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18)。一些商代青铜器上的织品印记经鉴定是很好的丝绸(137)。商代甲骨文中有桑树、丝绸和某些丝织品的文字。在《诗经》中如果黍和稷单独计算的话,那么桑就是提到次数最多的植物,达20次。这些提到桑的诗所包括的地区范围说明桑树在古代中国北方的分布要比现在广泛得多。桑与大麻不同,大麻主要是为普通人使用,而桑蚕生产的丝绸织品主要供统治阶级享用。
以上我们详细讨论了中国主要粮食作物和纤维作物的起源及其早期发展史,从中可以明显看出中国古代农作物在植物学上是不同于古代西方的。这种独具一格的种植体系, 这种黄土高原特殊的自然环境,这种不受洪积大平原影响的独立性, 以及没有出现灌溉,全都是中国田间农业本土起源的见证。 参考书目及注释
1.安志敏:《中国史前期之农业》,载《燕京社会科学》1949年第2卷。 2.《城子崖》,1934年,南京。 3.《京山屈家岭》.1965年,北京。 . 4.周去非:《岭外代答》,丛书集成版。 5.周昆叔:《西安半坡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孢粉分析》,载《考古》1963年第9期。 6.《周礼注疏》,四都备要版。 7,周廷儒、刘培桐:《中国的地形和土壤概述》,1956年,北京。 8.竺可桢:《论我国气候的几个特点及其与粮食作物生产的关系》,载《地理学报》1964年第1期。 9.《沣西发掘报告》,1962年,北京。 10.滨田耕作(Hamada sosaku)、水野清一(Mizuno Seiichi): 《赤峰:红山后》,1930年,东京(日文)。 11.王先谦注:《汉书》,台北重印版。 12.何炳棣:《黄土与中国农业的起源》,1969年,香港。 13.何炳棣:《周灭商后年代决定方法的批评》 (译),载《香港中文大学杂志》1973年。 14.《西安半坡》,1963年,北京。. 15.夏鼐:《临洮寺洼山发掘记》, 载《中国考古学报》1949年第4册。 ]6.夏鼐:《长江流域考古问题》,载《考古》1960年(何误记为1962年—译注)第2期。 17.夏鼐:《我国近五年来的考古新收获》,载《考古》1964年第10期。 18.夏鼐:《我国古代蚕、桑、丝、绸的历史》,载《考古》1972年第2期。 19.《新中国的考古收获》,1962年,北京。 20.徐中舒;《耒耜考》,载《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1930年第2本第一分。 21.胡道静:《释菽篇》,载《中华文史论丛》1963年第三辑。 22.《淮南子》,四部备要版。 23.《逸周书》,四部备要版。 24.《临夏大何庄、秦魏家两处齐家文化遗址发掘简报》,载《考古》1960年第8期。 25.《甘肃兰州西坡*(山+瓜)遗址发掘简报》,载《考古》1960年第9期。 26.《内蒙古赤峰药王庙夏家店遗址试掘简报>),载《考古》1961年第2期。 27.《山东滕县岗上村新石器时代墓葬试掘报告》,载《考古》196s年第7期。 28.《山东曲阜新石器时代遗址调查》,载《考古》1963年第7期。 29.《江苏邳县刘林新石器时代遗址第二次发掘》,载《考古学报》 (何误记为《考古》—译注) 1965年第2期。 30.《山东蓬莱紫荆山遗址试掘简报》,载《考古》1973年第1期。 31.《1972年春临潼姜寨遗址发掘简报》,载《考古》1973年第8期。 32.《考古学报》1957年第2期第9页。(原文如此—译注) 33.《河北唐山市大城山遗址发掘报告》,载《考古学报》1959年第8期。 34.《江西万年大源仙人洞洞穴遗址试掘》,载《考古学报》1963年第l期。 35.《江苏邳县四户大墩子遗址探掘报告》,载《考古学报》1964年第2期。 36.关恩威:《渭河谷地地貌发育史及有关问题的讨论》, 载《中国第四纪研究》1965年第4卷第一期。 37.《管子》,四部备要版。 38.《国语》,四部备要版。 39.《放射性碳素测定年代报告(一)》,载《考古》1972年第l期。 40.《放射性碳索测定年代报告(二)》.载《考古》1972年第5期。 41.李长年:《豆类》,1958年,上海。 42.李济:《西阴村史前的遗存》,1927年。 43.李晓丁(音):《甲骨文字集释》,台北,1965年。 44.李学勤:《殷代地理简论》,1959,北京。 45.刘东生、张宗祜:《中国的黄土》,载《地质学报》1962年8月。 46.《第四纪地质问题》,1964年,北京。 47.刘东生等著:《中国的黄土堆积》,1965年,北京。 48.《洛阳中州路》,1959年,北京。 . 49.吕遵谔:《内蒙赤峰红山考古调查报告》,载《考古学报》19586第3期。 50.吕遵谔:《内蒙林西考古调查》,载《考古学报》1960年第一期。 51.《庙底沟与三里桥》,1959年,北京。 52.石昌儒(音):《小屯》I。《殷墟建筑遗存》,1959年,台北。 53.石声汉:《氾胜之书今释》,1956年,北京。 54.石声汉;《齐民要术今释》,1957—1958年,北京。 55.石声汉:《四民月令校注》,1965年,北京。 56.孙醒东、耿庆汉:《大豆品种的分类》,载《植物分类学报》1952年(何误记为1959年—译注) 第2卷第1期。 57.孙殿卿、杨怀仁:《大冰期时期中国的冰川遗迹》,载《地质学报》 (何误记为《中国地质学报》—译注)1961年第41卷笫3—4期。 58.苏秉琦:《关于仰韶文化的若干问题》,载《考古学报》 (何误记为《考古》—译注)1965年第一期。 59.《大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