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社会学论文农村研究
   略论中国古来农具的演变*      ★★★ 【字体: 】  
略论中国古来农具的演变*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1-11 15:12:52   点击数:[]    

国新石器时代的农业生产是否就已经需要犁,这还是需要研究的。不久以前,内蒙古昭乌达盟阿鲁科尔沁旗德博勒庙区出土的新石器时代的石犁,使人不无怀疑。诚然,西拉木伦河流域的自然条件,确是宜于发展种植业的。但也很难设想,在那样远古的时代就已经有了必须使用犁的种植业。浙江杭州水田畈遗址发现的石犁虽然比较可信,但考虑到大约一千年之后,到了西汉时代,那一带还是“火耕水如耨”的状态,它的可信程度还应该说是有限的。再说耒和犁都是耕具,从未耕演变而为犁耕,其间总还应该是有一个过程的。

  刘仙洲先生说,由使用耒耜的间歇动作发展而为连续运动就是犁耕的开始,而这是耕作方法上的一个极大的进展。这话是很对的。可是耒耜的前端刺土部分与地表是接近于垂直的,要说这样的耒耜一次刺人土地之后,由另一力量用绳拖着向前,就能不间歇地向前耕开土地,这是不可思议的。由耒耜发展而为犁耕,问题主要不是在于前后两个劳动者是面对面还是共朝同一个方向,而是在于破土的器具的尖端与地表基本上是垂直的还是平行的。只有二者成为接近于平行的状态,才能做到不问歇地或持续地本土破土前进。清朝阮福的《耒耜考》记述贵州苗族农民用绳拖耒耕地,明说是“一人在后推耒首”,那显然是耕者大弯着腰,把持着耒的接近尖端部分,那正是为了使尖端刺土接近于与地表平行。此外阮文并没有说这样就可以不问歇地前进。实际上恐怕还是不免要间歇,不过那是由于使劳动者每前进一小段,就能缓一口气才行。无论如何,要说后面一人直着身子秉耒,前面有个人用绳拖了耒柄(即便是绳子缚在耒柄的下端),这样就能产生“犁”的效果,那是必无之理,是不可想像的。刘仙洲先生讲到一人扶耒,另一人在前面拖的耕法,就指出,“后面的一人把耜刃稍稍放平,稳定地扶持着耒柄”。讲到犁耕时又说,“为了使原来耒耜刃部便于向前插入土壤,不能不改变方向把它平装在一个便于人扶的犁柄,……”。所说的应该就是这个道理。向犁耕过渡中,在耕具的使用上最重要的一点是刺土的尖端必须改为与地面平行或接近于平行。1958年农业部编的《农具图谱》(第一卷)中的“都匀犁”,可以视为最简单而又最基本的犁的构造形式。或者说,由“耒”变而为“犁”,在耕具的构造上主要是由原来的尖端刺土部分与柄二者大体上的一条直线变而为两条相交的直线,而主要的是“犁底”或刺土尖端与地面平行或接近于平行。这可以说是耕具制作上的一次质的变化。至于前面的牵引力是出自人还是出自牲畜,那只是在耕法上才是重要的。刘书引载 R.P.HOMMEL《CHINA at WORK》一书的山东的《人犁图》,在这一点上表现得很清楚。扶犁的人也还是大弯着腰。

    当然应当想到,远古时代的耕不过是开出一条很浅很细的沟,然后在沟里撒播种子,这实在说起来只是播,而算不上是耕。特别是,如果是松软的沙性土或熟土,一人扶耒,前头有个力量拖着走,这也还是可以的。意大利POHTEDI SAN ROCCO出土的新石器时代石刻,就有用马拖了掘棒耕地的形象。日本人译为“牵引作条棒”,所谓“作条”,就是耕开的沟成行,恐怕那个时候还谈不上什么“行播”。那好像只是因为牲畜比较容易得到。畜力想来不会怎样发挥出来,仍只是把土地的表皮稍稍松动一下而已。因为不是真正的“耕”,所以不能说它是“犁”。

    一提到这样的耕法,常常是联想到后来的那种所谓镪犁(或抢犁)。应该指出,像不久以前山西东南部还常见使用的那种耕具,虽其名称是“犁”,其实只是一种变相的耒耜,因为它的破土运动仍然是间歇的。此外还必须想到,使用镪犁的两个力量,都是直接用到刺土反土上面,反之,犁之破土前进,则是专靠前面的那个牵引力,而后面扶犁的人只是管扶持和调节入土的深浅。顺便一提:镪犁的前面是一根木质的拖杆,这比绳索更为合用。假如最早设计出来的犁是由人来拖引的,那么用来把这拖引的力量传达到犁身上的,更可能是一根木质的拖杆,而未必是绳索。

用人来拖犁,就是所谓“人耕”。这种耕法,从古至今一直是有的,不过都像是出于不得已,正规的办法还是“牛耕”。牛之被驯化,显然是在犁出现之前。有人说,商代已有牛耕,看来商代是否已有牛耕,判断这个问题的依据不在于当时已否实现了“服牛”,而是在于是否存在必须用犁的客观条件。如果耕种还处于原始“穴播”的阶段,耒耜可以完全胜任,犁是不需要的。实行犁耕说明耕法上的一次重要的改变,那就是整块土地普遍破开翻动,而不再是仅仅松动单一的用来播种的穴。可以相信,商代,至少是商代后期,已经是越过了这个阶段,因此,犁在商代已然出现也不是完全不可能。这还有待今后考古研究方面提出确证。不过最早的犁好像主要还是用于开垦,因此设想,它之显示功用主要还是在那个时代以后。如果是先已有了钁,那么犁的出现也许还要晚些,因为钁就可以担负起开垦的任务来的。还有,犁是破土工具,功用和耒耜一样,也可以说它是耒耜的直接发展。可是用犁是向前进,用耒耜开地,人却要逐步向后退,就这一点来说,犁和钁又是相同。这样看来,犁也可以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我国历史上的土地利用*

  • 下一篇文章:古代江南地区圩田开发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略论中国古来农具的演变*”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略论中国古来农具的演变*”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新形势下村委会成员竞选应注意的几...
  • ››西部农村留守妇女婚姻稳定性及其影...
  • ››城乡劳动力流动及其对农地利用影响...
  • ››中国城乡劳动力流动对婚姻稳定性的...
  • ››农村土地使用中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 ››中国新农村建设模式研究综述
  • ››抓好农村信访是构建和谐乡村的关键...
  • ››完善民族乡村治理的路径:基层行政...
  • ››我国农村社会保障模式的选择
  • ››从文化的视角看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
  • ››略论中国地主制经济
  • ››略论中国虚拟企业的发展
  • ››略论中国的管理问题
  • ››略论中国洞经音乐的起源及流变特徵...
  • ››略论中国古来农具的演变*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