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社会学论文农村研究
   江村发展及其背景(1957年6月—1965年)(一)      ★★★ 【字体: 】  
江村发展及其背景(1957年6月—1965年)(一)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1-11 15:08:13   点击数:[]    

人看的地步,随便打骂、乱抄家、乱没收,还有斗争、游街、做检查等办法。据统计,某公社犯有不同程度的强迫命令的大小队干部有187人,占干部总数的38.49%。他们吊打253人,绑7工人,罚跪82人,抄家880户,扣口粮612户、2 412斤,逼死人命案3起。例如,为了要办食堂,不准社员私人烧菜,规定白天社员家烟囱冒烟罚3元,夜里冒烟罚5元。又有到社员家抄家,将黄豆、风鸡也拿走,小队干部拿到后大吃大喝,吃剩2只鸡腿送给大队书记,吃后也就不响了。还有打人后,罚立在冰冻的水缸中半小时,以致残废。又有停止口粮、饿死人的情况等等。

而有的干部天天老酒,顿顿吃荤。某公社书记一次烧5斤甲鱼,就用了3斤白糖。1959年中秋节,规定社员一人二只月饼,而个别干部一下子就吃掉40只。群众说,“比地主的吃相还凶三分”。又说,“公社干部调来吃,大队干部当场吃,小队干部私下吃,社员没法偷来吃”。还有贪污挪用、超支多分,甚至腐化堕落、强占人妻的。有的人和6个妇女有腐化关系,还有地主、富农的老婆。个别大队干部和某女人腐化前,叫其丈夫开夜工,群众称大队办公室为“妓院”。

1959年,全县粮食总产量93 500万斤,比1958年增长48.2%,每人平均粮食有2 028斤。上面征购31 148万斤,比1958年增加2 348万斤,全县实际入库粮食3l 684万斤,超额完成536万斤。口粮,全年安排22 664万斤,占总产量的35.5%,每人平均粮食521.7斤。全县农副业加社办工业的总产值工5 888.5万元,比1958年增长56%。这些数字不知有多少水分,姑且听之。又有社员每人平均收入101.24元。比1958年增长工6.2%,其中大队分配每人80.28元,小队分配每人4.35元,社员家庭副业纯收入每人平均16.61元。1959年全县共有食堂4 527个,参加公共食堂的总共有136512户,占总户数的94.5%。


60年代,中央提倡调查研究,特别是要求主要领导下去做典型调查,后来起草《农村六十条》,解决了当时暴露的一些弊病,如公社规模过大、强迫吃食堂、分配平均主义等。 1960年2月,吴江开展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主要是解决两条道路的思想斗争问题,树立把社会主义革命进行到底的思想,并且准备开展排队摸底和重点批判。1960年8月,震泽公社开展运动,揭发公社干部大量强迫命令、违法乱纪的行为。如有社员不参加白天会议,一律以旷工处理,照扣口粮。甚至在坏分子把持领导的地区,吊打、绑捆、抄家、罚工、罚款现象严重。还有重犯一平二调错误,乱搞协作,擅自动用、挪用国家和企事业流动资金。如送上海人木器家具,换车床、电动机。还有贪污、盗窃、投机等行为。如建筑社负责人、酒厂厂长等先后贪污3千多元。还有铺张浪费等。如未经批准,擅自盖造大礼堂,花去人民币9千多元;年初三请大队干部吃饭,大摆酒席15桌,杀猪一只。整个运动过程中,领导带头下水,大鸣大放,边整边改。

