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社会学论文农村研究
   西藏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和对策思考      ★★★ 【字体: 】  
西藏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和对策思考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1-11 15:07:57   点击数:[]    

[本篇论文由上帝论文网为您收集整理,上帝论文网http://paper.5var.com将为您整理更多优秀的免费论文,谢谢您的支持]农牧业是国民经济和政治、社会稳定的基础。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有较大的比重,农业、农村、农民的发展问题是关系到我国全局的重大问题,因此,党和国家历来都将其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而西藏区则是更为典型农牧业模式的经济区域,第一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高达40%,并有80%以上的人口居住在农牧区,解决好农牧业、农牧区和农牧民的发展问题,对于全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就具有十分广泛的意义。1996年的全国首次农业普查,掌握了大量科学、可靠、可贵的基本数据,搞清了“三农”的基本情况。本文根据农业普查资料,并结合相关统计资料,对西藏区农村经济的现状特征、制约因素及发展对策作一简要分析。?

一、发展成就

西藏和平解放四十年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新西藏,农村经济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实现了历史性的巨变。归结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农牧业经济总量不断扩大,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较为明显。改革开放以来,在一系列农村经济政策的指导下,农业生产力得到了一定的解放,农牧业经济快速发展。到1996年,全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了38.53亿元,实现增加值21.1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分别比1978年增长1.1倍和3.4倍,农牧业经济规模逐步扩大,为西藏区国民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勃勃生机。同时,在第三产业迅猛发展的今天,农牧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仍然十分明显,1996年全区国内生产总值中第一产业比重仍高达40.6%,由此可见,近二十年来,西藏区农牧业生产形势得到了根本的扭转,农牧业经济对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贡献增大,基础地位得以进一步巩固。?

2、农牧业生产攀上新台阶,第一产业的产出快速提高。随着农牧区“两个长期不变”政策的落实,极大地调动了农牧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农牧业的生产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首先是种植业取得了明显进步。在“一江两河农业综合开发区”的带动下,全区粮食生产连年获得丰收。1996年粮食作物种植面积达189.5千公顷,油料种植面积15.1千公顷,粮食和油料总产分别达到了77.72万吨和3.51万吨。种植业的发展,得益于农业投入的增大和农业科技的综合应用,截止到1996年,全区耕地面积中有效灌溉面积已达到了71.4%,机耕面积达7.9%,机播面积、化肥施用面积、农药施用面积占种植面积的比重也分别达到了13.9%、68.4%和45.7%,使耕地的潜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挖掘,效率得以极大的发挥。1996年,粮食平均单产达4051.13公斤/公顷,油料单产达1916.91公斤/公顷,分别比1978年增长61.7%和1.2倍。从
而使种植业在第一产业中的地位得到加强,其增加值占第一产业的比重高达49.9%。二是畜牧业生产成绩显著。西藏区是全国五大牧区之一,畜牧业生产是农村经济中的重要产业。1996年,畜牧业从业人员38.31万人,牲畜年末存栏达2283.41万头只,出栏(牛、羊、猪)399.98万头只。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畜牧业产出也在不断增加,1996年,牲畜(牛、羊、猪)出栏率达17.9%,比1978年提高了7.5个百分点;肉、奶的产量达到了11.54万吨和16.62万吨,分别比1978年增长1.4倍和77.9%。畜牧业经济不仅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已成为农牧民的主要收入来源,据测算,在第一产业增加值中畜牧业占47.8%,农牧民纯收入中畜牧业占19.6%。三是林业生产稳步发展。西藏的林业资源十分丰富,森林面积和林木蓄积量在全国均处于前列。1996年,林业从业人员1004人,创造林业总产值超过了八千万元,实现增加值0.61亿元,成为农业经济中的又一重要产业。四是渔业生产开始起步。近几年来,以城市郊区为主要生产基地的渔业生产突飞猛进,极大地繁荣了城市市场供应。

3、农牧民的生活水平快速提高。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牧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改善。1996年,西藏区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975元,比1978年增长4.6倍,而且生活质量和消费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据农村住户抽样调查的资料显示,1996年,每百户农民家庭拥有自行车69.17辆、缝纫机41.67架、收音机和收录机69.58台,而且摩托车、电视机、照相机和洗衣机等现代耐用品也已走进农村普通百姓的家庭,每百户拥有电视机已超过10台,这在二十年前是根本不可想象的。目前,农牧民的温饱问题已基本解决,生活质量正在逐步得以改善,消费结构也由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农牧民家庭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已由1985年的269.60元提高到1996年的733.02元,增长1.7倍,且结构也发生了一定变化,食品消费下 降3.1个百分点,衣着和日用品等其他非食品消费分别上升了1.1和2.0个百分点,表面看变化并不很大,食品消费比重虽略有下降,仍占居着较高的比重,但从食品消费的内部构成看,已由主食消费占主导地位转变为副食消费占有很高比重,在1996年食品消费中主食仅占30.7%,副食却占到了37.9%。再从实物消费量来看,人均粮食消费量从1994年开始呈逐步下降趋势,而蔬菜、肉类、奶品等的消费量呈上升趋势。由此可见,农牧民不仅收入水平有了较大提高,生活质量也得到了极大改善。?

4、农牧业生产要素的整体水平有了明显进步。生产要素是进行物质资料生产的必需具备的因素或条件。长期

[1] [2] [3]  下一页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新街乡农民求生记

  • 下一篇文章:农村劳动力转移对策研究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西藏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和对策思考”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西藏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和对策思考”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新形势下村委会成员竞选应注意的几...
  • ››西部农村留守妇女婚姻稳定性及其影...
  • ››城乡劳动力流动及其对农地利用影响...
  • ››中国城乡劳动力流动对婚姻稳定性的...
  • ››农村土地使用中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 ››中国新农村建设模式研究综述
  • ››抓好农村信访是构建和谐乡村的关键...
  • ››完善民族乡村治理的路径:基层行政...
  • ››我国农村社会保障模式的选择
  • ››从文化的视角看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
  • ››西藏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和对策思考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