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理工论文环境工程
   清代至民国时期陕西南部的环境保护      ★★★ 【字体: 】  
清代至民国时期陕西南部的环境保护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1-10 12:33:10   点击数:[]    

山庙内。《安康碑石》第294~296页。)。
  另外在水利工程如渠堰两旁栽种树木,保护堤坝,如五门堰“新开渠道”,“沿渠栽树扦柳”(注:《五门堰接用高堰退水碑》,1922年立石。《汉中碑石》第406~408页。)。金洋堰灌区人们认为,这类树木具有防护林与风景林的双重性质,严禁砍伐理所当然,“又堰坡一段树木,葱@④蔚然生秀,不特卫护堤防,亦且点缀风景,历禁砍伐,定有条规”(注:《金洋堰重整堰规碑》,1935年立石,现存西乡县金洋堰水利管理站。《汉中碑石》第435~436页。)。民国时期,据称商南县的植桑养蚕与县城绿化初见成效,“知事罗传铭于城外东岗公地二十亩,令植桑一万二千株,又于东西大道及城边周围,植柳一万二千株,油房岭、王家楼两处,私植桑树一千余株,均已采叶饲蚕,丝业日见发达”(注:民国《商南县志》卷6《实业》,1919年刊本,第8页。)。
  由于天然森林日趋减少,而对木材等资源的需求又随着人口的增加而扩大,于是发展林业成为一项有利可图的行业,石泉县号召人们有效利用荒山峻岭,“高山峻岭,虽不可播种五谷,未始不可栽植树木,就所宜之木随处种植,加意培养,如漆如桑如竹如花栗,皆能取利,即橘柑枣梨,省垣每来贩运,亦非无益之物”(注:道光《石泉县志》卷4《事宜附录》,道光二十九年刻本,第66页。),紫阳人龙仁昭“寓商于农,播百谷,植树艺,与百工交易”,而“家声丕振”(注:《龙仁昭墓碑》,同治五年立石,现存紫阳县毛坝关盘厢河旧师坝。《安康碑石》第230~234页。)。在此情况下,对经济林或经济价值较高树木的保护更加重视,光绪年间平利县牛王沟对强打漆子、暗伐漆树、盗挖漆秧、偷扒桐子以及抢夺盗窃花木等严加惩治,制定有详细严格的规定(注:《牛王沟公议禁盗碑》的规定可谓至纤至细,在陕南众多的此类碑石中比较典型,其中规定:“一禁、漆子、漆根不得强打私挖,故违者,一经查获,轻则听罚,重则送官。一禁、所栽、所下漆秧,倘有盗窃,一经拿获,鸣公听罚。一禁、明捡枯薪,暗伐漆树、耳树,一经拿获,鸣公听罚。一禁、枸树、枸叶,亦农家出产,不得强采,故违者,查获听罚。一禁、桐子倘一家将捡,九家未打,不得混杂入扒,故违者,查获听罚。一禁、竹笋、花木,草石,不得暗窃明夺,故违者,鸣公听罚”。光绪二十二年立石,现存平利县文化馆。《安康碑石》第312~315页。)。不少陕南人即因违反此类规章而受到惩处,罚款勒石示众,汉阴人纪卓所立《上七里禁山碑》,即属此例(注:《上七里禁山碑》,1932年立石,现存汉阴县七里乡粮食管理所。《安康碑石》第377~378页。)。
  3.对于遭到破坏的,则恢复植被,植树种草,退耕还林,以至封山育林。
  勉县武侯祠在白莲教起义之后,重新栽种花草树木,“花树竹林,复增其新”(注:《重修武侯庙碑》,嘉庆七年立石,现存勉县武侯祠。《汉中碑石》第233~234页。)。洋县马良寺及周边环境,在同治初年的战火中遭到破坏,至光绪年间也逐渐得到恢复,“光绪中叶,有好善妇人庞化训之妻李氏,……乐施捐资,推贤募化,不数载,诸神绘彩,各殿重新,筑垣栽柏,@④(浓)荫耸翠,洵胜境也。”(注:《培修良马寺碑》,1920年立石,现存洋县良马寺。《汉中碑石》第401~402页。)
  对于坡度较大,不宜耕种的地方,则退耕还林,植树蓄草,恢复植被。留坝厅即采取了此种措施,“禁挖沙坡,以固渠埂也。查荒草坪沟口一带沙坡,逼近渠埂,该处虽异石田,究非沃壤。该地主图见小利,间岁一种,冀得升斗之粮。第坡势既陡,沙脉复松,夏秋雨淋,水沙杂下,殊于渠道有害。今由淇学堂每岁于堰稞项下,津贴该地主稻谷三斗,嗣后不得再行挖种,仍由学堂艺植树木,将来阅时既久,树根蹯结,草长土紧,与渠道大有裨益。仍俟学费充裕,给价承买,以断纠葛”(注:《留坝厅水利章程碑》,光绪三十年立石,现存留坝县城关镇大滩村。《汉中碑石》第370~373页。),这里采取了经济而非行政强制措施来防止水土流失、保护堰堤,实属难得。
  在范围较大地区,则采取封山育林方式以恢复植被。西乡县因山地开垦引起水灾与水土流失,道光三年该县知县曾“劝谕后山居民不许垦种”,后来又有知县张廷槐“封山之禁”,而“北山地主”也“情愿具结,护蓄林木,永不垦种”,张氏为了防止其阳奉阴违,“限各地派出两人轮流每季上山……除查验已栽有各树株不计外,若仍复抗违不栽蓄桐椿花栎各苗,并敢翻土垦种”者,予以严惩(注:道光《西乡县志·水利》,道光手抄本,大概是张氏的举措比较典型,故一百年后,陕西通志对此予以引录,见民国《续修陕西通志稿》卷60《水利四·汉中府·西乡县》。1934年铅印本,第33~34页。)。也是在道光年间,留坝厅在张良庙一带“蓄禁树木”(注:《重修留候庙暨创建三清殿碑》,道光三十年立石,现存留坝县张良庙。《汉中碑石》第281~282页。)。除此类事例之外,尤其难能可贵的是,更有人出资买地,封山育林,治理水土流失,据称当地的生态环境因而得到明显改善,《重修h

上一页  [2] [3] [4] [5] [6] [7] [8] [9] [10] [11]  下一页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世纪之交的中国生态环境史(下)

  • 下一篇文章:生 态 本 位 论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清代至民国时期陕西南部的环境保护”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清代至民国时期陕西南部的环境保护”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论锅炉烟气SO2污染及控制技术
  • ››试论现代城市住宅小区景观设计应遵...
  • ››生态观念的城市设计浅析——以天鹿...
  • ››试论当前室内设计的普遍趋势
  • ››广州历史建筑更新政策和管理模式探...
  • ››乡土景观在城市园林中的运用探析
  • ››浅谈沿海船舶防污染管理的现状与对...
  • ››自然灾害风险管理中社会因素的探讨...
  • ››滨岸缓冲带在水源地农业面源污染防...
  • ››鸭河口水库上游水土流失及其防治对...
  • ››清代至民国时期陕西南部的环境保护...
  • ››清代至民国甘青宁地区农牧经济消长...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