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木盟和锡林郭勒盟。
第二阶段,从1962年至1978年。这一时期由于受极左路线的干扰,东北草地资源遭到严重破坏。由于“以粮为纲”,毁草种粮,兴修水利等原因,东北草原面积日趋缩小。吉林省西部草地除了离村屯较远和交通不便的平原低湿草甸草原,如大安市姜家甸子、三家甸子、长岭县的腰井子甸子、白城大沁他拉甸子等地还可以看到草原风光,其他比较高燥的好草原巳被耕地切割成分散的草场,与50年代相比,面积减少23%。另一方面,由于人口的增加和草食家畜日益迅速地发展,对饲草和燃料的需要量大增,长期以来东北西部广大群众就养成了以牧草作为燃料的习惯,秋打春搂,实行掠夺经营,仅烧柴一项每年就夺去牲畜饲草30万吨(指羊草)。再加上滥牧、过牧现象严重,使草原生境恶化,土壤板结,牧草变稀变矮,有的已变成不毛之地的碱班,出现了牛有黑白花、黄白花,草原也有“绿白花”的现象,与50年代相比,产草量减少了40%,沙、碱化面积增加了20%。1962年以后,由于松嫩平原草食牲畜发展迅速,开垦扩种逐年增多,草地面积逐年减少,产草量越来越低。松嫩草地面积1963年由300万公顷减少到1978年的230多万公顷,产草量由每公顷4500公斤,下降到3000公斤左右[22] 。
第三阶段,从1978年到现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东北地区开始了大规模的草原建设,原始的“苏鲁格”放牧方式开始改变。特别是1985年国家颁布了《草原法》,草原的保护、管理和建设开始走上正轨。近几年来由于落实和完善草地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广大农牧民保护草原、建设草原的积极性,使草原生产力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恢复。但毁草种粮的现象仍时有发生。1985年前,吉林省中西部有草原资源2815.6万亩,1992年减为2104.65万亩,减少25%,其中大部分被开垦为耕地。而且由于投入严重短缺,草场建设速度远赶不上草场退化速度,草场资源得不到休养生息,普遍退化的趋势仍在继续。进人90年代以后,内蒙古又一次出现了垦荒高潮。到1998年,呼伦贝尔森林草原地带耕地扩大了63.9万公顷,比1989年增加一倍多;科尔沁草原的通辽、赤蜂、兴安盟共扩大耕地79.3万公顷。内蒙古计算机研究院遥感中心从1996年起对近l0年来呼伦贝尔草原和大兴安岭东西两侧的监测表明,新开荒土地67万公顷,生态屏障严重破坏,导致1999年我国东北出现历史上从未有过的黑风暴,其源头就是东北西部草原的荒漠化地带。因此,东北草原经过多次垦荒热,虽然种植业有了明显的发展,但生态环境明显恶化,土地沙漠化加剧,同时也带来了183万公顷的沙漠化土地。这样的代价值得深思。
四、东北草原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草原面积的减少和质量的退化
盲目开荒导致东北草地面积迅速减少。据1990年辽宁省农业区划复查结果表明,全省有可利用天然草地3997.3万亩,与1982年相比减少17.73%;牧业专用草地面积2074.7万亩,减少37.06%。由于草原面积的减少,为了满足畜牧业发展的需要,就不得不在有限的草原上牧养更多的牲畜,使东北草原普遍出现了牧场超载、过牧的问题。辽宁省西部草原目前放牧地超负荷相当严重。如朝阳地区超载58%,阜新超载30.6%。哲里木盟解放后牲畜头数增加8倍多,1985年平均每个羊单位占有草场的面积仅为0.6公顷,全盟牲畜总需草量为167.9亿公斤,而全盟草牧场和饲料基地提供的饲草、秸秆总量仅为106.35亿公斤,每年缺草36%。又如松嫩草原的白城地区,由于开荒草原面积1980年比1958年减少了31.7%,1949年每头大牲畜占有草原5.7 公顷,到1984年减少为1.5公顷。该区草牧场按其产草量可载畜为259万羊单位,但该区1981年实际上载畜为480万羊单位,超载221万羊单位。
在合理的放牧制度下,牲畜对牧草的采食不会影响牧草的生长发育及再生,但如果载畜量过多,超出草场的负荷能力,畜、草之间就会失去相对平衡。在超载严重的草场上,牲畜为了得到足够的饲草,必然要在草场上频繁采食,由于可食牧草的减少,扩大了牲畜采食的时间和范围,过密放牧加重了对牧地的践踏,频繁采食使优良牧草无法恢复生长,牧草受到严重的机械损伤,尤其是一些优良牧草受到的影响就更大,最终导致生活力下降,生物产量减少,牧地草质变劣。草地的超载放牧和不合理利用,必然导致草原程度不同的退化。
东北草原在开荒、过牧、过刈割等人为活动的影响下,目前退化草原面积已近3/4,其中轻度退化草地占东北草原面积的18.55%,中度退化草地占19.26%,重度退化草地占36%。退化草原面积东部大于西部,南部大于北部。科尔沁草原目前70%以上的草原发生不同程度的退化,其中轻度退化占20%,中度退化占30%,重度退化占20%;松嫩草原退化更加严重,据统计,松嫩草地退化面积已达170多万公顷,占该区草地总面积的80%,轻度退化占20%,中度退化占30%,重度退化占30%。东北草原退化的突出表现是产草量下降,割草场由20世纪50年代的1500公斤/公顷下降到目前的1000公斤/公顷;草层高由50—60cm下降到20—30cm ,植被盖度由85%下降到40%,密度下降了30%。
2、东北草原的荒漠化
中国东北西部草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