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社会学论文农村研究
   江村发展及其背景(1957年6月—1965年)(二)      ★★★ 【字体: 】  
江村发展及其背景(1957年6月—1965年)(二)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1-11 15:08:15   点击数:[]    

[本篇论文由上帝论文网为您收集整理,上帝论文网http://paper.5var.com将为您整理更多优秀的免费论文,谢谢您的支持]  五

1961年3月,吴江总结1958年公社化以来刮共产风的情况,主要有下列几个方面:

(一)为了发展公社经济,过高地要求社有经济占社、大队、小队总收入的30%左右,要求公社办工厂,连畜养场地也一定要养二千头大猪。因而,平调大队的土地、劳力、资金、工具、生猪,还拆用了大量民房等。桃源公社,原以万头羊驰名,但县里平调1 300多只羊支援别的公社,公社又从社内大队平调400多只羊到繁殖场,大队又调小队的,以及拿社员的羊灰、羊草不给钱等,以致桃源公社到1960年底只有5 000只羊,减了7000多只羊。还有的公社为了办蚕种场,逼一个自然村的二十户社员搬家,社员在迁走之前,把门窗全部卖掉,含泪而去。

(二)水利上无偿平调器材和劳力,动辄组织大兵团作战,调用非受益单位的民工,有时仅付食费,不付工资,有时什么都不付,要社员自带饭来。又无偿抽调耕牛、农船以及青壮劳动力到菀坪公社低产大队安家落户。但这些2 100个劳动力的年收入低于原有大队,还得由原大队补足等,更加增加了矛盾。又在大搞“丰产方”中大肆平调别地劳力、工具和肥料,并且不顾他人。群众讽刺说,“后进支援先进,标兵队变成调兵队”。如此等等,不一而足。因此,群众劳动时磨洋工,还怕船只被调,将新船沉到河底“藏”起来,称为“潜水艇”,水车破坏更为严重,烧的烧,卖的卖,坏的坏了。

(三)在上述严重情况下,经营管理更加混乱。特别是体制乱变,影响更大。如八都公社大队、小队的体制一年三变,东风大队由历史上不和、穷富悬殊的三个大队合并而成,水稻单产从639斤下降到302斤。又有小队食堂有300多人吃饭。大队、小队干部也随便调动。某大队十三个小队长都不是本地人。有个小队长被调了三次,群众叫他是“三上三下干部”。干部经常调动,抱有临时观点,不负责任,生产就搞不好。

评工记分不合理。一般是干部多记,干部家属多记,社员少记,老实人少记,甚至有些干部不干活,也记工分。有些地区甚至不评工记分,搞什么“民主评议”、“思想分红”,根据所谓“思想好坏”来决定分配。在防止“资本主义自发势力”:的借口下,有些公社、大队,随便没收自留地。又在“共产主义”的借口下,随便侵犯社员的生活资料;任意平调社员的房子、桌子、门板、窗柜,以至锅、碗、筷等。有些干部还拿走社员的金首饰,被社员骂为“当官强盗”。还有在没有草烧时,搞“五无一光”,把无盖马桶、无底粪桶、无脚长凳、无把手锅盖、无柄脚桶全部烧光,连祖宗牌位等也一起烧去。在这种情况下,有些穷村的食堂搞得连买火柴的钱也没有。而旧账一直是只算不兑现。这时在有关材料里进一步讲老实话了。浮夸风主要表现在对1958年、1959年的粮食产量估计过高。1958年水稻原估单产897斤,实为527斤。1959年水稻原估单产970斤,实为594斤。部分社队卖了过头粮,不仅往返运粮浪费劳力、工具,而且分配不落实。1959年全县分配,有139个大队分空29.5万元,有29个大队向公社多交积累20万元,有96个大队欠社员485万元。普遍存在粮食卖过头,口粮吃过头,分配过头,社员用过头。某公社返回口粮300多万斤,分掉20万元公共积累。有的大队上欠公共积累,下欠社员工资,左欠供销部,右欠信用社,背了一身“冤枉债”。而且口粮接不上,夏熟口粮接不上双季稻,双季稻又接不上中稻,中稻又接不上晚稻,晚稻又接不上第二年的夏熟。

有的干部的浮夸已经发展到有意识地欺骗领导,骗取荣誉。有的队将水稻单产598斤虚报为1 042斤,还领取奖金1 200元。有的公社积肥以水河泥当干河泥计算。有的虚报三麦迫肥数。有的为了应付参观,把生猪7千头虚报为1万3千头,甚至还有将水稻单产吹为1万多斤的高产卫星。1959年地委储书记来检查生产,公社书记叫某大队支书把劳力全部集中在公路两边突击,怕人看见,又说见小汽车来就散开。结果来检查生产的同志一打招呼,社员就散开,而且愈打招呼,愈散得快,出足了洋相。不仅农业,工业上也是如此。1960年吴江化工厂上报生产硫化钙3吨,香精8.6吨,产值27万5千元,实际上一斤化工产品没有,一分钱也没有。

1961年在1960年实产基础上,吴江社员基本口粮全年平均380斤。粮食征购的办法是“多产多吃多购,少产少征购,减产少吃少购”。全年任务定到生产队,一次定死,不再变动,夏季预购,秋后结算。蚕桑也包到生产队,先奖励增产部分,超产一斤茧,奖一斤粮。如果还有结余,则60%归生产队,40%归大队统一分配。群众反映,“这个政策比高级社好,高级社时只有多劳多得钱,没有多劳多吃粮,现在多劳多得又多吃,真是从高级社的经验发展起来的。”又说,“任务一定死,心也定了,劲也足了,今年多吃粮食有希望了”,“任务包死,多收一斤就多吃一斤,再搞瞒产私分就没有意思了”。

1961年6月的全县夏季分配中报告说,各地一般坚持原来的三包,认真地结算处理三包一奖。全县3 702个生产队结算的结果,超产的有787个生产队,基本子产的有136个生产队,减产的有2 779个生产队。又决定,由于减产面积大,数量多,使得社员分配减少。如果预赔后,社

[1] [2] [3] [4] [5] [6]  下一页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江村发展及其背景(1957年6月—1965年)(一)

  • 下一篇文章:从农村社会文化传统看当代中国农业的演变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江村发展及其背景(1957年6月—1965年)(二)”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江村发展及其背景(1957年6月—1965年)(二)”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新形势下村委会成员竞选应注意的几...
  • ››西部农村留守妇女婚姻稳定性及其影...
  • ››城乡劳动力流动及其对农地利用影响...
  • ››中国城乡劳动力流动对婚姻稳定性的...
  • ››农村土地使用中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 ››中国新农村建设模式研究综述
  • ››抓好农村信访是构建和谐乡村的关键...
  • ››完善民族乡村治理的路径:基层行政...
  • ››我国农村社会保障模式的选择
  • ››从文化的视角看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
  • ››江村发展及其背景(1957年6月—196...
  • ››江村发展及其背景(1957年6月—196...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