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过程在女婴出生前就已经开始。(2)女童失学及虐待女童。我国封建社会的妇女基本上没有受教育权。(3)教育中不恰当的性别差异观念灌输。(4)教育内容的男性视角。(5)对女性的就业岐视和婚姻歧视。(6)对女性的职业教育和再教育缺乏。(7)女性教育方法的不恰当。关于如何实现男女平等,很多人存有困惑,不少人教条地认为男女平等就是男女在各方面完全一样。 三、加强女性教育——促进人口和谐的捷径 针对上文提到的问题,女性教育主要应当在如下四个方面有明显的改进: (一)观念问题是最根本的问题 观念是行为的指挥塔,一切问题的症结总在于观念的不正确或不恰当,在女性教育问题上,对女性教育不正确的认识和态度从根本上导致了女性教育的滞后。要使女性教育达到其应有的水平,首先必须改变女性教育观念。(1)转变广大妇女的受教育观。女性教育的成功最终要依靠受教育者自身的觉醒,只有认识到受教育对于改变自身命运的重要性,广大女性才能变被动受教为主动求教,以不断提升的素质来获得应有的社会地位和社会事务参与权。(2)转变女性教育者的观念。一切参与女性教育的工作者,都有应当对女性教育有正确的认识,不是把女性教育当成男性社会的陪衬和补充,而是将女性当成一个真正与男性平等的群体来进行教育,同时将这样的观念和认识贯穿到教育的全过程中。(3)转变社会对女性教育的定位和评价。社会舆论导向对于女性教育十分重要,正确的舆论导向和观念灌输将会不断地冲击重男轻女的教育模式。社会对女性教育认识的变化既要靠人口工作者和妇女工作者的大力宣传,同时也需要全社会转变认识和积极配合,可以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全民工程。 (二)规定和保护女性受教育的权利 在这一方面,我国的人口工作者和妇女工作者已经做出了一些努力。比如实施了以帮助失学女童为主要目的“春蕾工程”和以帮助贫困母亲为主题的一系列爱心工程,今后的工作主要有:(1)关爱女婴、保护女童的受教育权;(2)关爱母亲,维护妇女权益;(3)职业女性的再成长。管理学家阿尔德弗认为,人进入某个工作部门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会经历一个成长过程,通过工作过程中的不断学习,个人的责任意识、独立性、创新意识等会日趋成熟。这个规律对于女性同样适用。 (三)女性教育应当注重教育内容的变化 目前我国虽然也拥有极少量的女校,但是其教学内容与其他学校的差别并不大。要使女性教育达到更好的效果,必须注重教育的内容的改变:(1)改变以男性为主角的教材内容;(2)职业教育应当有性别差异,但差异不等于男高女低;(3)教育的内容应当更加适合女性学习和掌握。男女在心理特点上存在差异,比如女性对于富于感情的、富于美感的事物更容易接受,因此在女性教育过程中应当针对女性的心理特征安排更多使女性感兴趣的教育内容,以便于她们接受和掌握。 (四)改进女性教育的方法 教育的方法千变万化,好的方法能事半功倍,不适合的方法可会能让受教育者产生反感,比如我们请一个多子女家庭的母亲自己向育龄妇女陈述其困境,可能远胜于一百条禁止超计划生育的标语。女性教育应当不断改进教育方法,教育的内容才能更准确地为受教育者所掌握。针对女性的心理特点,更适合女性接受、值得推荐的方法主要有: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互动式教学法,分小组任务法等等。相比较而言,推演法,辩论法,背诵法等就不那么受女性欢迎。 总之,女性教育是我国人口工作中的“族”点,随着这个“族”的化解,其它许多相关的人口问题也将得到有效的解决,女性教育不仅仅是广大女性应当享受的权利和社会福利,也是我国社会解决人口难题,构建和谐社会理当选择的便捷之路。 作者简介:张洪(1975-),女,中共泰州市委党校教研三处副处长,讲师,研究方向:管理学。
上一页 [1] [2]
Tags:
|