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社会学论文农村研究
   江村发展及其背景(1957年6月—1965年)(一)      ★★★ 【字体: 】  
江村发展及其背景(1957年6月—1965年)(一)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1-11 15:08:13   点击数:[]    

争也是错误的。“反右倾”在经济上造成的严重后果是打断了纠正“左”.的错误的准备,继续搞“大跃进”,这使得全国的问题包括吴江在内更加严重和危险。结果导致1959年一1961年的三年困难时期,广大人民群众吃不饱肚子,还普遍发生浮肿病,不少人还因为饥饿死亡,实在是对不起老百姓。其中,1960年是全国最困难的一年,农牧产品的产量大多数退到1951年的水平,甚至一半。

庐山会议精神传达后,1959年10月,吴江召开社队干部会议学习和贯彻八届八中全会决议,所谓大家以彭、黄反党集团的错误作为一面镜子,检查了自己的思想。有些话讲得很尖锐:“去年大炼钢铁时,上级为了放卫星,化几千元炼一吨铁,真是‘炼铁如炼金’”;“改革中的工具除脱粒机外,其余的一无所用”;“去年合作化时,我看到自留田一律归公,猪羊一律集中,样样搞大兵团作战,弄得社员没小菜吃,猪羊死亡多,废物多,心里感到人民公社搞乱了”。如此之类的话倒是老实话,但写材料时往往加上一些套话,实在是言不由衷。

会议上又检查瞒报私分,先自己、后国家的个人主义。仅167个大队,在1959年夏熟和双季早稻中瞒报粮食43万斤。有的大队因此把每亩产量压低到30—100多斤,比实际产量要低几百斤。梅堰公社双浜大队瞒报1万8千多斤双季早稻,平均每亩30斤。他们反映,对报实产量有四怕:一怕产量报高,国家要以丰收补欠,多购粮食,口粮紧;二怕现在报高了,将来产量低下来,吃批评;三怕分配过关,工作被动;四怕公社加产量,加统购任务,因此要留一手。会议上又检查了不服从国家计划,不遵守一盘棋、一本账的原则,将农副产品卖高价,换东西,甚至搞黑市买卖、投机倒把等资本主义行为。据180个大队统计,都有类似事件。如某大队将1 000斤鱼,9头猪卖给苏州,换回1万斤饲料,1千多担大粪。

会议上1 248人排队,所谓检查批判深刻的有891人,占70%。对个别老右倾开展了批评与自我批评。有人说,“去年大跃进以来,有几件事不顺眼。一是大炼钢铁劳民伤财;二是工具改革形式主义;三是粮食统购太多,认为这是王书记吹牛的结果。因此,在工作中一贯顶牛,当面顶不过,就背后发牢骚”。会议上还揭发批判了个别落后的同志。如有人以大队的公款买50只鸭,由社员饲养,长大了归自己所有。自己的3个小孩、3头猪叫托儿所派一个保育员替他管养,不给一文工资,而将妻子安排到缝纫店里工作。一年评2 800分,而大队里最强的妇女劳动力一年只有2 200分。社员说,资本家剥削是“一本万利”,而此人剥削是“无本万利”。这样的事情存在,不是偶然的。

1959年12月5日,湖滨公社3个大队党员整风会议上批判了一些所谓错误意见。“大跃进是骗骗人,搞得一团糟,物资供应不如以前好,要一样没一样,口粮520斤也吃不到,肚皮吃不饱”;“烟要烟票,席要席票,肉要肉票,伞要伞票,草纸、肥皂要油证,豆饼要粮票”;“现在鱼肉吃不到,豆腐也吃不到,黄豆不卖,自己要吃了”;“今年没有去年好,幼儿园垮了,托儿所无人问,敬老院回老家”;“工人生活好,农民生活太苦了”;“我们是人吃猪食,三顿薄粥还掺统糠”。

1959年12月县级机关整风,“不仅揭发了工作、思想作风上的问题,而且比较集中地揭发了某些干部的右倾活动。据统计,共提的6 067条意见中,正确的2 819条,占46.35%;基本正确的1 952条,占3l。27%;基本不正确的996条,占16。4%;完全错误的300条,占5.98%。根据260人的排队:立场坚定,拥护三个万岁的有153人,占59%;立场基本上坚定的,但在大风浪中动摇,鸣放中说了一些错话的有78人,占30%;一贯表现不好,资产阶级思想比较严重的有29人,占n%。其中重点批判对象9人,占党员总人数3.2%,属于右倾机会主义分子的1名,严重右倾的6名,严重个人主义的3名。”例如,他们说, “高指标,只是鼓足干劲,总路线是不能实现的”;“农业生产不看原来的基础,指标太高,结果不能实现。为了达到高指标,核产连湿谷也算进去,有一千多斤,实际上没有这样多,结果挫伤了群众的积极性”。

同时可看出一些问题,例如,1959年平整土地时,某公社领导一味强调“小田并大田,一律南北行,块块一样大,统一十丈宽”,结果打乱了原来的水利系统,使得高田旱,低田涝。社员说,“上横头里好种芋艿,下横头里好种菱角”。因为芋艿适合种旱田,菱角适合种水田。还有将圩田年年整治、一年一个样,浪费劳动力。社员说。一个书记一个样,明年再来个新书记,也变个啥花样?在种子、工具改革上也有生搬硬套的现象。

公社干部干涉基层过多,直接指挥小队生产,有时一天几变,“晴天插秧,雨天收谷”,社员忙得团团转。某书记强迫给秧田车水,结果连日下雨,烂掉了452亩秧。又规定统一收割日期。早熟稻熟过头,谷粮落掉,急得社员跺脚。还有规定插秧时排列队形,吹一声哨子,插六棵秧,不准多插,也不准少插;把人当作机器,开玩笑。原来一人一天能插八分水田,结果减少到只能插二分。社员说,“干部图好看,社员吃苦头”。

少数干部的强迫命令作风已经发展到不把群众当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农民平均主义?还是平均主义改造农民——关于农村集体化运动与中国农民研究的反思

  • 下一篇文章:江村发展及其背景(1957年6月—1965年)(二)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江村发展及其背景(1957年6月—1965年)(一)”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江村发展及其背景(1957年6月—1965年)(一)”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新形势下村委会成员竞选应注意的几...
  • ››西部农村留守妇女婚姻稳定性及其影...
  • ››城乡劳动力流动及其对农地利用影响...
  • ››中国城乡劳动力流动对婚姻稳定性的...
  • ››农村土地使用中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 ››中国新农村建设模式研究综述
  • ››抓好农村信访是构建和谐乡村的关键...
  • ››完善民族乡村治理的路径:基层行政...
  • ››我国农村社会保障模式的选择
  • ››从文化的视角看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
  • ››江村发展及其背景(1957年6月—196...
  • ››江村发展及其背景(1957年6月—196...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