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管理论文公共政策
   略论中国的管理问题      ★★★ 【字体: 】  
略论中国的管理问题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2-04 23:10:47   点击数:[]    

[本篇论文由上帝论文网为您收集整理,上帝论文网http://paper.5var.com将为您整理更多优秀的免费论文,谢谢您的支持]中国的管理问题,有中国自身的特色,与西方国家有着巨大的差别。对管理进行科学研究,在大工业发展的基础上建立管理学,是发达国家在自由竞争发展到垄断阶段的社会产物。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管理学诞生在西方,扎根于工业社会的土壤。中国历史上虽然不乏有对管理问题的精辟见解,但却没有诞生出系统完整的管理思想,特别是没有泰罗式的实验科学方式的学科建树。因此,中国的管理学科建设,不但有必要,而且必须借鉴发达国家已有的管理学成果。

然而,由于中国没有经过严格意义上的资本主义洗礼,本身具有深厚的封建文化传统,在借鉴资本主义国家的管理学方面,具有本能式的排异反应。随着中国向现代化的迈进,管理学的研究和应用在中国迅速展开,大量西方的管理学著作进入中国,这对中国管理学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但是,异体移植的排异反应,也使中国的管理学科的建设出现了一些问题,大有淮南橘枳的味道。管理学的学术研究,颇有点引进驴子的黔人色彩。国人往往偏爱能吃掉驴子的当地老虎,而对不服水土、在黔无所用的驴子不屑一顾。而且由于中国的国情,使西方的管理思想和技术有不少成了“屠龙术”,偏于学理探究而缺乏实用价值。因此,探讨中国的管理问题,正确认识中国特色,从中国自己的国情出发培育自己的管理理论、管理人才,直至形成自己的管理文化,是中国管理学界的重大课题。

一、 社会与文化对管理的影响

由于社会组织、文化传统、大众心理等方面的差别,中国的管理与西方的管理有着巨大的不同。有的学者,已经从某些角度注意到了这种不同。例如,《中外企业家失败比较》一文[1],就从管理者角度探讨这种不同。该文虽然讨论的是作为管理者的企业家,但实质涉及到了社会背景、组织模式和思想文化方面的差异,对探讨中外管理的不同有着一定的参考价值。

1.社会组织的影响

中国的管理,产生于自己的社会组织,这种组织的基本形式,在古代,就是家族和血缘团体,在当代,就是“单位”。

中国的社会组织,一直未能斩断其与家族以及血缘结构的关系,古代自不待言,民国的“四大家族”、各种派系,无不具有浓厚的家族血缘色彩。当代的“单位”,如果撇开其他因素单单从组织结构分析,其实质就是家族血缘组织的同构放大。从企业中强调“爱厂如家”,到对政府官员沿袭不绝的“父母官”称谓,都反映了这一同构性。单位的成员如同依赖家族一样依赖单位,一切都要依赖“组织”。单位和家族的同构,使中国的管理者面临的是一种未经工业化洗礼、未剥掉温情脉脉面纱的组织环境。正由于这种同构,在中国各式各样的组织里,绝大多数管理者并未经过严格的现代化组织管理训练,只要具备了一个好“家长”的素质,就完全胜任管理需要。极少数掌握了先进管理理论、技术和方法的先进分子,也会在实践中发现自己所掌握的所谓“科学”没有任何实用价值,不要说相信西蒙、杜拉克会处处碰壁,就是相信泰罗、法约尔也会无用武之地,只有向传统的“治术”靠拢才是唯一可行的现实选择。

在这种组织环境中,中国的管理始终以社会中固有的习惯方式为主。所谓以《三国演义》治理工厂,以《论语》指导国家,以《孙子兵法》从事经营,就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种传统惯性。在这样的组织环境中,即使“引进”了一些新的思想和方法,也无法跳出“中体西用”的框架。对杜拉克的引进以及“目标管理”在中国的实施和变味,使中国的目标管理远远离开了杜拉克的思路,就是这种“中体西用”的典型表现之一。但是,现代化的需要,使管理的改革到了非重视不可的地步。于是,现代和传统的杂交造就了中国管理的独有特色。有的学者把这种特色形象地称之为“管理青春期”[2]。尽管提出这一观点的学者仅仅把“管理青春期”放在私营企业范围内予以考察,但仔细分析,从政府组织到国营企事业,虽然其“年龄”已不算短,却没有经过由自然经济社会、计划经济社会向市场经济社会的“蛹变”,在建设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政府和国企,都没有渡过这种“管理青春期”,与私营企业相比,它们存在着同样的问题。

