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我国即将加入世贸组织的机遇,把外派劳务入微言轻今后对经济工作中的重点,使农民增收的途径由国内拓展到国外。四是建立20个国内劳务输出基地县:10个国外劳务输出基地县和国外劳务龙头企业,实行基地、管理、服务相结合。继续充分利用各种优惠政策,积极鼓励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走“输出-成才-积累-创业-共同富裕”之路。
(五)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增加对农村人力资源的投入和开发,全面提高劳动力素质
农村劳动力素质较低是制约农村劳动力就业的长期因素,从根本上看,应该大量增加对人力资源开发的投入。同时采取有效措施,鼓励农民增加智力投资,这是决定我国农村劳动力长期就业和转移的战略思路。
要逐步形成“市场引导培训,培训促进就业”的新机制。强化职业培训。一要采取政府部门和社会力量办学相结合的方式,依法举办各种类型的实用技术培训班,依托有关职能部门如劳动就业、农业、教育等建立常年性的。专业性的职业学校、培训中心等,形成社会就业培训体系的骨干。二要形成以技术培训和业务培训为重点、以素质培训和岗位培训并重为特点、以职业培训和扩大就业相结合的长短结合、高中低配套的培训模式。三要把职业培训与技能鉴定相结合。使求职务工人员有全国能用的技术等级证书及上岗证以增强就业竞争能力。提高劳务收益。四要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外派劳务人员进行专业技术、外语和政策法规等方面的严格培训.确保我省外派劳务人员的素质过硬,树立良好的对外形象,稳占已经取得的国际市场开拓新的更广阔的国际市场。
(六)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探索城乡统筹就业新路子,扫除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就业的体制性障碍
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配置劳动力资源方面的基础作用。规范和完善劳动力供求信息收集与发布。劳动力市场中介组织、劳动力就业服务体系,劳动就业法律法规体系和就业制度等,建立和完善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积极探索城乡统筹就业的新路子。
1、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劳动就业中介组织。逐步建立和完善包括就业信息。咨询、职业介绍、培训在内的社会化就业服务体系帮助劳动力对转移成本、收益、风险做出正确的判断。要大力发展连接劳动力供求双方的职业介绍机构。加快劳动力中场信息网络建设。
2、完善和规范政府对劳动力市场的管理。要建立一整套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跨地区流动的市场组织体系以及调控和保障就业者权益的法规和制度体系规范市场主体行为,使企业和劳动者双方的合法权益都得到保障。在就业制度上不断先善就业准人制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建立“企业自主用人,劳动者自由择业”、城乡劳动力权力平等,就业机会均等的市场化就业制度:在城市福利体制上,逐步变国家财政暗补为统一的社会保障体制。
3、加大户藉制度改革的力度,逐步消除城乡户藉管理分割状况,逐步枚开城乡户口迁移限制,真正做到城乡居民在发展机会面前地位平等,获得统一的社会身份。
4、实行农村土地流转制度的创新,改革现行农村集体财产补偿制度。在自愿的基础上,通过转包。转让、联合服务等办法,允许土地经营权依法有偿转让,允许自愿放弃土地经营权而完全交回集体。集体再发包,也可以把土地作用权、经营权同种田能手合作,并取得合理补偿。要改革杜区集体财产管理和利益分配办法。采取股份制形式,让农民将其所属的集体资产份额或有偿转让,或继续入股投资,使之放心地流动和转移。
(七)逐步建立农村劳动就业保障制度,积极探索对输出人员特别是境外输出人员的信贷支持和保险保障新路子
1、加快地方立法进程,把民工的合法权益纳入法律保护轨道。对民工的权利、责任和义务进行法律规范和界定,保障合法取缔非法,打击违法。建立和健全法律援助制度、引导、支持各律师事务所及其律师,为受到不公正待遇的民工提供无偿法律援助。
2、切实解决进城居民和异地转移民工的子女入学入托问题。大力提倡借读制,允许民工凭暂住证送子女就近入学入托。在民工聚居区举办专门学校,充分发挥退休教师的余热,为民工子女上学提供基本条件。
3、逐步建立进城民工及异地转移劳动力的医疗、失业、养老等社会保险制度从根本上解除其后顾之忧。
4、积极研究建立劳务输出互助金。采取政府拨一点,企业筹一点,个人捐一点,办证提一点的办法,滚动积累为境外输出人员提供底垫,为劳务输出人员意外伤残、死亡提供援助。 上一页 [1] [2] [3] [4] [5] [6]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