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农学论文农艺学
   现代化与三元结构的农业技术创新体系——中国近代农业技术创新与需求初探      ★★★ 【字体: 】  
现代化与三元结构的农业技术创新体系——中国近代农业技术创新与需求初探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1-09 23:18:47   点击数:[]    

[本篇论文由上帝论文网为您收集整理,上帝论文网http://paper.5var.com将为您整理更多优秀的免费论文,谢谢您的支持][摘  要]本文从现代化的视角提出农业技术创新体系三元结构理论,并用它分析近代中国农业科技发展与社会政治经济变迁之间的关系。重点探讨了近代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变迁所引发的农业技术需求对农业技术创新体系形成的影响。
[关键词]现代化;农业技术创新;三元结构;技术需求
 
Modernization and the Formation of A Tripartite-structure Agricultural Innovation System
—A Brief Discussion on Relations Between Agricultural Innovation 
and the Requirement of Technology in Modern China
Abstract:In this paper, a model of tripartite-structure agricultural innovation system is made to analysis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the changes of social and economic circumstances. It argues that the requirement of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evoked by the variance of the societ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formation of agricultural innovation system. 
Key Words:modernization;agricultural innovation;tripartite-structure;requirement of technology
 
一、引  言
中国农业技术创新是整个中国现代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其创新的路径是由中国现代化的特点和进程决定的。因此,要分析近代以来的中国农业技术创新或农业现代化,首先要从整个国家的现代化开始。
现代化是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过程,它涉及到人类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变化。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经济领域的工业化;政治领域的民主化;社会领域的城市化;以及价值观念领域的理性化。[1](译者前言,P7)根据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理论,西欧早期的现代化开始于16世纪市场和商业的发展,经过政治和制度变革,导致18世纪的工业革命。[2](P5)工业革命以及随后的历次科技革命成为现代化的强大原动力,推动着现代化向纵深发展。这是对内生型现代化进程的一般描述。中国的现代化属于应激型的,无论是现代政治制度,还是现代科技,都不是从本土产生,而是从外国引进的。不过,应激型现代化的实质,同样是“社会内部的传统性在功能上对现代化的要求不断适应的过程”。[1](译者前言,P19)而且,中国的商业和市场在16世纪就已出现现代化的征兆。例如徽商、晋商、陕商等大商帮,就已属自由商人,类似于马克思所说的“特殊的商人阶级”或希克斯所说的“专业商人”。[2](P8)不过,这些经济上的变化不但没有引起政治制度上的变革,反受传统政治制度的压制而不能进一步发展,科学技术革命也无从谈起。中国政治制度上的变革,是从19世纪中期以后,受外界压力开始的。从科举制的废除到辛亥革命,中国的政治制度从形式上来说已经出现现代化的端倪了。但是这种没有相应的经济制度安排的现代化只是一座海市蜃楼,中国受列强奴役的地位没有改变,中国绝大多数人民的贫困状况没有改变。尽管如此,变化总是开始了,而一旦开始,就不可逆转。
引起中国社会结构变化的一项重大制度变革是科举制度的废除。中国传统社会由四个基本阶级组成:学士、农民、手艺人和商人。这样的次序排列也决定了不同阶层的社会政治地位。位于他们之上的是有特权的官僚阶级,而在他们之下的则是人数较少的贫民。从古到今,官吏的地位一直是最有抱负的中国精英所追逐的最高目标。[1](P224-225)据韦伯的观察,“在中国,社会的地位主要是决之于具有做官的资格,而非财富”。[3](P30)自隋唐以后,取得做官资格,实现人生最高目标的主要途径就是科举考试。正是科举制强化了中国传统的社会结构,使它长期处于稳定状态。1905年,科举制度正式废除,社会上的才智之士,在对西方价值的向往以及新的利益的诱惑下,已经纷纷从传统政治的窄门中走出,特别是在西方式教育制度普及之后,“人们依着经济技术的专业化的趋向与需要,各自选择了性之所近的道路。数学、逻辑、物理、工商管理、政治、建筑、绘画……成为了新时代知识分子追求的东西。而新的行业亦已一一出现,‘政客’就是一个新的行业,企业家、买办、留学生、工程师、律师、教授、医生、作家、报人乃至电影明星、歌星也都是崭新的职业。” [3](P67)到了1919年,医生、律师、工程师等现代职业,以及在现代商业和金融业中的领导地位已被开始认为具有与传统社会的官吏同样高贵的地位。[1](P225)这样,传统社会结构及等级次序发生了变化。原来身居末位的商人的社会地位提高了,而原来居第二位的农民可说是下降到末位。在农民之上,有各种各样的新兴职业。人往高处走,稍有才能之人都不可能安心务农了。但是农业领域的新兴行业——农科大学、农业科研机构却在农村之外的大城市应运而生生了。农科大学的教授、农业科研机构的研究员同样是有社会地位的职业。在城市也出现了专门从事农产品加工、贸易的企业,这些企业的业主也有相当的社会地位。总之,由现代化而引起的社会结构的变化,使得农业本身发生分化,形成农业技术创新体系的三元结构。
二、农业技术创新体系的三元结构
农业技术创新体系的三元结构是指农业技术发明

[1] [2] [3] [4] [5] [6]  下一页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摩梭人的婚姻家庭形态与农业生态的关系——以永宁八珠村为例

  • 下一篇文章:清代以来东北草原的开发及其生态环境代价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现代化与三元结构的农业技术创新体系——中国近代农业技术创新与需求初探”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现代化与三元结构的农业技术创新体系——中国近代农业技术创新与需求初探”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灭螺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
  • ››从玉蟾岩与牛栏洞对比分析看中国稻...
  • ››十六、十七世纪江南的生态农业(2)...
  • ››曲氏高昌和唐代西州的葡萄、葡萄酒...
  • ››不断完善的明清茶政
  • ››清代至民国甘青宁地区农牧经济消长...
  • ››盆景园规划设计浅谈
  • ››景观园林规划设计领域的首席人物杰...
  • ››一学两名--园林和景观
  • ››设计公司的发展策略
  • ››现代化与三元结构的农业技术创新体...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