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农学论文农艺学
   中国农业的本土起源(3)      ★★★ 【字体: 】  
中国农业的本土起源(3)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1-09 23:16:55   点击数:[]    

来之前是不适宜的。山西午城、离石和0半坡仰韶文化遗址的剖面的孢粉中都没有豆科植物发现,这个现象虽然重要,但却不是结论性的,北京附近的剖面,不论是属于更新世中、晚期,还是史前时代晚期和有史时代早期,其孢粉构成无不含有豆科植物(100)。

大豆很有可能是在有史时代早期驯化成功的,周代史料精确地指出了首先驯化大豆的地区。周末汇编的《逸周书》内专有一章描写周灭商后不久,各地人民向周天子进献贡品,其中提到公元前八七世纪曾扩张到河北东北部的原始通古斯人种的一支——山戎人交纳“戎菽”作为贡品(23)。在《诗经》的一些诗歌中大豆既叫“菽”又叫“荏菽”。汉代古书的注释者认为“荏”是“戎”的变音,也就是说“荏菽”是山戎人贡品“戎菽”的变音。这个解释是有道理的。

尤其重要的是,《逸周书》中部分章节精确地指出了驯化大豆的地理和种族起源。《逸周书》公认是周末编成的,但是它的记载也为其它周末著作所证实。《国语》记载周灭商后不久,各地人民向周进献贡品,其中包括山戎人和肃慎人——满州的另一支原始通古斯人种。(38)成书于公元前七世纪初,据说为山东齐国名相管仲所著的《管子》收录了许多宝贵的周代史料(虽然此书的汇编直到汉代才完成)。《管子》对这个问题则另有说法,据其记载,齐桓公率军队进击山戎(山戎对它的中国南方紧邻曾是一个严重威胁),带回了“冬葱与戎叔布之天下”(37)。其它晚周著作指出这件事发生于公元前664年。《春秋·谷粱传》记载公元前663年,齐国国君把一些新得到的大豆作为个人礼物送给邻国鲁国的国君(41)。所有这些记载全都说明,虽然早在公元前1000年前周人就已经知道了大豆,但是大豆在中国北方的广泛种植却是在公元前664年以后。这就清楚地解释了为什么在公元前四和前三世纪的许多著作中,总是说大豆和谷子同为最重要的粮食作物。

西方最权威的大豆驯化的研究认为中国北纬35°到45°地区是大豆最早的驯化地区(101)。从周代许多著作的记载来看,满州平原是野生豆类最集中的地区。山戎人居住的丘陵地区位于野生豆类集中产地的西南边缘。大概因为他们的土地不利于野生大豆的自然繁殖, 山戎人必须选择驯化的方法。经过长期努力之后,他们终于获得了成功。野生豆类最集中的起源地和驯化地似乎是在北纬40°到45°之间,准确地说,这个地区是从满州平原中部向西南延伸到现在北京以北山石裸露的长城以东。尽管周代著作的记载很翔实,我们还是不能排除这种可能性,即在周灭商之前好几个世纪,大豆可能就已经在满州平原上被除山戎人以外的通古斯人部落驯化了。

不管怎样,大豆无疑是古通古斯人对中国农业的一个重大贡献。从大豆今天在美国农业中所占有的重要地位说,从大豆在世界贸易中不断增加的重要性来说,中国主要通过稻谷和大豆对世界农业作出的贡献,要比瓦维洛夫和其他植物学家所认为的大得多。

大豆一旦为周人所认识,它的根瘤菌的固氮作用就被农民和其他发展中文词汇的知识分子发现了。同其它粮食作物的早期中文名称不同,这些名称强调茎和叶,代表大豆的“菽”字却强调根瘤。因为数字“三”象征着多,所以在“菽”字的下部用三个长点象形地代表由于根瘤菌而形成的根部鼓起来的小瘤(21)。

大豆的驯化和传播对中国农业和古代中国人的营养做出了很大贡献。经过很长时间以后,周人终于发现这种作物并不消耗土壤的肥力,相反却能帮助储存和增加土壤的肥力。大豆向三教九流、各色人等提供廉价而又丰富的蛋白质,它也是一种重要的油料资源,虽然一开始不知道榨油技术。直到大豆被驯化并广泛种植以后,古代中国的种植体系才开始均衡起来。从公元前664年比较广泛地种植开始以后的三个世纪内,大豆和谷子是淮河以北地区最重要的作物。从谷子首次驯化到大豆首次驯化,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时期,这表明中国古代农业体系的成熟是一个长期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试验也有挫折,这个体系的缔造者不仅是原始的中国人,而且还有现在居住在中国领土之上的其他民族的祖先。

最后,我们来讨沦一下两种工业原料植物——大麻和桑树。在仰韶的陶器上曾发现了一些纺织品的印记,但无法辨认是何种纤维。安特生认为是大麻(Caanabis sativa L),这可能是正确的(77)。瓦维洛夫凭借他广博的植物地理学知识认为中国北方可能是大麻的原产地之一(141)。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在仰韶时代中国北方除了大麻之外不可能生产其它纤维植物,因为棉花直到公元1000年以后才引进中国,苎麻则是原产于中国最南部。在商代甲骨文和周代青铜铭文中都没有大麻的象形文字,但在《诗经》中大麻出现了7次。据知古代中国人不仅使用大麻的纤维,而且食用它的种子作辅助食品。

对桑树(Movus alba)的了解比较多。几种“山区野生桑树”中有一种经鉴定为BrOus- sonetia papyrifera vent(12)。在黄土高原和低地平原的剖面层的孢粉中都有桑。1927年,一位中国考古学家在山西南部西阴村仰韶文化遗址发现了半个被切割过的蚕茧(42)。这是一个惊人的发现,虽然这半个蚕茧是否属于仰韶文化最近受到了质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论中国的棉花史:工艺、经济和社会探讨

  • 下一篇文章:华北原始土地耕作方式:科学、训诂互证示例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中国农业的本土起源(3)”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中国农业的本土起源(3)”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灭螺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
  • ››从玉蟾岩与牛栏洞对比分析看中国稻...
  • ››十六、十七世纪江南的生态农业(2)...
  • ››曲氏高昌和唐代西州的葡萄、葡萄酒...
  • ››不断完善的明清茶政
  • ››清代至民国甘青宁地区农牧经济消长...
  • ››盆景园规划设计浅谈
  • ››景观园林规划设计领域的首席人物杰...
  • ››一学两名--园林和景观
  • ››设计公司的发展策略
  • ››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及效...
  • ››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述评
  • ››中国农业机械化改革的背景分析与理...
  • ››中国农业保险制度选择
  • ››中国农业改革发展的趋势及策略
  • ››中国农业科技园区简介
  • ››中国农业的本土起源(2)
  • ››中国农业的本土起源(1)
  • ››中国农业的本土起源(3)
  • ››中国农业考古的主要收获·农业的起...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