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农学论文农艺学
   中国农业的本土起源(1)      ★★★ 【字体: 】  
中国农业的本土起源(1)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1-09 23:17:05   点击数:[]    

[本篇论文由上帝论文网为您收集整理,上帝论文网http://paper.5var.com将为您整理更多优秀的免费论文,谢谢您的支持]1.年 表

自从1949年以来大量的考古发现证明,中国的农业和动物驯化是与中国第一个成熟的新石器文化同时出现的,这个文化以河南西部的仰韶村命名,1921年瑞典地质学家安特生(J· G·Andersson)在这里发现了彩陶和新石器制品。1928年,在山东省会济南附近的城子崖村,中央研究院的历史语言研究所的人员发现了另一处新石器文化遗址,其特点是黑陶和卜骨,并以附近的龙山镇命名。虽然后来在河南北部几个地方接连发现了一些仰韶、龙山和商代文化遗址,但是这两个新石器文化在年代上显然有一些差距,在本世纪三十和四十年代,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一直是猜测和争论的话题。而由安特生开列并校订的比较年表,大概是1949年以前在西方流传较广的仅有的一份,但这只是一份水平不高而且有时还自相矛盾的猜测性作品。

到了五十年代,在中国各地又发现了许多重要的局部和地区性的新石器文化。考古学家们这才能够根据比较系统的材料对中国主要的新石器文化重新分类。这些新发现的新石器文化包括河南西部、陕西东部、山西南部的庙底沟Ⅱ期文化;山东大汶口文化;淮河地区和江苏南部的青莲岗文化;浙江北部的良渚文化;以及湖北和河南最西南部汉江下游流域的屈家岭文化。这些新石器文化脉络清晰地代表着从仰韶时期向龙山时期过渡的一个完整而又漫长的时期。我们现在知道,安特生在甘肃省西北部发现的马家窑、半山、马厂这样一些新石器文化遗址,从文化和地层学上看也是过渡性的。安特生在他修订的年表中认为甘肃的齐家文化比仰韶文化要早,现已证明实际上比上面提到的所有主要的新石器文化都要晚。

耶鲁大学的古人类学家张光直(K.C.Chang),根据按照发展分类的方法,将这些新发现的局部或地区性的新石器文化总称为“龙山式”,并作了如下说明:

“大量提到的这些阶段(新发现的庙底沟Ⅱ期文化等等)虽然全都以彩陶为其特征,实际上与仰韶文化并不一样。可它们与仰韶文化的不同之处却是与龙山文化的相似之处。虽然这些遍布各地的文化中可能有些要早于龙山文化,但是在凡是有过仰韶文化的地区,它们是晚于仰韶文化的。”(87)

“龙山式”这个总称一直没有引起考古学家的重视,尤其是在中国。我认为这个名称是非常方便的,并将在本文中根据张所下的定义使用它。

1972年,北京的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恢复出版了官方刊物《考古》。学术界这才知道这个研究所早在1965—1966冬天就已经进行了第一次放射性碳年代测定工作,文化大革命延误了结果的公布。1972年夏天,公布了29项放射性碳年代数据,其中有关中国史前时代的20项列在表1中。

系统的中国史前期年表制订还须有待于来自北京的范围更为广泛的放射性碳年代测定。

现有的数据对于重新评价仰韶文化(中国第一个成熟的新石器时期)和年代学,以及更清楚地了解一些主要的地区性龙山式文化出现的顺序提供了可靠的资料。 

放射性碳数据中关于仰韶文化半坡阶段的为数最多。半坡阶段对于了解中国文明的发端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因为已经证明它代表着最早的文明阶段,半坡阶段的田间农业以谷子为主,动物驯化以猪为主,并且有建造得很好的带有墓地的定居村落公社和彩陶、原始的文字和数字(100)。四项放射性碳数据和我的年代换算表明半坡遗址在公元前第五千年里前后几乎存在了600年。

但是,成熟的半坡阶段的出现,并不能等同视之为仰韶文化的诞生,这将在第三节中作进一步的解释。现已知道,陕西省西乡县李家村遗址是仰韶文化的最早阶段。这个遗址位于秦岭山脉的自然分界线以南。虽然到目前为止,在这里和秦岭以北相似的文化遗址都没有发现谷物遗存,但是绘有条纹的陶器、特别是石铲和磨石的发现很可能表明了某种形式的定居生活和原始农业已在这里出现。我们完全有把握猜测仰韶文化的李家村阶段必定是出现于公元前第六千年的某时。

由河南西部的庙底沟遗址所代表的另一种形式的仰韶文化在文化的重要性上同半坡几乎不相上下.这种文化形式的主要特征是彩陶上绘有非常生动的螺旋花纹,这种文化形式在地理上分布于河南最西部、山西南部和陕西西安以东的渭河下游流域。半坡型同庙底沟型之间时间和历史发展的关系自从1950年代后期以来一直是广为争论的题目。直到得到了放射性碳年代数据,我们才知道庙底沟型要晚得多,甚至比河南北部的后岗型还要晚一些。后岗型虽然深受半坡型的影响,但也有自己的显著特色。最晚的数据也表明半坡型的分布比庙底沟型广泛,远至河南北部、河北南部和西部(100)。

这些在时间上晚于仰韶文化,由张氐为了方便定义为“龙山式”的各种地区性文化,最近的放射性碳年代测定表明,它们在年代上并不是大致同时而是有先有后的。早在仰韶文化发展起来之前,青莲岗文化就已在中国东部出现了。吴山菁根据南京博物馆没有发表的报告,对青莲岗文化有以下概述(67):首先,现已发现的大约80处青莲岗文化遗址中,江苏省界内有65处。这种文化从江苏向西延伸到安徽,向北延伸到山东中部和南部,向南延伸到浙江北部,在浙江后来出现了良渚文化。青莲岗文化分布地区大约有1

[1] [2] [3] [4] [5] [6]  下一页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华北原始土地耕作方式:科学、训诂互证示例

  • 下一篇文章:中国农业的本土起源(2)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中国农业的本土起源(1)”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中国农业的本土起源(1)”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灭螺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
  • ››从玉蟾岩与牛栏洞对比分析看中国稻...
  • ››十六、十七世纪江南的生态农业(2)...
  • ››曲氏高昌和唐代西州的葡萄、葡萄酒...
  • ››不断完善的明清茶政
  • ››清代至民国甘青宁地区农牧经济消长...
  • ››盆景园规划设计浅谈
  • ››景观园林规划设计领域的首席人物杰...
  • ››一学两名--园林和景观
  • ››设计公司的发展策略
  • ››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及效...
  • ››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述评
  • ››中国农业机械化改革的背景分析与理...
  • ››中国农业保险制度选择
  • ››中国农业改革发展的趋势及策略
  • ››中国农业科技园区简介
  • ››中国农业的本土起源(2)
  • ››中国农业的本土起源(1)
  • ››中国农业的本土起源(3)
  • ››中国农业考古的主要收获·农业的起...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