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拿不到粮草。因此经过群众讨论,社员代表大会决定,采取夏季结算记账,秋后结算统一处理。社员对此,一般是满意的。有些地方提出三项保证:“保证劳动不缺勤,保证劳动超定额,保证秋熟超包产。”1961年6月,县里又搞算账退赔工作总结。全县四级,县、公社、大队、生产队清理了平调账,兑现总金额72.9万元,占平调总数的98.63%。
但还遗留不少问题。例如,太浦河水利上调的四平车、轨道,拆迁的房屋,材料的损失。又有当时日工资低,仅0.19元,不足最低生活。如按每日0.5元计算,还须补发145万多元。这是县里的退赔。公社和生产队的退赔情况往往是推责任,甚至有账不认,连渔船等都有。还有的地方退赔不彻底,抵账过多,甚至假退赔,搞克扣,挪用和贪污。如开空头支票来往,打白条子。又如赔偿大炼钢铁时动员社员按废品计价的好锅子、好铜器,“手印倒盖了好几次,不见给钱”。时至1994年,太浦河的部分退赔问题还不能说完全解决。我已调查过一个邻近村子的情况。
在初级合作社时,吴江社员的自留地划定了,到高级社时没有动。1956年全县共有社员自留地30 177亩,占耕地总面积的3%,平均每人6.6厘。但在1958年公社化以后,将社员自留地全部收归集体所有。1959年春天贯彻郑州会议精神时,又将大部分自留地退给社员。1959年全县自留地有19 163亩,占耕地总面积的2%,平均每人4.37厘,比1956年少。因为有些自留地搞了基本建设,有些地改种了水稻,就没有退回。但在1959年冬天至1960年春天,为了解决食堂的蔬菜基地和养猪的饲料地。又收回一部分自留地。因此,1960年春天,全县社员自留地下降为17 467亩,占总耕地的1.71%,平均每人3.88厘。到1960年冬天,整风整社,按规定将总耕地面积的4%分给社员。不久在中央文件有新的规定后,又补足到自留地占耕地总面积的5%。1961年社员自留地增加到39 811亩,占3.9%,平均每人7.3厘。上述的具体过程,可称为自留地的“两放两收”。
这种不稳定的情形,严重地影响了群众的情绪。有的社员说,“多种不如少种,少种不如不种”,“种得好,要平调,种得差留自己”。有些地方连自留田都不种足,有意减产歉收。过去有些地方自留地上的产品,不仅可供自己食用,还可上市,现在连自给也困难。群众说,“自留地让我们种菜多好,也不会荒成这个样子”。
最后我们回到江村问题上来。费教授说,“在这段时期里,江村由于人多地少,所受的影响也较深。当时江村的人均耕地只有1.3亩,而平调土地、农具、资金的共产风以及不顾条件盲目扩种双季稻,改变耕作制度的生产瞎指挥又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粮食产量逐年下降。1959年水稻亩产652斤,1960年为600斤,1961年降至494斤。可是实际产量的连年下降却被浮夸风、高指标掩盖起来得不到如实反映,因而国家征购粮食的任务不断加码。该村所在的庙港公社,自1957年到1960年,逐年的征购数为:495万斤、798万斤、802万斤、969万斤。产量降低、征购过重的结果是社员口粮紧缩。1961年江村的人均口粮只有262斤毛粮,也就是说,每人每天只吃6两大米。在这样的情况下,出现了人口的流亡现象。据统计,庙港公社的总人口1958年为22 571人,1961年为2l 315人,净减6%,而当时外流觅食的人数则超过这一净减数。”①
据本地人说,外流觅食现象在吴江历史上是罕见的,不像外省有些地方似乎已成传统,男的在家看门,女的带孩子外出讨饭。江村人外流到浙江山区,那里山芋等杂食较多,可以充饥。因此,有的妇女就在那里与人同居,甚至生孩子的,造成家庭问题。真是可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 《费孝通选集》第254页。 六
1962年吴江调整基本核算单位。在这个过程中,首先注意社会主义思想教育,批评了有些社员提出的分开单干和包产到户,引用了一些群众的话:“靠集体好比靠泰山,靠投机好比靠灰堆;靠泰山万万年,靠灰堆一息息。”又说,过去以为包工包产到户有三大好处,干活自由,用钱便当,省工省本;现在认为有三大害处,粮食减产,工分少做,口粮少吃。
其次,落实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全县有73个生产队调整了规模,有222个生产队调整了土地,有些生产队还调整了农船、耕牛。对大队财务进行清理,将征购任务和机动粮数定死到生产队,一定三年不变。全县原有203个生产队,夏熟作物搞包产包工到户,占生产队总数的3.8%,已经纠正。全县有u 110户侵占集体土地2239亩,已经退出工726亩。有人说,“大队搞坏了,才把一副烂摊子推给生产队”。这句话根据当时的情况来看,情有可谅。基本核算单位从公社改为大队,又改为小队,是对的。因为过去那样是搞不下去了。但是当时历史条件下不可能马上搞单产,包产到户。无论如何从哪一方面来说,以小队为基本核算单位是有利于当时生产发展的,因此是对的。
1961年中央注意到由于农副业问题被三年的大炼钢铁挤到后面去了,群众的吃穿问题日益恶化,生产积极性下降。又规定三年内减少城镇人口2 000万人以上,1961年当年减少l 000万人。1961年开始有了退够了,再前进的认识,尽管现在看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