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社会学论文人口问题

上一页  [2] [3] [4] [5] [6] [7] 


Tags:


   ○中国人口与经济关系问题研究      ★★★ 【字体: 】  
○中国人口与经济关系问题研究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2-03 18:59:44   点击数:[]    

的一个重要标准是科学技术,也就是说,科学技术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程度究竟如何,尤其是学术界需要从宏观上对于科学技术发展对经济发展的量化关系作出明确的界定。另外,科学技术发展对于各行业经济发展的直接作用也需要我们给予更多的关注。



第二,人力资本与经济发展的内在关系研究。虽然学术界在过去10年内对人力资本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但相对于人力资本的全部内涵而言远远不够。例如,从微观上,我们对健康投资收益研究、人口流迁的经济收益研究以及技能水平与个人收益水平关系等方面还缺乏合理及可信服的实证研究结果。从宏观上,我们对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还没有给出一个令人满意的结果,至少从动态上需要更深入的分析。



第三,人口与可持续发展关系研究。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人口经济关系问题研究的重点和突破口将是人口与可持续发展关系的研究,这不仅因为人口与经济关系是可持续发展全部内容的基础和核心,更主要是因为人口与可持续发展将是人类社会关注的重点。由于各地区人口、经济、自然等方面条件的差异,我们对于人口、经济、环境、资源可持续发展研究需要更加突出区域性的特征,即以不同区域为研究对象来确定区域人口与可持续发展的模式,借以指导实践。 第四,人口发展与市场变化关系研究。九十年代以后,我们对人口变化与市场需求的关系已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我们还需要对人口亚群体和其市场需求的内在关系进行深入的探讨,特别是在利用人口数据和方法进行市场变化分析上有许多工作要做,这也是实用人口学能否繁荣与发展的关键所在。 当然,除了上述提到的几个方面以外,中国未来人口经济问题还有许多其他问题需要深入的研究,由于篇幅的限制,这里就不一一叙述。此外,人口经济问题研究方法的创新也是我们必须面临的新挑战。





参考文献



蔡方.1996.人口、资源与环境.中国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分析.中国人口科学,(6)



曹明国.1982.略谈两种生产.人口研究,(1)



陈玉光.1980.人口增长与国民收入的分配问题.人口与经济,(2)



楚军红.1997.人口与市场需求分析.北京大学学报,(4)



冯立天,戴星翼.1996.中国人口生活质量再研究.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冯立天,王树新,孟浩涵.1987.新生劳动力培养费用调查.中国人口科学,(1)



冯立天主编.1992.中国人口生活质量研究.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



顾宝昌.1987.论社会经济发展和计划生育在我国生育率下降中的作用.中国人口科学,(2)



郝虹生,刘金塘,高凌编著.1996.人口分析与市场研究.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黄志贤.1983.我国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关系的几个主要问题.人口研究,(3)



蒋正华,毛志锋,王海涛. 1993.论经济发展与人力资源的供需平衡.人口研究,(1)



蒋正华,张羚广.1995.人口与持续发展.人口与经济,(4)



蒋正华.1995.人口与可持续发展.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



李建民.1999.生育率下降与经济发展内生性要素的形成.人口研究,(2)



李竞能,吴国存,李新建.1982.关于生产的几个理论问题.人口研究,(3)



李竞能.1983.从不同地区统计指标序数的变动看人口增长对人均国民收入的影响.人口与社会经济发展.陕西人民出版社



李竞能.1984.关于人口和生活资料的关系.人口研究,(1)



李竞能.1995.人口因素对市场消费需求的影响.市场与人口分析,(1)



李竞能.1995.现阶段中国人口经济问题研究.北京:中国人口出版社



李南寿.1982.论人口与经济的关系.人口研究,(2)



李涌平.1995.论市场经济下人口规模对市场需求的影响.中国人口科学,(5)



梁文达.1980.马克思主义的“两种生产”观是计划生育工作的理论基础.人口研究,(3)



梁中堂.1986.论我国人口发展战略.太原:山西人口出版社



林富德,陆杰华.1995.十二亿人口的人口学意义.市场与人口分析,(2)



刘洪康. 1983.两论两种生产.人口研究,(2)



刘铮.1980.我国人口的就业问题.人口研究,(1)



