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出务工经商者通过转让土地承包权等形式,相对固定地、常年性安心在外务工,目前全省农村劳动力1年内累计转移时间在6个月以上的常年性转移的劳动力由1990年的149.7万人增加到1999年的567万人,增长约4倍。
4、由单枪匹马外出务工向举家外出务工转变。据省农调队抽样调查,举家外出务工成为近来劳务输出的新特点。2000年全省举家外出务工农尸达101.9万户,比1997年增加20万户。据省农调队典型调查,仅去年就有50万农民举家迁人城镇增长速度时显加快。
5、由不定型输出开始向永久型转移转变,通过进入城镇务工经商或跨省区流动就业,部分农村劳动力已实现了由不定型的劳务输出向永久型转移的转变。如全省1000个试点小城镇2000年已吸纳农村劳动力100万人;南部县农民向新疆永久转移1.2万人;少数务工人员因在省外大城市工作突出获得当地户籍。
6、最后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随着四川对外改革开放,输入劳动力也正在呈增长态势。目前仅温州人在四川经商办企业的就达17万。输入劳动力给四川注入了资金、技术、信息、管理经验和全新观念,通地兴办企业也给我们提供了一定的就业机会。
综合以上分析,可以得出,当前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是一个相当浩大的社会经济系统工程,不能仅依靠农业农村内部解决,必须建立健全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努力开拓海外劳务市场,积极推进城市化进程,才能使劳动力要素在更大范围内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才能为农村就业开辟新的空间。
二、机遇和挑战
影响新世纪我省农村劳动转移的因素相当复杂。直接因素包括国民经济增长速度,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速度及产业结构变动,不同产业的就业弹性,城市化的推进速度和城乡统一的功动务市场形成等,以及劳动保护、保障政策法规的制定、执行;深层次的因素主要取决于资本积累率、技术进步率、综合要素生产率,以及资格/劳动要求配置类型的选择等;外部因素包括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力度,加入WTO及国际贸易关系变化的影响。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国民经济将处在战略性结构大调整过程中,我省农村经济和城市经济结构调整的压力很大,作为先兆,90年代中期以来出现的通货紧缩、实际就业率下降等非常规性变化,且变化的前景尚不明朗,这就为分析新世纪农村劳动力转移带来极大困难;并且伴随未来30年内的农村人口生育高峰,四川省每年将有50万左右的新增农村劳动力出现,耕地总量和人均占有量刚性下降,因此,根据四川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环境和农民文化技术素质,在新世纪四川农村劳动力转移所面临的形势是相当严峻的。
(一)农业就业人数净减少成为新时期我省农业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客观趋势
从90年代中期开始我省农业就业已进入了“双下降”时期,即不仅就业份额下降,而且就业的绝对数量也同时下降,这表明我省开始进入农业劳动力加速向非农产业转移的时期。进入新世纪,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逐步实施国家及社会各方面将加大对四川农业的投人力度,将使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新型农业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工厂化农业、设施农业将给一家一户经营规模过小、技术落后、信息不灵的农业生产带来新的革命。四川农业发展将进入资本,技术加速替代劳动的时期,这将预示着农业劳动力就业“双下降”趋势进一步强化。
另一方面我省农业相对于非农业产业劳动力生产率的差距越来越大使得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拉力加强。2000年我省非农产业劳均国民生产总值(comP)是农业劳均GNP的一倍,比1990年的3.93倍明显扩大。换句话说,自1985年以来尽管农业就业份额在下降,甚至90年代就业人数也开始下降,但农业comP份额下降的速度更快,这就导致了近年来我省农民收入增长速度趋缓,城乡收入差距扩大,同理说明农业内部的就业压力在不断积蓄,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的内在冲动愈来愈强烈。
与此同时,加入WTO也将进一步加快我省农村劳动力的转移。自1995年以来,我国主要农产品的价格水平已经超过国际市场的价格水平。加入WTO后,意味着我省农业不仅直接面对国际农产品市场激烈的冲击势必要求我省农业按照比较优势原则加快农产品结构,农业结构及至区域布局的大调整。而国内和省内农业结构和区域布局的大调整势必加快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的速度。有专家预测,在完全自由竞争的情况,我国加入WTO后仅种植业就要丧失300万个就业岗位。
(二)乡镇企业吸纳农村劳动力的能力下降,但就业总量呈扩张趋势
1、乡镇企业吸纳就业的能力明显下降。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80年代以来,乡镇企业作为我省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主渠道,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做出了巨大贡献,也为减轻整个国民经济的就业压力开辟了新的路径。但是,近年来,除少数在市场竞争中跨人现代企业行列以外,多数企业则是惨淡经营,其中不少濒临破产倒闭边缘,发展速度和效益连续下滑,吸纳就业的能力明显下降,只及八十年代平均吸纳量的三分之一左右。
2、体制改革的政策性影响。近两年乡镇企业从业人员出现了负增长,主要有以下三个特殊原因。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