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农学者总结的朝鲜稻品种的特点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33] 首先列举的缺点是“有芒种”“大体早熟”“分蘖数少而秆长”“易倒伏”“抗病性弱”“多有米粒粗的品种”“一穗粒数多”等。而优点则有“耐寒性强”“出穗到成熟期间短”“缺乏水分的土壤中亦能发芽”等等。另外,日本农学家滨田秀男也对朝鲜稻品种做了以下评价:“适应了朝鲜的气候,耐春旱、耐夏水、耐秋冷,而且可以无肥粗放栽培,谷粒食味佳良。”相反,也举出了朝鲜稻品种的缺陷,如“容易倒伏,抗病力弱,粒形瘠小,去壳时杂物多等,无论从品质上或从数量上都远不如日本米。”[34]
简言之,被日本农学者指出的朝鲜稻品种的缺陷是:不符合当时日帝的“多肥多收栽培”要求,也缺乏市场性、商品性和经济性。但日本农学家们的这种比较并非是在同一的农业环境(气候、水利及地形等风土)前提下的比较。日本稻品种只有在充分的水利灌溉设施和化学肥料的供给下才能提高其收获量,也只有在保障上述条件的前提下,才优越于朝鲜稻品种。如果考虑当时朝鲜的客观情况,如大部分水田仍为浅水田;频繁的旱情致使晚播和移秧成为普通使用的方法;严重的夏涝和秋早霜,加上化学肥料的极端缺乏等等,其比较结果必然会大相径庭。适应朝鲜自然环境的晚播早熟性品种,耐旱性、耐水性、耐寒性强的品种,无肥粗放栽培品种等品种在当时朝鲜的环境下,其生产能力或收获是反而比日本的所谓优良品种要强。
实际上,朝鲜后期稻作农业的发展方向与日本的“多肥多收”型方向截然不同。朝鲜后期稻作农业生产也试图提高单位面积生产量,曾经展开“多肥多收”农业方针,但是最主要的农业方针还是开发研究适应环境、克服气候制约、向不利条件地区扩散稻作农业的政策。所以,朝鲜后期的稻作农业与气候条件相对优越的日本农业相差较大。而完全不知客观情理的日本农学者对朝鲜1450种稻品种持有偏见,在根本没能收集齐全稻种的情况下对其进行评价,所以没能予以科学的评价。因此,朝鲜的1450种稻品种遭到灭绝的不公平待遇。
从滨田秀男的研究中可以类推,日帝的消灭朝鲜本土稻种的做法无疑是消灭未来食粮遗传资源的完全不负责任的行为。尽管对朝鲜的本土稻品种有着都是“日本型稻种”的先入为主的观点,但实际上朝鲜稻和日本型水稻、印度型水稻以及陆稻并列为稻种的四大系统之一,尤其“米稻”这一品种从形态和生物性角度来讲都是不同于日本型或印度型的特异品种。[35] 这一事实还说明朝鲜本土稻品种包含着世界其他国家所没有的独特而丰富的遗传资源。
七、结论
综上所述,朝鲜后期稻种根据播种期可分为早稻、晚稻、中稻;根据栽培方法和栽培地点又可分为水稻、干田稻、陆稻等种类。其中的干田稻原属于晚稻一种,到朝鲜后期则发展成朝鲜特有的新品种。朝鲜固有的稻种进入朝鲜后期之后呈现出种类的多样性和品种数急速扩大、分化的特点。19世纪初的农学家徐有榘整理统计出朝鲜稻品种有69种,而他的统计肯定有不少遗漏之处。根据1910年的调查统计,朝鲜稻种总计达1158品种,甚至达到1450品种之多。
但是,实际上现有许多材料都可以证明朝鲜后期稻品种根据播种期进一步分化的事实。例如,19世纪初的《居官大要》记载了此时早稻已分化为早种和中种,而且晚稻也分化为早种和晚种。而移秧的情况则更细密地分化为早、中、晚、最晚四种稻种。当时在农政第一线为了指导农民而被著述的这些民政资料所记内容,比当时的农书更加如实地反映了稻品种的分化和多样化情况。另外,胡尔伯特和汉密尔顿指出水稻、干田稻、陆稻三类稻种不但各自的栽培法和播种地域有所不同,其消费领域和贮藏方式亦各不相同。
众所周知,在朝鲜后期,移秧法新技术广为普及。与之相应,为了将移秧的危险负担降至最低,移秧时期大为延长,而且,抗旱灾、抗水灾、抗风灾性的稻品种也广为普及。但是在遇到大旱灾情时,荞麦和绿豆的代播仍是不可避免的,为此,试图从中国引进晚植早熟和栽培期间短的稻种以克服代播的缺点。此外,还有引进耐寒性、耐水性、耐盐性品种的主张。 朝鲜后期稻品种的发展过程要放在浅水田占绝对多数和干旱缺水的朝鲜半岛的气候和风土背景中考察,才可能客观全面地理解。当时的稻品种无论移秧或直播,都朝着早熟方向得到育种发展。即,较晚移秧或直播都有可能收获的“晚植栽培适应性”是当时最重要的品种选择基准。其次,如金熙泰所指[36] ,早熟多收性、耐风耐寒性、耐病性(稻热病)耐寒性以及味道和品质也是重要的育种目标。
朝鲜后期稻品种的形成过程是在既定的自然环境下更能“适地适种”的过程,也即选择适应土品和谷性的品种的过程。因此,朝鲜后期育种方向与日本德川时代以“多肥多收性”为首要目的方向大相径庭。但是到目前为止,以日本官方农学家为先驱的研究都只在“多肥多收”的前提下研究朝鲜稻种,而对朝鲜稻种的固有特点完全忽视甚至视而不见。所以,这些研究者都无视朝鲜半岛非常不利的自然环境基础条件,毫不留情地指责了朝鲜稻品种的缺陷与局限性,并认为日本稻的强制移植是作为优 上一页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