1960年10月,吴江关于农村“三反”运动试点工作报告,从肯定大多数干部是好的基本事实出发,经过上压下挤,左右夹攻,比较彻底地揭发和批判了基层干部的强迫命令、违法乱纪、贪污多占、特权自私、铺张浪费等资产阶级思想行为。例如,犯有强迫命令行为的干部有1 145名,占参加“三反”干部总数的27.51%。又例如,有人私设监狱,“关禁闭”,被关的人白天劳动,晚上冬天受冻,夏天蚊子咬。贪污也很严重。又例如,两个公社参加“三反”的干部654名,有贪污行为的占15.7%,一共贪污48 442元,每人平均74元。还有人在结婚时,强迫别人送礼,甚至指定送被头、帐子、热水瓶等。谁不送,就扣供应的大米,不派工作。群众说此人是新恶霸,“吃荡饭”。还有乱搞协作的现象。有人看到上级乱搞协作,自己就更加“肆无忌惮”。更加严重的是有的地方,三个坏分子,副支书、正副大队长,他们变成为所欲为、无恶不作的“封建阶级恶霸”,人民迫切地要求“第二次解放”。

1960年12月,吴江贯彻中央十二条指示。1961年5月贯彻六十条(草案),农村情况开始有了变化。首先是算账退赔,部分兑现。坚持耕牛、农具、土地、劳力都固定在生产队使用,不能乱调动。老农民说,过去最讨厌的就是乱搞支援,两头不讨好,乱轰轰的。自己的生产也不主动安排,有心拖拉,大家不求上进。又坚持三包,兑现增产粮。基本口粮也是以人定量与按劳分配相结合的办法,按劳分配的部分占口粮的15%一30%。政策不再是像黄梅天里的天,一天变几变。生产求实际,不求表面,不像过去施肥等只求“路头路脑好看,饱的饱煞,饿的饿煞”。经营管理上是严格要求,不再是“到年终要照顾,拉拉平”。生产逐步恢复,大家说是愈来愈像样子了。群众生活也安定下来,“过去是今朝勿知明朝,日脚得过且过,吃光卖光算数”。干部作风也改善了。过去的三大法宝是“批评、斗争、戴帽子”,现在是“商量、讲理、做样子”,干部和群众的关系不是冷冷淡淡,而是热络起来了。

但是仍有不少问题有待解决。例如,大队副业往往管理不善,亏本。在粮食缓和的情况下,对于增加现金收入、增加副食品的压力加大了。群众对养鱼、养蚕亏本的情况反映较大。他们说,“副业搞穷了农业,又拖了农业的后脚”。

在1959年的“社会主义教育”和1960年的“新三反”运动中,不适当地批判和斗争了一些干部和群众。例如,某大队有被批判斗争和清洗撤职落选的干部24人,群众12人。对其中有些人的处理是不对的,甚为气愤。当时对他们戴了一些政治帽子。对粮食和市场供应有意见,就戴上“对共产党不满”的帽子;对虚报产量、平调风有意见,就戴上“反对大跃进”的帽子;对出卖农具,不出售鸡鸭的,就戴上“破坏生产”的帽子;对发展自留地的,就戴上“发展资本主义”的帽子。结果,许多人心情不舒畅,不敢讲话。个别人已经写信给公社和县里,要求平反,恢复工作。当时的大背景在这方面已经有所松动。

上一页  [1] [2] [3] [4] [5] [6]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农民平均主义?还是平均主义改造农民——关于农村集体化运动与中国农民研究的反思

  • 下一篇文章:江村发展及其背景(1957年6月—1965年)(二)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江村发展及其背景(1957年6月—1965年)(一)”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江村发展及其背景(1957年6月—1965年)(一)”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新形势下村委会成员竞选应注意的几...
  • ››西部农村留守妇女婚姻稳定性及其影...
  • ››城乡劳动力流动及其对农地利用影响...
  • ››中国城乡劳动力流动对婚姻稳定性的...
  • ››农村土地使用中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 ››中国新农村建设模式研究综述
  • ››抓好农村信访是构建和谐乡村的关键...
  • ››完善民族乡村治理的路径:基层行政...
  • ››我国农村社会保障模式的选择
  • ››从文化的视角看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
  • ››江村发展及其背景(1957年6月—196...
  • ››江村发展及其背景(1957年6月—196...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