条件并不优裕,甚至是非常艰难,但他们并无怨言,也无憧憬,他们认为,千百年来农村就是这样,饱餐三顿白米饭就是好生活。这种自满和忍耐,从社会学的角度看,也许是一种积极的因素,甚至是一种美德,因为它对于维持现存的社会秩序是有用的。但对于改造传统农业这样一种需要创新的改革来说,是一种消极的力量。
(2) 小富即安,缺乏现代商业意识
80年代初,在实行改革开放,政府放松了对农民的职业限制和投资限制之后,一部分具有商业意识或社会关系的农民进入商业、工业以其它非粮食种植或非农业的领域,开始了中国农村真正意义上的商品性的生产。在当时短缺的市场环境中,这部分农民成为农村首先富裕起来的人。这部分人后来大致分化为两种,一种通过再投资、再扩张成为有较大经济实力的企业家,成为农村现代的中产阶级,这是极少数。他们中的大部分人缺乏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所必须具备的竞 上一页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