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农学论文农艺学
   中国农业的本土起源(3)      ★★★ 【字体: 】  
中国农业的本土起源(3)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1-09 23:16:55   点击数:[]    

[本篇论文由上帝论文网为您收集整理,上帝论文网http://paper.5var.com将为您整理更多优秀的免费论文,谢谢您的支持]在讨论了谷子和稻谷之后,按照年代的顺序应是小麦和大麦。商代甲骨文中小麦有两个名称,大麦却一个也没有,考虑到小麦是一种“奢侈”的谷物,大麦却不是, 甲骨文中虽然没有大麦, 也不能就肯定商代晚期的老百姓不知道大麦。除开古文字的证据外, 中国一直没有史前小麦和大麦发现。安徽北部淮河沿岸一个龙山文化遗址虽曾发现近1公斤炭化小麦籽粒,但因为装在一个周代陶罐中,一些慎重的中国考古学家不认为这些小麦属于史前时代((12):P 160—161)。

由于西方对小麦和大麦的科学和考古学研究,特别是近年来的研究已非常精深, 中国农史学家已无必要再来检验这两种粮食作物的起源(94)。中国北方肯定不是小麦的故乡, 因为这些谷物原产于西南亚冬季降雨地区,而中国北方的气候和降雨方式同西南亚和东地中海截然不同。甚至今天小麦在中国北方许多地区生长也有困难,因为这些地区降雨量不均匀,尤其是经常出现春早(8)。

许多谷类作物的中文名称都有禾字做偏旁部首,与此形成鲜明对照,小麦的中文名称‘來”和“麵”(麦),大麦的“麰”(牟),文字学上全都是从“來”字派生而来,來字在这三个字上都为偏旁部首。谷子的起源在许多诗歌中都有生动的反映,而提到小麦的很少几首诗总是说这种粮食是天上的神赐予的, 从而可知小麦不是起源于中国北方,可造字的聪明人又不知道它原产于何地,只好说它来自天上,因此就有了来这个偏旁部首。因为在公元前1300年以后的商代甲骨文中发现有小麦的字形,而大麦很有可能是和小麦一起引进的,所以可以有把握地说,这些谷物是在公元前第2,000年期间来到中国的。

小麦和大麦引进中国后的一千多年里,在北方的发展似乎并不迅速,周末和汉代的各种古书表明它们在低地平原的境遇要好一些,那里的降雨量高于黄土高原。公元前二世纪著名的学者和哲学家董仲舒在其所著编年史中充分反应了小麦和大麦在半干旱的黄土高原遇到的困难,他敦促皇帝鼓励黄土高原人民多种小麦,这说明当时这个地区的人民不太愿意种植小麦(11)。

应当指出的是,直到公元初年,小麦和大麦一般是作为旱田作物在中国北方种植的。这种旱作农业只有在屡经试验发现了保持土壤水份的某些特殊方法之后才有可能实行。公元前一世纪的著名农书《氾胜之书》的残篇提供了有趣的独具一格的中国式小麦种植法的资料:

“当种麦,若天旱无雨泽,则薄渍麦种以酢浆并蚕矢。夜半渍,向晨速投之,令与白露俱下。 

秋旱,则以桑落时浇之。

冬雨雪,止,以物辄蔺麦上,掩其雪,勿令从风飞去。后雪复如此。”(58)

用现代科学的眼光来看,公元前中国的这些方法大多是很巧妙的,尤其是黎明前露水的利用。露水对于旱、半干旱地区农业的重要性在西方直到最近也还几乎未被全部认识。正好一位以色列科学家杜德瓦尼(Shmuel Duvdevani)的发现所表明的,在许多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清晨的露水“可能等于每年10英寸的降雨量”(117)。

《氾胜之书》中首次提到了旋麦即春麦的存在。因为春麦曾在古希腊比较寒冷的山下乡村生长过(103)(如果西南亚和东地中海没有更早的地方的话),还因为西汉的统治者曾同中亚的希腊——巴克特利亚(史称大夏——译注)国家有过外交和军事接触,所以几乎可以肯定春麦是在纪元前不久传入中国的。

像稻谷一样,小麦在古代中国是一种奢侈食品,供统治阶级成员在正规场合享用。小麦和大麦尽管原产于西南亚,传入中国又比较晚,但是如同自公元前第4000年中期以来在美索不达米亚一样,小麦和大麦在古代中国也是种植在没有灌溉的田里,这一点才真正具有意义,它们已经适应了中国北方典型的旱作农业制度。从谷子和水稻的土生起源, 以及我们的其它证据都清楚地表明了古代东、西方耕作制度的根本区别。以上小麦和大麦在中国早期发展史略进一步证实了我们的看法, 即中国古代的农业有它与众不同的地区特点和性质,是独立于美索不达米亚发展而成的。

原始中国同旧世界其它农业体系之间另一个显著差别是没有富含蛋白质的豆科植物。在中国北方任何一处新石器文化遗址,或是在商代甲骨文的记载中,都没有豆类的足迹。直到公兀前1027年周灭商以后, 大豆才出现于青铜铭文和《诗经》中。 .

毫无疑问,大豆(Glycine maX L.Merrill)原产于中国。因为大豆野生祖先(Glycine ussurensis Regal et Maack)的许多变种今天在中国还能找到(135)(96)。野生大豆的典型生长环境是潮湿的洼地和河滨、湖岸, 同芦苇混杂在一起。由两位中国植物学家所作的广泛的野外调查表明中国许多地区,包括黄土高原都有野生豆种生存,但主要集中于长江以北的东部各省(56)。

尽管黄土高原部分地区有野生大豆,但我们却不能确切知道是否自从史前时期以来这个地区就有野生大豆。现代科学试验表明,大豆产生同样重量的固体物质(不包括根)所需的水量等于粟的三倍,大豆的“蒸腾效率”在一般粮食作物中是最低的(107)。植物学家还发现大豆所能适应的环境条件范围比较狭小,需要较长的生长季节、充足的供水量。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似乎不适宜这种植物,至少在适宜的品种由人发明出

[1] [2] [3] [4] [5] [6]  下一页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论中国的棉花史:工艺、经济和社会探讨

  • 下一篇文章:华北原始土地耕作方式:科学、训诂互证示例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中国农业的本土起源(3)”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中国农业的本土起源(3)”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灭螺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
  • ››从玉蟾岩与牛栏洞对比分析看中国稻...
  • ››十六、十七世纪江南的生态农业(2)...
  • ››曲氏高昌和唐代西州的葡萄、葡萄酒...
  • ››不断完善的明清茶政
  • ››清代至民国甘青宁地区农牧经济消长...
  • ››盆景园规划设计浅谈
  • ››景观园林规划设计领域的首席人物杰...
  • ››一学两名--园林和景观
  • ››设计公司的发展策略
  • ››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及效...
  • ››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述评
  • ››中国农业机械化改革的背景分析与理...
  • ››中国农业保险制度选择
  • ››中国农业改革发展的趋势及策略
  • ››中国农业科技园区简介
  • ››中国农业的本土起源(2)
  • ››中国农业的本土起源(1)
  • ››中国农业的本土起源(3)
  • ››中国农业考古的主要收获·农业的起...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