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刘翠溶的南方15家族57.9%的平均守寡率,但也还合理。值得注意的是元配45岁以上的守寡人数少于45岁以下者,与南方诸家族情形完全相反,只有继室是45岁以上组大于以下组。如果不是因为有大量无法归属的数据存在影响了计算精确的话,则首要的一个原因可能是,复彦房未成年男性的死亡率较高,这对元配45岁以下守寡比例较高是有影响的。而且刘氏的45岁以下组只包括20到44岁的妻子,没有计入事实上并不算少的20岁以下的寡妇(如上面提到的童养媳中的一些人及其他低龄妻子)。复彦房元配中20岁以下的寡妇为43人,占总数的6.07%,减去她们后差距就有所减少(46.61对33.90变为40.54对33.90)。从理论上说,该房妻子的平均寿命是47.04岁,丈夫的平均寿命为42.84岁,由于妇女婚龄偏低,夫妇之间有约5岁的年龄差,故妇女37岁时就有极大的守寡可能性,所以45岁以上者守寡比例有限。
另外从总体上看,随着婚姻次数的增加,续娶配偶守寡的比例也有所提高,这显然是因为继妻与丈夫的年龄差越来越大的缘故。
再看醮出。复彦房共有元配女子235人醮出,是所观察的元配寡妇总数的33.19%。即是说,大体上守寡的元配里面,每三个就有一个改嫁。而在总体上,大约每四个寡妇会有一人改嫁。所以,宋代以来理学家们和政府努力提倡的极度贞节观,在赣中农村和许多地方一样,实际上并未能成为支配的观念。当时流坑的一位士人说:“守贞难得三从,自是经常;逐物易移再醮,亦属权变。与其淫奔而玷户,不如改节以栖身”[11],这很可以说明当时社区精英们对此也是持宽容态度的。当然,流坑至今还能发现一些清代官员表彰节烈女子的牌匾,族谱里面也不乏类似的文字和榜样,但这种极力的赞美与提倡,恰恰说明当时社区中大量存在的,其实是相反的事实(复彦房谱的《贞节传》收入33人,仅占妇女总数的1.21%而已)。
再一个明显的情况是,45岁以下寡妇改嫁的比例远远超过以上者。表中元配是15倍,继室则是8倍。计算两组寡妇改嫁的比例(醮出人数/守寡人数),45岁以下组为26.05%,以上组则为2.32%。前者也是后者的11.23倍。因为有大量不详归属于何组的寡妇和醮出者,这两个比例肯定都偏小。如果将不详归属的寡妇按1:1分到两组,即使按照2:1的比例分配不详归属的醮出者,45岁以下者仍将达到43.83%,以上者则为17.97%;如按3:1分配醮出者,这两个数字则为46.60%和11.89%。可以认为,复彦房的妻子如果不到45岁死去丈夫,近半数甚至更多会改嫁;以上组就少得多,最多不会超过20%。
通婚圈与配偶家庭地位
关于流坑董氏的通婚圈,江西师大的梁洪生先生曾经根据流坑部分族谱做过研究[12]。 所以本文讨论这一问题,是在他的基础上进行的,重点是增加一些方面的统计和对照他的工作,进一步加以讨论。
表五 流坑董氏复彦房通婚姓氏统计(婚入) ───┼───┬───────┬───┼───┬────── 序 号│姓 氏 │ 数量 比例(%)│序 号│姓氏 │ 数量 比例(%) ───┼───┼───────┼───┼───┼────── 1 │王氏 │ 418 15.29 │ 11 │吴氏 │ 87 3.18 2 │陈氏 │ 290 10.61 │ 12 │邱氏 │ 80 2.93 3 │曾氏 │ 280 10.24 │ 13 │罗氏 │ 65 2.38 4 │丁氏 │ 132 4.83 │ 14 │袁氏 │ 61 2.23 5 │张氏 │ 128 4.68 │ 15 │周氏 │ 48 1.76 6 │黄氏 │ 125 4.57 │ 16 │邓氏 │ 44 1.61 7 │李氏 │ 112 4.10 │ 17 │胡氏 │ 38 1.39 8 │刘氏 │ 99 3.62 │ 18 │谭氏 │ 38 1.39 9 │谢氏 │ 96 3.50 │ 19 │徐氏 │ 32 1.17 10 ┤杨氏 │ 91 3.32 │ 20 │何氏 │ 24 0.88 ───┴───┼───────┴───┴───┴────── 总 计 │1771 64.78 517 18.91 ──────────────────────────────
表六 流坑董氏复彦房通婚姓氏统计(嫁出) ───┬───┼───────┼───┬───┬────── 序 号│姓 氏│数量 比例(%) │序 号 │姓 氏│数量 比例(%) ───┼───┼───────┼───┼───┼────── 1 │王氏 │213 16.99 │ 11 │邱氏 │ 31 2.74 2 │陈氏 │123 9.81 │ 12 │李氏 │ 30 2.40 3 │曾氏 │104 8.29 │ 12 │吴氏 │ 30 2.40 4 │丁氏 │ 84 6.70 │ 14 │袁氏 │ 29 2.31 5 │谢氏 │ 50 3.99 │ 15 │游氏 │ 21 1.67 6 │张氏 │ 49 3.91 │ 16 │胡氏 │ 17 1.36 7 │黄氏 │ 46 3.67 │ 16 │徐氏 │ 17 1.36 8 │刘氏 │ 36 2.87 │ 18 │邓氏 │ 13 1.36 9 │杨氏 │ 35 2.79 │ 19 │周氏 │ 12 0.96 10 │罗氏 │ 34 2.71 │ 20 │彭氏 │ 10 0.82 ───┴───┼───────┴───┴───┴────── 总 计 │774 61.72 210 16.02 ───────┴────────────────────── 复彦房娶进女子与女儿所嫁姓氏极其近似。前十位中有9个相同,而且位次和总比例也很接近。前二十位中则有18个相同,即90%保持一致。这说明,该房无论嫁娶,通婚对象均很一致,而且主要是固定在一二十个姓氏上(按:通婚姓氏总数为107个)。这种通婚对象的相近有诸多原因(详下),其中亦包括“亲上加亲”的传统习俗,以及在社会交往较少的情况下出嫁女性在助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