刘铮.1982.关于人口投资的几个问题.人口研究,(4)



刘铮,段成荣.1989.人口投资与人口素质.人口研究,(6)



陆杰华,于学军.1995.中国工商人口学的兴起及发展前景.市场与人口分析,(2)



陆杰华.1999.人力资源开发与缓解贫困. 北京:中国人口出版社



马淑鸾,张建山.1986.人口产业结构类型及其变化规律.人口研究,(1)



曲海波.1985.从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看到的几个社会、经济问题.人口学刊,(1)



任峻垠.1979.试论社会主义人口规律和其他经济规律的关系. 杭州大学学报,(12)



荣志刚,郝福庆.1991.人力资源开发浅析.人口与经济,(5)



宋则行.1981.人口增长、经济增长与就业问题.人口经济,(1)



田雪原,陈玉光.1981. 经济发展和理想适度人口.人口与经济,(3)



田雪原.1982新时期人口论.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田雪原.1991.田雪原文集. 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田雪原.1994. 市场经济与人口流动.市场与人口分析,(1)



涂平.1999.中国的人口环境及其市场意义.市场与人口分析,(1)



王秀银等.1993.人口控制比较研究.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邬沧萍.1980.衡量人口发展和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客观规律.人口研究,(1)



吴忠,詹长智,曾毅.1994.市场经济与人口分析.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吴忠.1994.市场经济与工商人口学.中国人口科学,(1)



许涤新.1983.论人口增长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人口研究,(2)



许涤新.1984.论人口和社会经济发展关系.人口研究,(5)



许金声.1991.中国人口素质与经济发展.人口研究,(4)



叶文振.1983.孩子需求论:中国孩子的成本和效用.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于旺.1981.人口与经济、人口与教育的关系.人口研究,(2)



于学军.1995.中国人口老化的经济学研究.北京:中国人口出版社



于学军.1995.中国人口老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 口研究,(4)



俞金顺.1979.从经济学的角度探讨社会主义人口理论.经济研究,(3)



翟振武.1991.中国农村人口增长的经济机制.人口研究,(4)



张纯元. 1983.人口经济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张纯元主编.1991.脱贫致富的人口对策(第一集).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张纯元主编.1996.消除贫困的人口对策研究.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张纯元,曾毅主编.1996.市场人口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张纯元.1996.浅析人口是市场的主体.市场与人口分析,(2)



张世晴.1994.人口经济增长的理论研究.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张世晴.1992.中国人口增长在经济增长过程中的作用. 国人口科学,(4)



张志刚.1988.人口增长与经济运行.人口研究,(6)



张志刚.1988.人口增长与经济运行之关系研究.人口与经济,(5)



章理.1982.两种生产理论的讨论综述.人口研究,(5)



中国科学院国情分析小组.1992.制约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人口与资源的矛盾.中国国情国力,(4)



周天勇.1994.劳动与经济增长.上海:上海三联书店和上海人民出版社



朱宝树.1991.我国人口与经济:资源承载力关系区域模式初探.人口学刊,(5)



朱宝树.1993.人口与经济—资源承载力区域匹配模式探讨.中国人口科学,(6)



朱国宏.1994.人口质量的经济分析.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Peng Xizhe.1991.Demographic Transition in China.Oxford: Clarendon Press




   
     
     


转自: 仅仅学术交流与学习之用,非商业之目的.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中国大陆迁入香港的人口研究

  • 下一篇文章:○中国少数民族人口问题研究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中国人口与经济关系问题研究”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中国人口与经济关系问题研究”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近代上海福建人群体的心理和年龄结...
  • ››大萧条时期对美国妇女婚姻与家庭的...
  • ››试论农村女户的社会支持体系的建设...
  • ››论城镇化因素对我国地区人口迁移选...
  • ››对伤残死亡独生子女父母人数的实证...
  • ››对西方女性主义理论资源的辩证整合...
  • ››男权压迫的变体:女同性恋的历史变...
  • ››中国女性社会角色的历史变化过程分...
  • ››新时期全球女性从属特征的文化、认...
  • ››城市女性群体主观幸福的实证分析
  •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 ››中国人的民族主义情结
  • ››中国人力资源战略本土化的思考
  • ››中国人观念中的上帝
  • ››中国人的家底有多厚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