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正义、物质财富的
分配无关。”7接着,他写了《杀人行劫的农民暴徒》的小册子,呼吁:“任何人都要
服从上面的权利。”他号召人人起来把这些反叛的农民斩尽杀绝:“在暗地里或者公开
场合揍打、绞死或者刺死他们,让他们记得没有任何东西比反叛者更有毒、更有害和更
加像魔鬼。”8
所以,新教的思想与中世纪传统基督教思想的共同点,较之与近代思想家的共同点要多
得多。他们提出的问题、采取的方法,基本上都是中世纪的,不是近代的。第一,和传
统基督教一样,新教也是同意文化必须统一在基督教的感召和调节下这个观念,新教从
未设想过存在一种世俗文化,在那里哲学、科学、文学和艺术各自成为一个独立的领
域。第二,在教会与国家的关系上,新教也是从未设想过政教分离。第三,新教也是认
为:人们必须具有统一的教理和教规,决不允许今天我们所习惯的心灵自由。所以在新
教统治的地区,同样对被自己认为的异端进行镇压:异见份子在加尔文控制的日内瓦被
烧死,这被日内瓦人看作罪有应得;美国的清教殖民地为了保持信仰的统一,鞭打贵格
派和浸礼派教徒,然后把他们驱逐出境;托马斯·莫尔发表《乌托邦》,他设想和憧憬
一个宗教信仰完全自由的社会,没有人会为信仰的不同而遭受苦难和惩罚,但他在清教
的英国被处斩首,因为他不承认英国国王是英国教会的最高首脑。9
上述新教与传统基督教的这些共同点,与中国古代的儒家思想同样有很多相通之处,或
者我们可以这样假设说:在一个农业文明的社会——比如罗马帝国和西方中世纪,比如
中国古代,人们之间只能依靠涂尔干所说的“机械团结”的方式团结和组织起来10;那
么,官方为了社会的统一、团结和安定、长治久安,就必须创造或者抓住某种思想体系
作为官方的意识形态——比如罗马帝国的国教、西方中世纪的基督教或者中国古代的儒
家学说;然后,官方就要用自己的政治力量,保证政教合一(在对百姓进行现实和思想
上的统治方面),保证用这一思想体系进行文化统一、思想统一、信仰统一。
不仅是欧洲和中国的农业文明是这样,在古代阿拉伯和古代印度,伊斯兰教和印度教具
有同样的社会性质和社会功能。
要理解新教思想为何在当时的欧洲获得广泛欢迎,我们就必须了解当时的欧洲现实。
第一,这一运动是对天主教教会对社会财富巧取豪夺的一场反叛。当时的教皇和主教们
过着王侯般的豪华生活,低级教士则常常开设旅馆、赌场和进行其他的营业;而在出售
教职上更是弊端重重,教职总是出售给出价最高的人,据估计,教皇利奥十世出售了两
千多个教职;教会普遍用自己把持的宗教权利为自己谋利,教士们为他们执行的宗教仪
式收取昂贵费用,而且还进行宗教特许,即只要交钱就可以免受教会法律的束缚,比如
只要交一个金币,嫡亲中表之间就可以通婚。直接导致新教改革的则是教会出售赦罪券
,教会声称:购买了赦罪券后,购买者在现世和死后的罪过都可得到赦免。路德对此义
愤填膺,他说:“教皇今天比最富有的克拉苏家族更富有,为什么他不自己掏钱来盖圣
彼得教堂,而要向穷苦的信徒伸手呢?”11
第二,这一运动符合当时的民族国家兴起的需要。民族国家兴起这一政治态势的发展,
必然要求、而且能够把教皇看作是一个“外人”,不想让这个“外人”再来干涉自己的
事务。新兴起的专制主义的国王们要求自己在国内的绝对权威,而且,他们希望不再让
教皇在自己的领土上征税,希望自己能对教会财产征税,甚至攫取教会的财产。所以他
们倾向于支持路德的思想。
第三,新教改革去除了很多传统基督教中愚昧、形式主义的成分,使其能适应文明程度
已有提高的欧洲人的需要。
罗马教会不同意新教的观点。面对新教的挑战,他们在16世纪中叶召开宗教会议,坚持
认为教会拥有在解释圣经上的决定权。以后虽然又不断经历各种挑战:哥白尼、布鲁
诺、伽利略的天文学,培根的经验论,英国的自然神论,法国的自然主义,公开的无神
论,达尔文的进化论,对宗教的客观的社会学研究,等等,但罗马教会并没有动摇和妥
协。在1864年教皇颁布的《邪教提要》中,列举了80种邪说,包括:泛神论、自然主
义、唯理主义、信仰淡漠主义、放任主义、共产主义、自由教士会、政教分离说、现代
自由主义邪说、关于基督教伦理道德的邪说、关于教皇世俗权利的邪说,等等。并宣称
:教皇乃最高权威,是永远不会错误的。从罗马帝国后期到中世纪的中期,传统基督教
在欧洲占有绝对优势,反对者寥寥无几,所以不需要建立宗教裁判所;可到了中世纪末
期,异端份子到处出现,罗马教会就建立了宗教裁判所,用火刑的方式来维持思想的统
一。
较量的结果是:新教以其摆脱罗马教会思想桎梏的精神,以其对罗马教会盘剥腐化的反
抗,以其对民族国家兴起的迎合,在欧洲获得很大成功:法国、苏格兰、瑞士、尼德兰
以加尔文思想为国教;德意志和斯堪的纳维亚各国则以路德的思想为国教,英国的国教
是一个模糊不清的混合体,但大体上可以归到路德的思想体系中;由罗马教会所坚持的
传统基督教只在意大利、西班牙等几个国家仍占统治地位。
16世纪既是宗教改革的世纪,又是战乱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