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分已随雨渗透到土壤中,不会形成肥分损失。与烧草相比,这样做对草原环境的破坏程度很小。这就要求下年的放牧轨迹与上年的一样。所以,游牧民不轻易变更放牧圈[49] 。
古列延时代,游牧集团已有自已的游牧圈。成吉思汗对他的一个同族说:“在前,你与这脱忽剌兀惕三姓、塔尔忽惕五姓、敞失乞惕、巴牙兀惕二种,与我做着一圈子。昏迷中不曾迷了,离乱中不曾离了,寒湿处曾共受来”[50] 。游牧移动的时间规律也很强。鲁不鲁乞在达伊梯利亚河西岸了解到当时拔都斡耳朵的移牧规律:“拔都在夏季向北方移转时,到了那个地点就停止了,不再向北去。我们到达那个地方时,他已经开始向南方转移,因为从一月至八月,他和所有其他人向寒冷地区移转,在八月份,他们就开始回向南方”[51] 。
古延列的游牧圈半径应该很大。按近代草原地区每平方公里0.5人的游牧人口密度,1个古延列1000户5000人,需要10000平方公里范围的游牧圈,相当于清代一个旗的规模。随着聚落游牧的逐步消失,这种大半径游牧圈也不再有。清代的游牧圈不是以整旗为单位形成,而是在旗下佐领的基础上形成,旗内各佐的游牧圈相错,在陈巴尔虎旗塔尼哈(テニヘ)河沿岸夏营地的调查表明,这个夏营地的29户游牧民,分属不同的佐领或次级旗,其中正蓝旗第二佐7户,第三佐5户,第五佐3户,第六佐1户;镶白旗第三佐3户,第四佐2户,第五佐7户,第六佐1户[52] 。
旗界是游牧界限,游牧圈受旗大小的制约。察哈尔盟的正白旗和上都旗是小旗,一个家族一年内移动地的间距,也就是游牧圈直径至多不过60里;苏尼特旗和乌珠穆沁旗是两个大旗,游牧圈直径达120里[53] 。
4.大移动、小移动与生态适应
除了大游牧圈以外,游牧民在各营地游牧时打着圈子,这种圈可称之为小游牧圈。更换季节营地时的移动为大移动,同一营地内的移动是小移动。大移动的次数少,在呼伦贝尔,一年也只进行四次大移动[54] 。大移动不在1天内完成,往往持续多日。陈巴尔虎旗第1佐,在由冬营地向夏营地转移时,先移动2 日到巴彦库仑,再移动2日到达夏营地。而镶白旗第四佐,从巴彦库仑到东部营地的移动日数达20日,但陈巴尔虎第一佐在差不多相同的移动距离上,只用了2日。可见,各游牧单位的游牧速度是不一样的。夏日的大移动注重水源,边移动边游牧,在适当的地点过夜,做羊栅圈羊。在冬期,移动无水源制约,一般只选择草地好的路径到达目的地[55] 。许多情况表明,草场的迁移还伴随着牲畜的适应问题,20世纪50年代阿拉善地区的调查表明,牲畜从山地、滩地到沙地,或从沙地到滩地,都会出现水草不服的问题,所以,牧民在大换场时往往赶着牧群慢慢移动,使牲畜有个逐渐适应的过程[56] 。移动的多少和游牧路径往往由一个游牧部落或游牧家族长期的经验所定,在呼伦贝尔,游牧路径为祖先所定,这种路径可最节省牲畜消耗,特别是马的消耗[57] 。
营地内的移动是小移动,一般在1天内完成。东新巴尔虎旗的调查表明,这种移动在冬、夏营内有差异。在夏营地,牧民一般早起,用2-4个小时到达放牧地,包的移动距离一般为4-10公里远,最多不超过20公里。在冬营地,蒙古包的移动距离往往比夏营地要短[58] 。在内蒙中部的锡林郭勒盟,夏营地还有小移动,而冬天却很少移动。每年的5月,在牧草逐渐生长的时候,牧民收拾“窝棚和粮食种种,都搬到牧场布置一切”。再将马群编成组,500头的马群需牧丁2~3人,1000头的马群用牧丁4人,1500头时需6人,2000头的大群需8人。马群的放牧周期只有15~30天。“大概三十里牧地,只够马群十五日就食,食尽了又转牧他处,经过三十日或十五天,又复回到前地,经过三十日或十五日,又复回到前地。这时前地的草又茂盛了,很够马群的饱吃,这样蒙地在春夏秋三季是不愁没有草吃的,一直到九月下旬至十月初旬之交,水草枯竭,牧丁才叠好窝棚,离开牧场,引带马群还家,这时不能远放,只能就居住很近的地方放牧着”[59] 。
游牧民每天的放牧也有一个圈子,即放牧圈。距水源或蒙古包的距离亦可称为放牧半径。夏营地的放牧以水源为中心,距水源的距离,即放牧半径,马、牛和羊的半径分别为20~30Km、10~15 Km和5~8 Km;冬季的放牧以蒙古包为中心,距蒙古包的距离是放牧半径,马、牛和羊的半径分别为30 Km、20 Km和10 Km[60] 。而驼驼一般只在居住点附近放牧。总之,行动速度快的牲畜比行动速度慢的牲畜有较大的放牧半径,冬季地无水源点的限制,放牧半径比夏季要大。到现代,由于驻牧性的加强,夏营地的放牧半径比民国时期缩短了。在内蒙古东部地区,马的放牧半径只有3-3.5 Km,牛为2 Km,羊为1.5-2 Km[61] 。
蒙古族各阶层,牲畜占有数量和种类不同,放牧时占有的区域也不同。在陈新巴尔虎旗,富有者在冬营地的马群,有80%是远离居住点放牧的,60%的牛羊群则在近居住点放牧。富有者马多,又雇人放牧,可以实现远距离放牧,而贫者不但畜群小、且多牛羊,没有很长的放牧半径[62] 。
总之,放牧中畜群与人的流动,是一个圈子套圈子的运动,从放牧圈到小游牧圈,再从小游牧圈到大游牧圈,流动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