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农学论文农艺学
   中国农业的本土起源(1)      ★★★ 【字体: 】  
中国农业的本土起源(1)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1-09 23:17:05   点击数:[]    

地理区域非常广泛,计有陕西、山西、河南省、汉江下游流域到长江中游流域、山东中部和西部、安徽西北部、河北南部。很幸运,这部古书对黄土高原东南部的植物记载尤为详细。

我根据中国古书的记载,验证了近些年来在黄土高原的科学发现,并将《诗经》中提到的所有植物,除去水生植物和粮食作物外,做了一个鉴定、分析并开列成表。因为我主要关心古代“野生”植物,所以我还从先秦和两汉年间编写的各类历史、地理和哲学著作中,以及公元6世纪编纂的最早的取材广泛的文学选集《文选》中挑选了一些资料来补充《诗经》中的植物学记载。通过和现代科学发现相比较,我得出了以下结论(详见(12):P35—84, 表3和表4) :

注 希罗多德(约前484—约前425),古希腊历史学家,在西方有“历史之父”之称。——译注。


第一, 自从更新世晚期以来,中国北方的森林构成一直没有什么改变。即使有的话,也不具有实际意义,并且落叶树总是在数量上超过针叶树。

第二,通过考证《诗经》中提到的乔木和灌木的产地,可以发现这些植物实际上局限于山区、丘陵、坡地和河边。也就是说,撇开不均衡的季节性雨量分布和夏季的大量蒸发不讲,中国北方的黄土地区看来一直不能为木本植物的生长保持足够的水份。中国地质调查的创始人丁文江在对格莱尼特(Marcel Granet)《La Civilisation Chinoise》一书的著名评论中指出,该书关于黄土高原上散布着草木丛生的沼泽的说法是很有见地的,并且值得引用以作为对一些论述中国原始环境的著作的纠正:

“现在所有的地质学家都认为黄土高原从来就没有森林形成。…水线是如此之低, 甚至今天在黄土高原种树仍需在幼树期灌溉直到根部扎得足够深。…山坡上有过森林是不可否认的,但是黄土高原一直是一个半干旱草原。就是今天的沼泽虽然在冲积平原上,但是格莱尼特教授所说的沼泽大多位于黄土地区,”(139)

对于丁的观点,我仅有的修正是在陕西的渭河流域甚至今天也有沼泽存在,这是因为独特的自然地理因素引起的排水不畅造成的(36)。尽管气候并不湿润,在排水不畅的低洼地还是有许多沼泽和泥炭沼泽形成,其中有些据知形成于史前时代晚期和有史时代早期。

第三,《诗经》中提到的蒿属植物达10种之多,在《诗经》记载的各类植物中遥遥领先。蒿属在黄土地区的优势同《诗经》中的记载决不是巧合。从各类植物在《诗经》里出现的频率看,蒿属仅次于桑(mulberry,19—20次)、黍(Panicum miliaceum,载15首诗)和稷(载12首诗)。鉴于谷子是古代中国人最重要的口粮,而桑树对养蚕业至为重要,商、周时代曾在中国北方广为种植。蒿属在《诗经》中如此受到重视明确无误地表明黄土地区是一个半干旱草原。

第四,《诗经》中只提到藜科(Chenopodiaceae)两次。结合其它古书的记载,表明藜科植物在黄土地区普遍生长。除非藜科植物确为某地区特产,否则对现代学者说来,将很难解释为什么在周代(如果不是更早)休闲地一般称为莱,处女地称为“草莱”(12)。著名的半坡仰韶文化遗址地层剖面孢粉分析也证实了古书中关于藜科记载的准确性。在2.8米深仰韶文化层中发现的278粒孢粉中,木本植物仅占40粒,而藜科和蒿属分别占到141和38粒(6)。

中国古书所表明的黄土地区古代植物的主要特征,同近年来的古生物学研究完全一致。如果我们考虑到这样一些主要因素的影响,诸如黄土沉积的气候条件;黄土的物理、化学性质;动物群中典型的草原动物特点;比较稀少的木本植物;一些旱生碱性植物如蒿属和藜科在地质学和历史上所占有的数量优势;就不难得出这些的结论,即,黄土高原不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都是半干旱的草原。 

对中国农业起源的研究者说来,记住这一点是重要的,那就是尽管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非常严酷,却不失某些可取之处。准确地说,黄土由于其风成起因和长期的干旱半干旱形成条件,使其土壤结构异常均匀、松散并具有良好的透水性。很利于木质原始掘土农具的翻掘。可以认为,覆盖在黄土高原上的草从未象欧亚大陆其它重要的大草原和森林草原那样茂密。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苏联森林草原地区)最常见的土壤表层是黄土和类黄土,”后者的特征是稍黑的“黑土牧草地”,俄国其它“草原地区”是典型的暗黑土壤,这表明地面的草曾非常茂密(133)。使用综合法研究历史的著名学者麦克内尔(william Mcomeill)曾正确地指出,在旧世界农业一般首先出现于长树的山坡或山脚下,因为“天然草地对于掘土木棒是非常棘手的(124)。但是在旧世界中重要的也是仅有的例外就是仰韶中国。这个例外一般可以解释为黄土的特殊结构和稀少的地表植被。因为黄土不易风化,保持着大部矿物成分,所以非常肥沃。尽管有限的年降雨量连20英寸都不到,但是它集中在夏天,这使得仰韶农民能成功地种植少数几种在半干旱环境中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存留下来的谷类植物。另外,黄土一般具有良好的保水和供水性能,在雨量较少的情况下,粮食作物的收成高于其他土壤。所有这些因素,促成了中国农业和新石器文化突破某些自然条件的限制,在黄土高原的中心地区的出现。大概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华北原始土地耕作方式:科学、训诂互证示例

  • 下一篇文章:中国农业的本土起源(2)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中国农业的本土起源(1)”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中国农业的本土起源(1)”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灭螺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
  • ››从玉蟾岩与牛栏洞对比分析看中国稻...
  • ››十六、十七世纪江南的生态农业(2)...
  • ››曲氏高昌和唐代西州的葡萄、葡萄酒...
  • ››不断完善的明清茶政
  • ››清代至民国甘青宁地区农牧经济消长...
  • ››盆景园规划设计浅谈
  • ››景观园林规划设计领域的首席人物杰...
  • ››一学两名--园林和景观
  • ››设计公司的发展策略
  • ››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及效...
  • ››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述评
  • ››中国农业机械化改革的背景分析与理...
  • ››中国农业保险制度选择
  • ››中国农业改革发展的趋势及策略
  • ››中国农业科技园区简介
  • ››中国农业的本土起源(2)
  • ››中国农业的本土起源(1)
  • ››中国农业的本土起源(3)
  • ››中国农业考古的主要收获·农业的起...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