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是耒耜和钁二者的复合。因此可以假定,先有的钁,然后才设计出来犁。 前面说过,那个时代的农业劳动,主要是播种和收获两项。以上都讲的是开地的工具,至于收获,好像一直是使用的石镰和蚌镰,没有什么变化。收获之后,自然还有个整治加工的过程,大约很早就制作出来杵臼。简陋杵臼已有出土。这种器具在长时期内也没有什么改变,原因显然是在这方面没有什么新的要求提出来。 二、适于旱地农作的农具之初步发展(公元前10至前4世纪) 随着周族的统治的建立,在农业方面出现了新的情况。首先是农耕区显著地扩展了,而这一扩大了的农耕区基本上是在比较干旱的黄河中下游各地。在这一地带,发展起来的耕种方式是一种旱地农作,而农具方面的演变自然是与之相配合的。 耒耜仍然是主要的农具。《诗经》里面只提到“耜”而不见“耒”,却不能据以证明其时耒已绝迹,可以认为,诗人只是“耜”字来代表这个农具而已。更重要的是这种工具的形制显然有了改变,而且像是在不断变化之中。徐中舒氏指出,耒的演变是由木制而金制,由歧头而平刃,由平首而空首。所谓“金制”就是入土的前端部分改为金属的。所谓“平首”是工具的端部那块金属刃片,上边中间突出,为的是缚在木柄上面,后来这个突出部分由平片变成一个空槽,这在古书中称为“銎”,把木柄头插进里面,就比缚扎牢固得多了,这样的空槽就叫做“空首”。所谓由木制改为金制,从发展的过程来推想,未必一上来就是前端刺土部分由原来的木质直接改为全部金属,而大约是由于金属材料还不够多,只把一个金属的套刃装在木质尖端的上面。后来犁的演变就是有这样一个过渡阶段,那种套刃称为“犁錧”或“犁冠”,已有不少出土,可资参证。不过有人把1950年河南辉县出土的战国时代的“V”字形铁器认作“耜冠”,却未必是。那件东西的前端两侧线几乎是成直角,说它是“犁錧”比较更为可信些。由一个人之力运用的耒耜,其尖端应该是个锐角,这是需要顺便一提的。总之,经过这样加装套刃,工具的效用就提高了许多。以后随着铁这种原料的增多,大约这种加装套刃的办法也就逐渐消失。与此同时,耕具的柄也朝着弯度越来越合理的方向改进,就像《考工记》里所说的那个样子,刺土翻土时,人的身子不必过于弯屈,因而可以减小疲劳。 讲过耒耜,再来谈犁。如果说,商代是否已经开始用犁,现在还不能完全肯定,那么在周族建立起统治之后,在农业生产上使用这一工具好像就有了条件。这样说的根据是,像《考工记》里面的耒耜,柄是弯曲的,除了可以减少人的疲劳之外,也是为了使前端入土部分更向与地表平行的方向转变,这样发展下去,就会演变出犁这样一种新型的耕具来。当年周族从关中根据地向外发展,是采用的武装开拓的方式,所凭借的经济的力量就是开发新的征服区,推广农耕事业。扩展农耕区,不能没有有效的开垦工具,即使不是那个时候才制作出来的,至少也是得到了一个积极推广的机会。最早的犁可能主要是一根稍粗而坚实的木棒,前端斫得像尖刃的样子,或者再装上经过打磨的石的、蚌壳的或其他锋利的犁头,另外再加上一根拖杆作为犁辕,这就大致有了个犁的形式。这样构造极为简单的犁由牛来牵引,用于开垦荒地,在那个时代应该说是很有效率的它和钁一起,在扩大耕地面积的事业中,发挥过不小的作用。大约到了春秋时期,犁的使用就逐渐普遍起来。 耒耜这样的耕具,从正面看,很像后来的直柄的铁锹。前面讲到的铲,形制也有些类似。《诗经》里面有一种名叫“钱”的另一种农具,过去对它有两种解释,有人说是铲,有的又说是“锸”,在其他古籍中也作“铫”、或“*[庣+刂]”,或“疀”,(“*[庣+刂]”或误为“*[庣+斗]”,“*[庣+斗]”是量具)也就是后世所谓的“锹”。铲和锹的样子是有些仿佛,但功用不同,后者可以深掘入土,前者则宜于平推,考虑到今天的锹,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挖锹”,同“锸”一样,一类称为“平锹”或“撮锹”,用时平推,与铲相似,这就难怪对“钱”有那样不同的解释了。看来《诗经》时代的“钱”,可能是样子既像铲,又像锸,而兼有锸和铲的功用,也许是比较更接近于锸。顺便一提,从前几年湖北古矿冶遗址和长沙马王堆西汉墓出土的木臿来看,那时的臿的刺土部分是空而长的,显然是为了易于人土。现在有的地方有这样的铁锹,江苏的所谓“江北铲”就是一例。从另一个角度来思索,在各民族的历史上,几乎都有一个把主要农具当作货币使用的时期,中国通称货币为“钱”,也许就是导源于此。杨宽氏以为,周代中原的“布币”,无论其为“空首布”、“方足布”、“圆足布”、“尖足布”,大体都作铲形。其实如果说都作锸形,也许更恰当些,因为锸或锹作为农具当时功用比铲要大,“钱”那种农具大概是比较更像锸。后来元代王祯作《农器图谱》,把“钱”列入《钱鎛门》归到“薅器”之列。其实这种农具早已不见了,王祯只是揣度它“似锹非锹”,又说“钱特铲之别名”,而所绘的“钱”的图样,与“臿”(锸)也并没有本质上的出入。其所以如此,也可以这样来理解。似乎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