在现代化过程中,这种“管理青春期”已经与现代化产生了尖锐的冲突。由于社会组织(包括政府、事业、企业)存在着传统化与现代化的交织,因而管理也存在着家庭化与专业化的矛盾。中国现存的各种组织,既有传统因素,又有法理因素,更多的是在法理因素形式下蕴藏着传统因素的内容,在规章制度支配下依赖人情关系运转。这种尽管没有成文规定但却渗透于组织机体的血缘、亲缘、地缘(或变相的宗法关系),使宗法式管理行之有效。如走后门,找关系,或者以父子同构的上下级关系形成准血缘,以人情送礼关系建立准亲缘,以校友会、联谊会等关系组构准地缘,等等,都是实际管理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东西,“公事私办”成了普遍法则。凡是在中国能够取得一定成功的管理者,无不深知其中的奥妙,以至民间有“关系就是生产力”的说法。而用于建立关系的寻租费用,仅公款吃喝(不包括私费)一项,90年代中期就达每年300亿元,据估算现在每年为1000亿元左右。

但是,中国社会毕竟发生了变化,“单位”毕竟不同于“家族”,国家和社会向市场经济的转轨,政府职能的转化,以及实现管理行为法治化的要求,已经超出了传统型官员的经验和能力。国家的社会服务职能的迅速扩展,使习惯于老一套的管理者捉襟见肘。民众自主意识的增强,纳税人概念的建立,使熟悉管制方法而不熟悉契约方法的领导人难以对付。特别是在经济领域,企业的规模会超出管理者的负荷能力,企业面对的市场环境会使管理者的官员习惯不再适应,现代管理的要求会使管理者经验积淀和知识准备呈现严重不足。因此,如何在社会转型时期同步实现管理转型,使管理者不但适应社会需要而且能够促进组织的转型,是中国管理学科建设的一个重要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的变化程度,特别是社会组织的变化程度,超出管理者再学习的速度。专业化的技术人员(不是专业化的管理人员)开始在各类社会组织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技术治国”已经成了官方的权威导向。但是,多数技术人员仍在传统型的管理人员手下讨生活,“外行领导内行”的问题日趋严重,而作为管理人员的外行,缺乏向内行转变的动力,选拔管理人员的天平仍侧重于政治而并非管理。在这种情况下,专业人员对科学和技术的忠诚,会造成对家长威望的挑战,削弱人身依附式的忠诚。如果管理人员不能及时转化,有可能会造成严重冲突,甚至爆发某种管理危机。

随着国家向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组织的信息不对称日益严重。特别是在企业,那种长期稳定、规模大致不变的单位越来越少,而迅速扩张或迅速萎缩的单位越来越多。伴随企业扩张,信息量以几何级数倍增,而且替换速度越来越快,变化更为复杂,加上信息本身的专业化,使过去适应计划体制的管理人员难以对付。而管理人员的无能,加上技术人员乃至普通员工对上级传统式忠诚度的递减,使信息扭曲(即欺骗)不断发生,管理者缺乏改进信息传递的法定权力框架,而其核心人物的人格魅力则在不断递减,行为上的无能和决策失误的增加,又使管理集团的凝聚力下降。体制的转换使利益成为企业最主要的动力,一旦有某个企业取得了市场上的成功,也会出现与成功伴随的利益冲突的加大。因此,管理由亲属化向专家化的转变,对企业监督由宗法化向市场化的转变,是一场痛苦的权力转移。其转移充满风险且极不确定。

处于转型时期的中国,管理者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已经成为改革成败的关键。在这一转变面前,有不少管理者,包括取得了很大成功的管理者并不清醒,那种

[1] [2] [3] [4] [5] [6]  下一页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从个人理性到集体理性——对管理核心问题的分析

  • 下一篇文章:当前我国公共领域的特征分析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略论中国的管理问题”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略论中国的管理问题”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公共政策:谁之政策?何种政策?
  • ››公共行政的管理主义―反思与批判
  • ››略论中国的管理问题
  • ››经验与理念——当前全国社区建设的...
  • ››现阶段中国城市社区管理组织路径的...
  • ››旁听、听证与公共政策民主
  • ››当前中国价格听证:基于结构和制度...
  • ››全球化与公共行政
  • ››网络环境下地方社科院图书馆文献资...
  • ››正与负:新的著作权法对图书馆之影...
  • ››略论中国地主制经济
  • ››略论中国虚拟企业的发展
  • ››略论中国的管理问题
  • ››略论中国洞经音乐的起源及流变特徵...
  • ››略论中国古来农具的演变*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