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社会学论文农村研究
   江村发展及其背景(1957年6月—1965年)(二)      ★★★ 【字体: 】  
江村发展及其背景(1957年6月—1965年)(二)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1-11 15:08:15   点击数:[]    

实行公社、生产大队、生产队三级所有,生产队为基础的经济核算制度,就是把集体所有的基本单位,也就是集体经营的单位,缩小到生产队。经过调整之后的生产队一般都保持在20户到40户的小规模。除此之外,在其后的几年中,还通过减低征购任务、一平二调的算账退赔、恰当处理积累与分配比例,以及合理使用劳动力等一系列调整措施,农村里的经济秩序重新趋于稳定,并在水利建设、农业机械化和电气化等方面都由于集体经营而做出了成绩,加上积累丁栽种双季稻的经验,江村的粮食产量以年平均10%以上的速度迅速回升和增长,到1996年,平均亩产已达水稻988斤。社员的人均收入也从1961年的80元上升到1966年的118元。吃粮水平则稳定在600斤上下。”①他又说,“社员们至今把1962年作为生活进入富裕的转折点,他们用最简单的话来表达说:‘从那年起我们每天吃三顿干饭’。‘三顿干饭’,是说一个壮劳动力一天要吃两市斤粮食。”②江村农民的日子好过些了。



但是,1962年下半年的党的八届十中全会,过分强调阶级斗争,将恢复农业生产等办法,斥之为“单干风”、“翻案风”等,使刚刚开始的纠“左”又变成反右。毛主席对克服困难的过程看得太容易,认为要以阶级斗争为纲来解决问题。当时全国实行包产到户的达总数的20%,特别是安徽先行一步。他们怕别人说单干,称之为“包产到队,定产到田,责任到人”的责任制。尽管后来撤了省委领导,农民还是不愿意改变。中央许多同志也支持,小平同志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说过:“‘黄猫、黑猫,只要捉住老鼠就是好猫’……现在要恢复农业生产,也要看情况,就是在生产关系上不能完全采取一种固定不变的形式,看用哪种形式能够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就采用哪种形式。”③但毛主席提出巩固人民公社的集体经济来,反对单干,即包产到户,并且归结到社会主义还是资本主义的问题。毛主席特别提到:“党内有些人变坏了,贪污腐化,讨小老婆,搞单干,招牌还是共产党,而且是支部书记。”④毛主席还说,“法国、英国资产阶级革命,都有过三四次贵族复辟”;“农村现在主要是阶层之间的矛盾,即贫农和富裕农民之间的矛盾,农村富裕阶层是反革命想复辟的‘助手’”;“在中国一定不出修正主义?这也难说。儿子不出,孙子出,不过不要紧,孙子出了修正主义,孙子的孙子一定会出马列主义。”⑤

在毛主席这种“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的思想的指导下,又发动“四清”运动”1963年3月,吴江在关通、吴横、石里三个村开展社会主义教育运动,逐步转入到经营管理方面,揭发了一些问题。如1962年时,干部多借支,有个别的还贪污挪用;有些生产队没有小段计划,干活大呼隆;评工不均,干部多记工分。因此,重新制订了各项制度,现金管理、民主管理、农具保管等,还有定额包干、评分记工、检查验收制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 《费孝通选集》第254页。
② 《费孝通选集》第254页。
③ 《邓小平文选》,1938年—1965年,第305--306页。
④ 转引自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F@,第1088页。
⑤ 转引自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下卷.第1099页。


1963年6月吴江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即以宣读《八届十中全会公报》等中央文件为中心,广泛深入地进行了以形势、阶级教育为核心的社会主义、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所谓“社会主义教育一声春雷,牛鬼蛇神显了原形,敌对阶级面目看清了”。对全县工8 849名干部进行排队,有2 796人进行了退赔粮票、公款等。还要求干部参加劳动。群众反映,现在干部作风民主,生活朴素,劳动带头,事事走在前面。对农业也重视起来,以前认为“三百六十行,种田末一行”;现在认为,“三百六十行,种田第一行”了。对双季稻的看法也有转变。过去认为种双季稻四个“煞”:“种时冷煞,收时热煞,农活安排紧煞,搞一烘头肥料急煞”。又检查某些生产队的情况,说是富农说了算,贫下中农不敢讲话,要讲话也是白墙上刷白灰,白说了。

运动向下发展。例如,八坼公社1 389名公社、大队、生产队干部,占80%的1 195名干部,经济上犯有不同程度的错误。他们借支、挪用、贪污、多占的现金多达223868元,多吃多占、贪污盗窃的粮食97451斤。还有14%的干部搞高利贷、投机倒把。还有3.4%的干部侵占材料和用别人劳动力建私房,激起群众的义愤。由于干部经济上有问题,干群之间的关系相当紧张。群众说,这些“人越睡越懒,嘴越吃越馋”。“四清”中,群众揭发了干部的错误,干部也检查了错误,并且作出退赔计划。有的干部准备今年退清,有的准备明年退清,还有的当场退清粮食、布票等,退出的物资在大队和生产队中进行分配。社员说,想不到“四清”清得这样清爽。有人说,到底是共产党的干部,说到做到。同时,注意集体经济的管理,培养和扩大了贫下中农积极分子。

当时八坼公社19个单位统计,群众揭发干部经济问题材料11 589件,经查对落实,其中正确的9 584件,占82.6%;误解的1 484件,占工2.9%;没有根据的521件,占4.5%。清账查账的时间主要是1961年以来的现金、粮食、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江村发展及其背景(1957年6月—1965年)(一)

  • 下一篇文章:从农村社会文化传统看当代中国农业的演变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江村发展及其背景(1957年6月—1965年)(二)”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江村发展及其背景(1957年6月—1965年)(二)”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新形势下村委会成员竞选应注意的几...
  • ››西部农村留守妇女婚姻稳定性及其影...
  • ››城乡劳动力流动及其对农地利用影响...
  • ››中国城乡劳动力流动对婚姻稳定性的...
  • ››农村土地使用中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 ››中国新农村建设模式研究综述
  • ››抓好农村信访是构建和谐乡村的关键...
  • ››完善民族乡村治理的路径:基层行政...
  • ››我国农村社会保障模式的选择
  • ››从文化的视角看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
  • ››江村发展及其背景(1957年6月—196...
  • ››江村发展及其背景(1957年6月—196...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