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社会学论文农村研究
   农村劳动力转移对策研究      ★★★ 【字体: 】  
农村劳动力转移对策研究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1-11 15:08:00   点击数:[]    

,在总数量控制外来工就业数量;二是征收税费,提高外来工的就业成本,增加本地工竞争的相对优势。如青岛市对使用外来劳动力的单位,每使用1人缴纳50元,用工单位或外来工收取费用。三是对外来工增设附加条件。如一些城市以提高城市素质为由,要求外来工必须具某种文化程度或某项技能,用以堵截一部分外来工。四是实行职业保留制,确保本地工独占某些职工或享受就业优先权。如北京从1996年开始,政府每年公布允许和限制作用外来工的行业、工种及职业清单,而且限制的种类和数量逐年递增。如1999年限制行业为5个,限制职业为34个;到2000年,限制行业增至8个限制职业增至105个。

以上这些政策措施一方面是上劳动力市场上实行地方保护主义,排拆了自由竞争,无法实现劳动力资源的最优配置;免除了一部分劳动者的就业压力,极大地降低了劳动生产率。另一方面对我省这个劳动力大省的农村劳动力跨区域流动就业特别是劳务输出带来了巨大障碍,可喜的是,全国一些省区和四川省“十五”期间将推选户籍制度改革,将按照“弱化户籍制度,加强户口管理”的思路,选择一批中小城市进行放开尸播管理的试验,将逐步取消户口管制允许居民到任何地方落户,并逐步用身份证制度代替户籍制度。一些地方已试行从工人、农民中报考机关的公务员等。可以预言,建立统一的、开放的劳动力市场将为期不远。

(五)加入WTO为国际劳务合作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但人才短缺和体制性障碍为积极参与国际劳务市场竞争带来很大困难

近年来对外劳务作用虽然取得较大成绩,但与四川这个人口大省仍极不相称。世界银行的一份报告显示:世界各地输出国境以外的劳务剧增,全球约达1亿人邻国巴基斯但全国人口1.2亿,向国外输出劳务200万;泰国人口O.6亿输出劳务60万;菲律宾0.5 亿,输出劳务30万。我国12亿人口,在外劳务总数仅40万左右,四川1.1万人。全国1400多家获得对外工程承包,劳务作用经营权的公司中四川仅有70家。随着加入WTO所各成员国将进一步向我国开放劳务市场,一些对我国劳动力限入的国家将取消限制,中国劳工将获得准人权。在一些国际投标项目中,我省将会有更多的劳动力随着投标成功而进入国外劳动力市场。对外穷务输出将进入黄金时期。

当前国际劳务市场需求总额很大。以劳务合作规模最大的建造业为例,据英国《国际建筑周刊》估计,目前全球工程建设市场可以直接国际发包的份额应该在1 万亿美元以上。但四川输出劳工的整体素质不高,不能适应国际劳务市场的激烈竞争,农业普查资料显示四川农村就业人员的整体文化程度为小学,小学、初中文化程度占就业人员的比重分别高于全国的6.75、5.62年百分点。输出劳工一般只能从事建筑、海洋捕捞、缝纫、电器装配、餐饮服务等工种,劳务收入较低。另一方面,四川对外劳务作用公司普遍存在规模小、力量单薄、经营分散、承包能力单一、综合性复合型人才奇缺、市场交易成本过高等问题,单个弱小的企业很难建立起全球信息网络,各公司各自为政,互为竞争对手,也很难做到沟通信息与资源共享。适应国际劳务竞争专业型、复台型人才短缺,而且流失的现象严重。与东部发达地区的对外劳务合作企业相比较,无论在资源实力、科技买力、综合经营管理能力、工程设计与施工能力上,还是在信息捕捉及利用能力上,以及农村劳工索质上都存在较大差距,在国际劳务承包工程日益朝规模大型化、技术复杂化、功能多样化,承包综合化发展而竞争空前激烈的市场上,四川的企业显得竞争力不强。

三、对策和措施

综合以上分析,我们认为,在新世纪四川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总的指导思想应该是: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适应四川省国民经济跨越式发展和农业、农村经济战略胜调整的需要,以积极培养和完善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大力有效地开发、利用、配置农村劳动力资源为中心;以促进四川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劳动力充分就业为目标:以内转、外输、回引为基本转移途径:以深化户籍制度、土地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建立农村劳动力和社会保障制度,推动四川农村劳动转移就业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新世纪四川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目标模式是:由农业转向非农业:由农村迁移到小城镇或城市,第一步,通过扩大农业内部就业空间.积极发展乡镇企业。努力引导回乡创业,实现农村劳动力在本地和跨区域充分就业引导农村劳动力转向非农产业,实现职业的初步转换;第二步是在中国,四川全面实现工业化、现代化市场经济体制已基本确定,已取消了维持城乡二元经济体制基础的户籍制度。农民可以根据自身素质和市场价值规律自由选择职业和生存方式,城市化,特别是小城镇的发展可以容纳大量的转移农民的基础上,鼓励农村劳动力在流动中稳定下来,使之既成为城镇或城市二、三产业的职工,又成为城镇或城市居民实现根本意义上的转移。为此,我们的对策措施是:

(一)实施农业局农村经济战备性调整,拓展农业就业空间

由于四川省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十分突出,农村劳动力转移不可能一蹴而就,今后一段时间九大部分剩余劳动力还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西藏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和对策思考

  • 下一篇文章:致富新思路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农村劳动力转移对策研究”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农村劳动力转移对策研究”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新形势下村委会成员竞选应注意的几...
  • ››西部农村留守妇女婚姻稳定性及其影...
  • ››城乡劳动力流动及其对农地利用影响...
  • ››中国城乡劳动力流动对婚姻稳定性的...
  • ››农村土地使用中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 ››中国新农村建设模式研究综述
  • ››抓好农村信访是构建和谐乡村的关键...
  • ››完善民族乡村治理的路径:基层行政...
  • ››我国农村社会保障模式的选择
  • ››从文化的视角看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
  • ››农村劳动力流动中的社会性别的现状...
  • ››农村劳动力的去留与农村职业教育
  • ››农村劳动力转移对策研究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