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在20世纪60年代,40%的美国人平均每周要去教堂做一
次礼拜,而英国的这一数据却只有15%,这又是为什么呢?
他给出了两种解释。第一,西欧等地的教会一般都因为坚持其传统的观点,结果被日益
推到社会的边缘——想想上面提到的《邪教提要》;而美国的教会则通过使自己变得世
俗化,而始终保持着靠近社会的中心。第二,虽然很多美国人去教堂做礼拜,但那已经
不是像中世纪的欧洲人一样,是去忏悔和寻求拯救了;而是去寻求对“美国的生活方式
”的集体认同。“大部分美国人往往将宗教主要用于社会目的而不是宗教目的,他们在
自己的宗教中找到了彼此间的共性,在他们的信仰中,为美国强调的睦邻、自助、个人
主义、辛勤劳动的价值标准找到了理由。”23
四、新教伦理产生了资本主义?
是工商业者们的经营盈利活动,导致了其对自身伦理正当性的社会要求(正如传统社会
中的特权阶层,要通过宗教寻求自身统治特权地位的伦理正当性证明一样),从而导致
了对加尔文教的普遍接受、赞同和推崇;还是反过来,是这种新的伦理性宗教,促进乃
至决定了资本主义工商业活动的发展,这是一个长期争论不休的问题。
显然,当加尔文教获得广泛传播和接受以后,其对资本主义发展有着直接的促进作用,
其突出表现在:通过工商业活动赚钱盈利成为天经地义的事情,成为在道德上值得肯定
的事情,成为在社会上公开的、得到公认的、合法合理的事情。想想传统基督教对工商
业赚钱盈利活动的贬斥和压制,就可以知道工商业者们为何那么欢迎加尔文教。“伴随
着站在上帝无上荣光面前的意识,伴随着确切地被上帝祝福的意识,那些市民阶层的工
商业者们······能够听从自己赚钱盈利的欲望去行事了,而且感到他是在完成一
种责任。”24 正因为加尔文所主张的新教认为“作为天职的工作是获得荣耀的唯一手
段,”25 所以,“只有通过完成作为天职的职责才能进入上帝的天国的观念,是多么
强有力地推动了在资本主义生产意义上的生产力的提高。”26
为了强调加尔文教对欧洲资本主义产生的至关重要的作用,韦伯还分析了其他宗教。他
认为天主教、印度教、佛教、孔教、伊斯兰教等,都对资本主义发展起着阻碍作用,很
可能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资本主义在世界的其他地方没能出现。
对于韦伯的这个观点可以提出一些反对意见。
第一,世界上第二个资本主义国家、工业革命的发生地——英国,奉行的国教就不是加
尔文主义。而且从今天看,资本主义在世界各地都在发展,但却没有几个国家在奉行加
尔文主义。也就是说,没有加尔文主义的新教,资本主义同样可以在一个社会体中发展
出来。但是我们也应看到,在这些社会体中,虽然可以没有加尔文主义,但一定会有为
资本主义的盈利活动正名的其他主义出现,这些主义虽然会在内容上和加尔文主义相差
很大,但在“为资本主义的盈利活动正名”这一点上,一定和加尔文主义相似。
第二,很多社会体都发生过工商业者的盈利活动,伴随着这种活动,都出现了一些类似
加尔文主义的社会观念,但不一定导致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比如,在明清时期的中国
,工商业的经营盈利活动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虽然那时中国的工商业者没有听说过加
尔文教,但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商业道德,比如对勤俭、守信的推崇,对商人社会价值的
一定程度的肯定,认为经商同样是一种“事业”,甚至是一种“创业垂统”的事业——
这四个字在中国历来是被用于形容帝王的,这些都和加尔文主义有相似之处。余英时在
《中国近世宗教伦理与商人精神》一书中对此有详尽的论述。
在引证大量历史文献的基础上,余英时指出:“韦伯论新教伦理有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首推‘勤’与‘俭’两大要目。在中国文化传统中,勤俭则是最古老的训诫。···
···到了明清时代,这种勤俭的习惯便突出的表现在商人身上。······在明清
商人伦理中,‘诚信’‘不欺’也是占有中心位置的德目。韦伯在《中国宗教》一书中
特别强调中国商人的不诚实和彼此之间毫不信任。他认为这和清教徒的诚实和互信形成
了尖锐的对照。······韦伯的说法大有商榷的余地。······以十六至十八
世纪的情形而言,中日研究者几乎异口同声地肯定了中国商人的诚实不欺。·····
·韦伯不能直接利用中文材料,所以这一层可不深究。······明清商人的勤俭持
家究竟是出于哪些动机呢?以世俗动机而言,中西商人大概相去不远。甚至中国人所谓
‘为子孙后代计’的观念在西方也并不陌生。更值得我们重视的倒是超越性的动机。明
清商人当然没有西方清教商人那种特有的‘天职’观念,更没有什么‘选民前定论’,
但其中也确有人曾表现出一种超越的精神。他们似乎深信自己的事业具有庄严的意义和
客观的价值。······(一历史文献称一位商人‘创业垂统’)此处用‘创业垂统
’四字实在非同小可。这四个字从来是开国帝王的专利品,现在竟用来形容商人的事业
了。这一新用法所反映的社会心理的变化是不容忽视的。······商人也发展了高
度的敬业和自重的意识,对自己的‘名’、‘德’看得很重。”27
余英时论述的中心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