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法律和管理措施更细致、更全面,运行成本更高,甚至对个人自由也会有更多限制。比如,为了防范市场经济中的欺诈行为,现在政府建立了企业“黑名单”,屡教不改的企业在被撤消之后,法人代表也会被列入“黑名单”,使之不能再次注册成立新的企业,继续进行欺诈活动。“黑名单”对市场准入的限制对于防范企业欺诈行为,特别是一次性的欺诈,是非常必要的;对于规范市场秩序,也是必要的。 6. 道德对防范机制的作用 我们说,现代社会规范和防范的机制主要依靠法律和社会管理,依靠“铜律”的主导作用。同时也应肯定,道德在现代社会仍有重要作用,“金律”和“银律”的道德律没有失去崇高地位。这是因为,不管多么严密完备的法律和管理,都是有漏洞的。“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要做到防患于未然,规范和防范机制仅仅依靠“铜律”的主导作用还是不够的,它们需要道德支持。 孔子曾指出有两条治国之道:“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政》)。“政”和“刑”指行政管理和法律的手段,它们能够使民众免于犯罪,但却不能使他们自觉地遵守社会规范。孔子的治国理念是德礼兼备。这不是单纯的德治,“礼”不只是一种德性,而且更重要的是指规范和防范的社会制度。“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是要用道德原则来指导规范和防范措施的实施。孔子的这一思想即使在现代也是有启发意义的。 现代法律和管理措施的贯彻实施,有赖于良好的社会氛围,包括守法和执法所需要的最低限度的善意,需要执法者和守法者之间的相互理解和配合。如果双方怀有敌意,人们抱着被迫的态度守法,执法者把管辖对象都看作是敌人,那么法律和管理措施非根本不能有效地防止犯罪和不法行为。我们不是生活在充满善意的道德环境里,社会上总是存在着带有敌意的矛盾对立面。我们可以尽可能地减少人际关系的敌意,尽可能地增加人们相互理解的善意。“金律”和“银律”的核心就是对他人的善意,应该成为现代社会的道德理想。理想超越现实而又影响现实。虽然人们不太可能在一切行动中完全践履“金律”和“银律”,但根据“取法其上,得乎其中”的道理,把“金律”和“银律”作为全社会的理想,有利于增强人们之间的善意,有利于改善社会环境,为健全的社会规范和防范机制提供必要的道德支持。 7. 传统德性对于现代防范机制的作用 人的心理层面存在着道德与反道德的张力。“惩恶扬善”这一古老的戒律在现代意味着克服反道德的心理因素,发展人的道德素质。社会规范和防范机制固然可以提供惩恶扬善的的奖惩手段,但也要注意在人心内部培育健康的心理素质,抵制不健康的心理因素,用健全的德性战胜反道德的痼疾。 德性的培养是人的心理成长的过程。可以说,人心内部有某种对反道德心理的“免疫力”,这就是羞耻之心。孟子所说的道德“四端”,“羞恶之心”(“羞耻之心”)只是其中之一,但却是最明显、最牢靠的一种。至于其余三种:“恻隐之心”起于亲情而容易泯灭,“恭敬之心”、“是非之心”难免受世俗影响而容易差错。唯有“羞耻之心”,才是良心的长久见证,是对恶行的最为普遍的惩罚。古代把“耻”作为一个德目,“耻”不但是恶行者对公众惩罚或谴责的感受,而且是他内心的自责,而且由于“羞耻之心”而杜绝恶行。一个人的恶行可以不被人发现而逃脱公众的惩罚或谴责,但他却很难逃脱自己羞耻心的责备。一个没有任何自责心的人是名副其实的无耻之徒,“无耻”是一种严厉的道德谴责,它宣判了被谴责者在道德上是不可救药的。相反,因为“羞耻之心”的提防而杜绝恶行,那就获得了德性。 严格地说,“羞耻之心”本身还不是一种德性,而是一系列德性的心理基础。由于羞耻心而发展出来的德性首先是“诚”和“信”。诚信使人重责任,重承诺,重荣誉,使人为了履行责任和维护荣誉而大无畏,这就是“勇”。道德勇气上升到道德命令,就成为“义”。“义”和“仁”一样,不仅只是一个具体的德目,而且是德目之纲,有着更普遍、更抽象的意义。正是在此意义上,冯友兰把孔子所说的“义”解释为康德意义上的“绝对命令”(categorical imperative),是“必须为做而做”的“应该”,是“形式的观念”。 “仁”则是道德应有之义的内容,具体的德目,如“廉”、“耻”、“诚”、“信”、“勇”、“智”,乃至“忠”、“孝”等,都可被归结为“忠恕之道”,也就是“仁”。 儒家的德性论以人的道德心理(“性善”)为基础,以“金律”和“银律”(“仁义”)为道德原则,要求人们发挥道德潜能,限制和克服反道德的心理因素。这种德性论的一个现代意义是能够提供抵御非理性、破坏性的心理因素的主观动力,能够与“铜律”指导下的各种客观措施相配合,维护现代社会的道德、政治基础。 8. “铜律”与道德律之间的良性互动 一般说来,道德的风尚习俗是随着时代的改变而改变的。这样就出现了一个问题:随着古代社会向现代社会的改变,传统道德能否在现代社会中起作用呢?不回答这一问题,我们对传统道德的需要仅仅只是 上一页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